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2019-11-22 10:38张高兴林金堂贾秀丽
大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测绘

张高兴 林金堂 贾秀丽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测绘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培养模式应从学生培养方案、专业实践教学、学生考核评价方法及教师实践能力几方面加以改革。同时,应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使培养的学生真正能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转型发展;测绘;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1-0175-0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考生人数多、招生规模大。全国现有的两千多所普通高等院校,可分为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和技能教学型高校[l]。但很多高校办学存在同质化倾向,专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多数高校较注重科研指标排名,而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义急需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类型和质量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还不太适应。为此,2015年国家有关部委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转型发展的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2]。

在这种转型大背景下,作为教学型高校的龙岩学院开始了大踏步地向应用型教育的转变,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资源利用与生态矿业专业群中的测绘工程专业,也开始进行应用型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满足新时代新工科教育的需要。

一、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现状

测绘是既是纵横海陆空领域的高精尖学科,也是解决各项工程建设位置与方向问题的应用性技术,同时还是国家四大基础数据库之一“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建设的核心技术。测绘教育既要有培养研究尖端领域学生及学术研究型学生的培养方案,也需要有培养工程建设和社会管理技术人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武汉大学为首的学术型培养方案,以及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代表的行业特色及学术型培养方式。全国现有一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有测绘工程专业,其中一半以上是近十几年才开办的,其培养方案多是参照国内一流测绘高校来制定的。龙岩学院本科测绘工程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当时的培养方案也是借鉴武汉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的。为了满足应用型测绘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全国推行注册测绘师制度及2012年教育部开始测绘类专业工程认证之后,制定新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应用型测绘人才培养模式

测绘工程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但国内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不完善[3],没有直接可供使用的确定性方案。龙岩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高校,其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教育主要突出应用型,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应用型高级测绘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对原有方案进行改造,从培养方案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学生考核标准的修改及教师应用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一)制定应用型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所形成的指导性文件,是实施教学过程和进行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龙岩学院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是在2005年申报测绘本科专业方案的基础上于2007年底修改完成的,实行的是“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学习,第四年在测绘生产单位实习。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除了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这门专业基础课集中实习在校内完成外,其余的集中实习项目(如控制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GNSS实习、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等)都安排到了测绘生产单位。该模式对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由于各测绘队伍的各阶段生产项目不同,学生能实习到的内容较为单一,这使其专业训练不全面。该模式现还在使用,期间虽有适当修改,但变化不大。近几年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为了转型发展应用型测绘教育,学校已着手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本次应用型培养方案参照测绘2011级版本进行修订,同时参考了2012年7月修订的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我国注册测绘师考试大纲的要求。

1.调整课程设置

应用型人才按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骨干,课程的设置中需要克服“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适应性差”的弊端,应以生为本,使学生做到会做人、会学习、会创新[4]。教学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应采取一种全面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终身教育做准备、打基础、拓视野,并能够持续性改进,不断完善,这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论证所要求的。新的培养方案继承了原有的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增设了地图学课程,用工程专业论证要求的地球科学概论代替普通地质学,并加入新技术高铁测量和注册测绘师考试的測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课程。

2.优化课程安排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将专业基础课程适当提前。但这和现实情况是有矛盾的,因为有些课程的开设要有一定的数学及自然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在参照别的高校并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后,我们将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程从原来的第4学期提前至第2学期,同时该课程的集中实习项目也顺其自然地安排在第3学期。该课程是测绘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基础知识的认识和学习。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及集中实习可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了该课程的基础之后,后续的专业课程(如大地控制测量学)也就可适当前移了。

3.加强实习实训教育

实习实训是学生熟悉测量仪器设备及软件使用的入门训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经环节,也是应用型测绘人才培养的关键过程。其安排包括公共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的课堂实验实习和校内校外集中实习,其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由原来的30.6%增加到33.4%,具体如图l所示。

(二)实践教学改革

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含课堂实验实习、校内集中实习、校外综合实习及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的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按应用型培养要求其所占比重必须≥30%。除了增加学时及学分比重外,还应对实践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改革,龙岩学院近几年已将专业技能竞赛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

1.实践内容方面

对于课堂内课程的实践内容改革,各课程教师需根据行业及学科发展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需考虑各专业课程的连续性。近几年来,校外实习学生、毕业生对“3+1”的培养方案提出了修改建议,根据他们的反馈情况及实习带队教师了解的状况,原方案中校外集中实习做了较大调整,其控制测量设计及实习改在校内第5学期进行,校外综合实习完成返校后,第8学期在校内完成摄影测量实习、遥感实习、GPS测量实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测绘生产实践的训练,使其能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职业技能和测绘组织、管理工作水平。同时,这样又不会因个别测绘单位实习项目和内容单一而影响专业系统性实习。

2.考核评价方法

由于测绘专业的实验实习多数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每组4人左右,有时一个小组中仅有个别学生对实习内容比较熟悉,这样往往会造成实践效果不佳。除个人实习报告外,实习成果一般是以小组来提交的,这样实践的考核就难以做到精准把握。为此,实践方面的成绩应以团体考核为主,以成果质量和个人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分,可采用“教师主评、学生互评、评分量化、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3]。可以在集中实习项目中增加个人的考核内容,如数字测图实习完成后,需对每位学生进行水准仪操作、全站仪测角及测图方法的个人现场考核,其成绩由测量速度及成果质量按比例确定。

3.专业技能竞赛

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这类比赛,包括学校的测绘技能比赛、福建省高等院校测绘技能大赛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应从报名工作开始,广泛动员学生参与,精心选拔,择优录用,这样既能挑选优秀学生参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

(三)改进考核标准

1.优化理论课程考核内容

传统的理论课程考核只是在期末的时候出A、B两份试卷,抽出其中一份进行考试,有些教师图省事,考试内容比较简单,考核项目单一,这样学生的考试分数虽然高了,但考核效果学生并不认可。根据不同的课程,考核内容可多样化,如可考一些实践操作方面的项目、增加课程配套实验环节的成绩比重、在考试中加入案例分析题等,这样能够考查学生遇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完善实践考核评分体系

前面阐述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主要针对校内实习项目,对于校外到测绘单位的综合实习及毕业实习,则可采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及学校带队教师综合评价的方法。考核项目由平时成绩(包括实习遵纪守法情况、实习态度)、实习考核成绩(实习任务完成情况、专业实习综合能力表现、实习组织协调能力、资料收集情况等)、实习报告成绩(包括报告编写的正确性、相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文字的综合表达能力等)组成。

三、强化校企合作

近年来随着空间科学、计算机技术及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测绘行业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新兴的测绘技术已在测绘生产单位推广使用。地方性本科院校需克服自身的不足,追赶测绘学科发展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式。

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和测绘企事业单位之间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能促进高等学校专业教育和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龙岩学院测绘专业与福建省内几十家测绘单位之间有进行有效的合作,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既可安排毕业实习及专业综合实习,也可吸收毕业生就业,解决学生的工作问题。同时,其又可让学校教师到测绘生产单位实践锻炼,解决教师测绘工程经验不足的问题。由于大部分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龙岩学院工作的,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其工程锻炼较少,没有参与完整的工程项目的经验,其实践动手能力较弱。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很好的方式,符合当今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四、加强产教融合

高校办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推动产教融合,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能通过合作流向企业,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紧密结合,实现人才与技术的新组合,通过产教融合实现信息的有效组合与综合利用。产学研各方共同建立的新经济技术实体,可为知识与技术创新提供新的组织资源,这提高了企业组织的整体有效性,保证了创新所需的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稳定供给和合作,是生产要素进行新组合的过程,也是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企业通过与高校各专业的结合,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与互补,获得新经济效益,自身的技术水平也能得到提高。同时,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促使高等院校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进行新一轮的知识创新,促进企业继续合作。龙岩是福建重要的矿都,集聚了紫金矿业、福建煤电等大型的矿山企业,这些企业的生产离不开测量人员,其技术骨干很多是龙岩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有产教融合的基础。

五、结束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目前我国除“双一流”大学外大多数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龙岩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教育部的转型文件精神来制定的,也须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论证的格式来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的形成要符合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切合学校实际及地方经济建设与行业发展的情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优化测绘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提升专业知名度,扩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瑜卿,袁敏英.省属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定位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12):93-96.

[2]杨文怿.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转变意见[EB/OL].[ 2015 - 11 - 16] http://www.jyb. cn/high/g;djyxw/201511/t20151116_643312.html.

[3]王岩,刘茂华,由迎春.应用型转型试点下的测绘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讨[J].测绘通报,2016(11):144-147.

[4]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64-167.

[责任编辑:陈明]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测绘
城市地籍测绘与不动产测绘中的问题探讨
浅析影响地质测绘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我国房地产测绘发展现状的浅谈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