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捷 黎海 李建庆
[摘 要]学校是文化发展与教育促进的重要载体,重视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阵地建设中的作用,是新时期树立文化自信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体现。文章从学校制度建设、校园文化主题、学科融合、校本课程和文化实践活动五个层面提出了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资源;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0-0077-02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发挥文化的浸润性,潜移默化地实现教育的目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1]如何有效地利用校园文化增强学校教育发展与教育创新成为现代学校建设管理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提出了文化阵地建设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发挥文化自信,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要立足传统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树立新时期文化自信,促进学校文化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本文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以发挥新时期校园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整理地方文化资源,完善学校制度建设
地方文化资源是区域内最持久、最绵长的文化力量,是文化教育、文化传承的很重要力量,明确地方文化资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2]因此,整理地方文化资源,厘清资源在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中的方向,是學校文化建设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以组织保障的方式确保各项措施精准落实,成立以学校校长为中心,分管副校长为主体,年级组长为具体承办的垂直分工组织建设主体,层层落实,细化分工与责任,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保障各项文化阵地建设措施落地生根。在资源梳理与学校组织保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校文化建设制度,将学校的制度建设统筹到组织文化保障中去,形成学校组织建设中持续发展的动力,形成长效的发展保障。[3]以科学动态的文化建设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精准落实。例如藤县金鸡镇初中将广西牛歌戏、舞狮历史文化和藤县石磨豆浆、米饼等纳入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并形成了学校专门的传统文化活动保障机制和经费支撑机制,学校有专门的活动载体与相应的活动经费。从领导层面开始重视学校的文化打造与文化发展。
二、引入地方文化元素,确立校园文化主题
我国的地方文化丰富多彩,是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中重要的资源。要实现地方文化在校园文化中落地生根,就必须确立相应的校园文化主题,确保校园文化建设靶向,明确地方文化在校园中的运用。例如藤县金鸡镇初中确立了“再现古风古韵”校园文化主题,将藤县的牛歌戏与舞狮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与专项主题的深度融合,有针对性地打造相应的文化建设主题。
要确立校园文化主题建设,就必须注重地方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适应性,将多元文化与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相结合。另外,校园文化主题可以是由多个文化共同构成的主题,主题的设置是根据校园文化需求不断调整变化的。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主体,必须立足文化主题,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特色。在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必须深度挖掘主题文化的根源,将学校文化与地域特色文化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校园特色文化现代化发展。
三、融入学科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将兴趣、感知力和地方文化相结合,是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方式。[4]教师应根据青少年的心理阶段特点,将感兴趣的东西引入学科课程教学中,通过形象的教具和教学情境,利用具有吸引力的课题教材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将地方传统文化引入校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知识的转化,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打造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学科课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择融入教学内容。将地方特色文化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必须选择适应课程发展和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受。(2)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改革与创新背景下,地方文化融合学校教育逐渐被重视,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挖掘文化的内涵是教学方式选择的重要方向。(3)教学引入评价。根据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改理念,必须将文化引入与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统筹起来,强调教学评价的作用,推动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将文化的内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是促进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理解的重要渠道,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
四、开发文化校本课程,涵育学生乡土情怀
文化校本课程是初中生了解家乡文化的基础,长期处于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将具备独特的地域心理定式,其思维方式与观念等都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5]在文化多元化与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加上传统升学压力,初中生的乡土文化情怀相对淡化。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乡土文化情怀结合起来,是培养地方文化自信,涵育学生乡土情怀的重要手段。例如藤县金鸡镇初中以舞狮文化主题为中心,挖掘舞狮文化的内涵,将舞狮文化与舞狮精神结合起来,开发了“我与舞狮”校本课程,通过故事编排的方式将舞狮文化与精神传承联系起来。该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蓝本。
校本课程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其主要目的在于建设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乡土文化情怀。
五、丰富文化实践活动,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文化是实践中总结与发展的精髓,实践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我们应不断丰富文化实践活动,强化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运用,结合校园实践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例如将牛歌戏引入初中校园,开设兴趣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本土文化的学习与感受中去。
实践是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在校园实践中也是丰富多彩的。实践包含了动手实践与文化实践两个层面的内容。将喜剧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来,是文化实践的范畴。另外还可以将本土文化引入学生动手实践中去,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总的来讲,在新时期文化自信理念的指引下,重视地方特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发挥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将地方文化与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和学校实践活动深度融合起来,是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适应性,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发展,促进学生将文化转化成生活实践、文化传承的动力。
[ 注 释 ]
[1] 曹志斌.试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92-93.
[2] 刘海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6-7.
[3] 张祖进,刘果.立足人文素养提升“文”化中职学生:“尚雅、立德、启智”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J].科学咨询,2015(53):10-11.
[4] 曹志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11-12.
[5] 吴丹妤,吴煜.中华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应用: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J].今日财富,2017(21):147.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