赵玮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10-0035-03
在肉种鸡的生产中,发现其腿病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着肉种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本文围绕腿病发生的原因、实验室诊断方法、解决腿病措施来讨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腿病。
1 发病原因
脚垫和关节的细菌感染,这是引起腿病的最常见原因,在雏鸡、育成期、产蛋期都可以看到。本文先从不同阶段对鸡的腿/脚问题的潜在原因进行分析。
1.1 前3周出现脚垫和关节红肿的问题,经常是由于孵化厅的细菌污染引起,可以通过检测水源、检测种鸡是否健康、是否存在免疫污染(ND/IB)等方面进行追溯。前3周的各种管理、应激因素,如严重的球虫反应、鸡舍的管理和通风、寄生虫、温度以及强烈的疫苗反应、断喙质量不好、密度过大、选种、称重、免疫时抓鸡应激、育雏条件不理想(板条质量不好、垫料质量差等)、饲喂面积不足、饲喂系统不合理、管理应激、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这些都可能会导致脚垫和关节红肿。
1.2 4~8周,在这个周龄引起的腿病问题,通常是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关节疾病。在已知的20种葡萄球菌之一,只有致病菌株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它可以通过肠、表皮渗透、注射时刺穿皮肤,也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在生产几个关键的周龄影响鸡只健康;通常疾病的表现类型是有限的,多为一个继发感染。
1.3 8~20周龄,感染跗关节、膝关节,病因通常是葡萄球菌感染,但要排除其他类似霍乱疾病,这是最主要的引起腿病的原因,有时在后期会看到脚垫肿胀损伤。引起腿病的其它因素有免疫操作、抓鸡、称重等对鸡的应激、饲料限饲、饲料分布不均匀、鸡群密度太大和免疫抑制反应。
1.4 20周到产蛋期,这段时期对种鸡来说是一个敏感时期,母鸡开始性成熟准备产蛋,公鸡开始性成熟准备交配,公母混群、交配活动的开始,还有在这期间的管理应激,如开始每日饲喂并且料量增加、限饲、光照、抬产蛋箱、进板条等都会引起腿部疾病。
1.5 病毒性关节炎的免疫应激(现在大部分鸡场进行免疫)、细菌病的免疫如禽霍乱、鸡群超重、鸡群活动性的增加如光照刺激/春天日光的延长、板条太高和损坏,限饲太严与限饲间隔不适宜,或者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都有可能引起腓肠肌肌腱破裂,引起腿病。
1.6 鸡滑液囊支原体(MS)、垫料质量不好、板条和栖架不好、板条、产蛋箱、墙壁有尖锐东西、鸡超重、消毒措施不力、生物安全工作做的不好均会引起脚垫问题。
2 实验室诊断
首先要了解现场情况,如鸡群的管理、密度、鸡舍条件、板条的质量和维护、饲喂器和饲喂面积、垫料的质量如何等;其次在农场或实验室对发病鸡进行剖检,确保剖检的鸡只能代表发病鸡群,并能表现出典型症状,要仔细观察并收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
2.1 血清学检验 通常采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检验是否有滑液支原体、禽呼肠孤病毒(REO)或其他病原。
2.2 病料组织学检验 可以帮助鉴别MS、REO,软骨病及其他骨骼问题。
2.3 PCR检测MS 应用实时定量荧光定量PCR能特异性快速鉴别检测滑液囊支原体,与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而稳定的准确性,可用于鸡群中疫病监测。
2.4 细菌学检验和药物敏感试验 对有细菌滑膜炎时非常有用,能够帮助区分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假单胞菌等。药物敏感试验可以帮助你选择合适药物进行正确使用。
药物对细菌敏感度高才能真正在鸡血液中实现药效。培养细菌要采用良好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敏感药物主要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杆菌肽和阿莫西林。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敏感药物主要有四环素、硫酸新霉素。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剂量过低或治疗没有达到足够的天数、药物过度使用耐药性增强、药物不能到达作用器官以及用药时还要注意水质是否对药物有影响等,这些均可影响用药治疗效果。如果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很好,可以指导我们准确用药,避免更多的损失;但是也不要100%依赖结果,要明白微生物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只是作为一个工具来帮助我们。如果鸡群发病率或死亡率很高,必须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出来之前2d开始治療,可用多年的禽病防治知识和经验应对;实验室诊断结果出来后可确诊鸡群发病原因,增加治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对不同问题分别处理
3.1 种鸡群的来源问题 刚开产的鸡群,其维生素水平低,在饲养中要保证日粮中的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丰富,但不可过量,对于0~3周龄的仔鸡,每千克日粮维生素A、D的含量应保证在250~400国际单位。当一定剂量的维生素C与钙三醇2μg/kg添加到饲料中时,能降低软骨症的发生。老鸡群,有更多的细菌污染机会,要做好环境卫生,减少细菌感染。
3.2 孵化问题 孵化卫生不理想如污染、种蛋来源、水质不良等,可在种蛋入孵前对孵化场消毒效果进行卫生监控,包括孵化厅、出雏厅、孵化机、出雏机等卫生检测;种蛋入孵前进行种蛋表面卫生检测,确保种蛋合理率;监测孵化出雏加湿用水的质量。减少种蛋在孵化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
3.3 鸡舍中的管理因素
3.3.1 密度 密度太大,特别对于公鸡来说更严重,平养场在育成期种公鸡密度要要达到3~3.5只/m3,种母鸡<7只/m3;对笼养场来说,产蛋期公鸡1只/笼,母鸡2只/笼。
3.3.2 光照强度 光照与早期的生长速度有关,可诱导鸡出现软骨病或者大腿骨质疏松症,建议育雏第一周用18W或22W节能灯,第二、三周过渡到5W灯泡,光照强度1~2Lx,育成期光照强度控制在1~2Lx之间,产蛋期光照强度在30~60Lx。
3.3.3 板条管理 板条表面光滑,避免伤害到种鸡的爪部和脚垫,及时清理板条上的鸡粪垫料,避免潮湿的垫料影响种鸡脚垫。
3.3.4 饲喂器的类型、限饲格的大小 在限饲中由于工作粗心挑选不仔细、槽位不够、限饲措施不当,长时间后,体质较弱的(体型较轻的)被同栏鸡挤、踩,因爬地不起而被淘汰;在限饲中增重较快的个体公鸡较大,再另上好斗、抢食、善卧,极易出现腿病,因此在限饲时,要留出足够的槽位。
3.3.5 垫料的质量 潮湿的垫料可产生氨气,并且能造成公鸡脚底溃烂而发展成成年公鸡严重的腿病问题,因此选用的垫料应疏松、干净卫生、吸湿性好、低尘、无污染、有生物降解能力,并且要有可靠的生物安全,保证使鸡群舒适。
3.3.6 产蛋箱的管理 产蛋箱高度过高会导致鸡腿部受伤,因此产蛋箱应放在舍内光线较暗的地方,高度距地面不超过50cm。箱门前应设有可以上翻的脚踏板,白天放下,便于鸡进箱产蛋,傍晚翻上将门挡好,防止鸡进箱栖息。踏板应距箱门12.5cm,板宽7.5cm,厚2.5cm。如装两层产蛋箱时,其下层踏板应距箱门2.5cm,用两条木板,其间距为5cm。
3.4 人员的管理 在免疫、称重、转群、断喙、抓鸡时,如果人员操作不好会导致鸡的骨折或者扭伤,因此抓鸡时要轻拿轻放,抓双腿或者双翅,减少对鸡的应激,发现鸡只有外伤时,要及时消毒处理,防止外伤感染。
3.5 疾病控制 要做好以下疾病的防治:球虫病(球虫疫苗反应)、鸡的霉形体(特别是MS)、病毒性疾病、肠道寄生虫、呼吸道疾病、MD病毒(很少见但也要做好防护)。要加强免疫抑制性疾病(MD和IBD等)的控制,保持健康的免疫器官,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避免其它传染病的发生,疫苗接种与改善管理可以改善霉形体病。
3.6 鸡的营养管理 维生素的缺乏、钙/磷/维生素D缺乏和不平衡导致佝偻病/腿病及软骨病,从开产到产蛋高峰应每周在饮水中添加2~3次电解多维,在产蛋期补充锌可能有所幫助,特别对于脚垫的问题。在饲养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鸡只营养过剩、营养不良。
3.7 免疫 免疫失败对病毒病引起的腿病影响很大,因此要制定正确的免疫程序定时免疫监测,适时接种,既要保证种用鸡的健康,又要保持后代较高的母源抗体。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由于遗传、营养、饲养管理以及疾病等多方面的原因,鸡的腿病问题经常很难解决,诊断腿病时我们不可轻易下结论,要从结合实验室的结果和饲养管理来判断是由病毒病、细菌病还是饲养管理引起的,发病后要及时确诊,隔离治疗或者淘汰。我们在做好疾病防控的同时还要注意日粮营养的平衡,加强饲养管理,尽量避免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