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钢琴小组课教学札记二则

2019-11-22 14:31王玥
艺术评鉴 2019年19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教学方法

王玥

摘要:目前,钢琴小组课已成为我国高师综合艺术院校音乐院系的主要授课模式,如何上好小组课,充分体现小组课的特点优势及教学效果,并能在小组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曲目中增加中国钢琴作品的比例分量,以改变学生学了四年钢琴只会弹外国练习曲,不会弹中国乐曲的状况。本文将笔者多年小组课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出来,以求同行交流赐教。

关键词:钢琴小组课  中国钢琴作品  教学方法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142-03

一、关于钢琴小组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钢琴课作为综合高校艺术院系学生的必修科目,上课形式由教师和学生的“一对一”模式逐步推广为“一对三”“一对六”集体授课的形式。这一由国外引进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的再次分配和利用,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高校艺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钢琴小组课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把小组课上成了个别课,把一节课上成了每个学生只有10分钟或者更少的时间,完全失去了小组课教学特点和效果,教学效果差,学生有意见,亟待改进。笔者个人认为,要上好这门课,首先分组与排课是非常重要的。

(一)小组课的排课原则:“三同”排课法

钢琴教师在排小组课前,首先应对所教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进行“摸底”。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会被分入相应的组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排课遵循“同专业”“同基础”“同程度”的排课法,有利于不同的钢琴小组学生的教学曲目、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评价结果的不同要求。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对于已分小组进行灵活机动的微调,使小组的教学效果得以最大化体现。为了发挥小组课的特点优势,便于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应尽量考虑到“三同”排法。

1.同专业,即相同专业;比如将声乐、理论、舞蹈、表演等专业的学生分开,分別排在相同的小组一起上课。有利于因材施教,更有利于互动效果的增强。

2.同基础,尽量把相同基础的学生排在一起上课,便于备课、研讨技术问题。

3.同程度,将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排在一起上课,有利于学生的互相观摩共同提高及教学资源共享。

(二)合理分配上课时间:保证每个学生在每节小组课里都能得到教师的直接指导并获得进步

小组课的上课形式为(一对三)即:一个教师,三个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同时到课。在时间上要安排合理,每个学生个人汇课约10分钟左右。因为曲目相同,另外两人参与观摩互动,取长补短,相互评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教师重点讲解,示范演奏、举一反三。既节约时间又能互相学习,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了资源共享。

(三)小组课的教学要点

抓住共性 兼顾个性,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共性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兼顾个性,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

(四)小组课的互动规律及特点

1.共性问题的讨论并能举一反三;

2.针对一个问题的不同体验与感受进行交流;

3.教师为个别学生指导时的观摩感受;

4.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正确的解答。

钢琴小组课的互动形式有着自己的专业独特性。其独特性为听、看、想、做。

首先是听,学会鉴听是培养学生听辨能力。有了正确的听辨力,才能判断和声的正误和音色的优劣。然后是多看、多想,多做练习,才能对教师的教学意图有所领悟。所以,观摩是小组课的一大特点。观摩本身就包含了积极的互动作用。

二、关于加强中国钢琴作品在小组课教学中的内容和分量

自19世纪传入我国,在众多作曲家、钢琴家的努力下,不断突破创新,把钢琴这样的西洋乐器的演奏、作曲技法和中国特色的传统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 创作改编了一大批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优秀作品。这些钢琴作品包含着朴素真挚的情感,汇集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体现着“中国音乐传统美学‘情景交融、虚实相间、含蓄中和、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以及民族音乐的特点和神韵”[1]。然而,在当今的高师钢琴教学中与教学计划的指定中,高校钢琴教师着重抓学生的“基本功”,教学曲目的安排多为练习曲:程度较低的同学选用“599”、拜尔这些基本练习;程度稍高的同学选用的为“849”“299”甚至少数同学可以选择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以及肖邦练习曲。限于45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师们对于乐曲的安排少之又少,更不必说中国钢琴作品,以至于经过几年的钢琴普修,学生学了四年钢琴,只会弹几首外国练习曲,对于中国钢琴作品几乎零接触,毕业后在中小学当老师连一首中国曲子都不会弹,很是尴尬,更谈不上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继承民族音乐文化了,这种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改变。

(一)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计划中必须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分量

教学计划制订:在教案的编写中,加入中国钢琴作品。中国钢琴作品不仅有技术含量较高,音乐线条相对复杂的曲目,如陈怡的《多耶》、张朝的《皮黄》等等这些现代钢琴曲目;更有《沂蒙山小调》《瑶族舞曲》这些浅显易懂,短小精悍又不失强烈旋律性的钢琴小曲。还有一些结合了乐曲线条和钢琴演奏技巧的中等难度曲目,如黎海英的《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等这些曲目。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中国钢琴乐曲的大致分类,特点进行学习,如中国钢琴乐曲中的改编曲,也分为民歌改编曲、民乐改编曲、现代钢琴自创乐曲等。了解了曲目的分类及特点,更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专业钢琴普修学生的曲目接受能力。这样的教学计划,可以更好的把不同难度的中国钢琴乐曲和学生的演奏能力相结合,即便是钢琴基础比较低的学生,也可以弹奏出适合自己程度的中国钢琴乐曲。

(二)教学内容的改变

1.改变以教师讲解,单纯示范的教学形式,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中国音乐和声、曲式等等乐理知识。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发到相似乐曲的音乐风格如何把握,如民乐改编曲《百鸟朝凤》《二泉映月》等,这些曲目的主旋律都来源于民族乐器,所以在学习前,可以先让学生去听民乐的版本,再回到钢琴曲的学习,学生对于作品风格就可以更有把握;戏曲风格的中国钢琴作品,学生可以将旋律反复模唱,体会曲目内在的戏曲节奏韵律,把握曲目风格。

2.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各取所长”,发挥自己专业的优势,参与到教学当中,从一开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讨论型”教学,“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力度,使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2]。

3.上课的地点不局限于琴房。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及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进步,“慕课”等这样的新型教学手段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网络上,很多的钢琴“大腕”演奏、宣传中国钢琴乐曲,这样的视频也是“慕课”的一种。把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停留在上课、学生练琴的时间,在其他时间也可以进行学习。多听、多想,把握乐曲中所富含的“韵”“气”及节奏特点。

(三)改变单调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1.程度较低的同学还可能在钢琴课上弹奏完较短的钢琴作业;程度稍高的同学弹了几行,或者几面作品就因为时间因素不得不停止。教师还没有来得及讲解,就进入下一位同学的上课时间;即便在教学计划中加入了中国钢琴乐曲的内容,但是在教学曲目的讲解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只在教授的单个曲目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能、或者只会处理这一首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换一首乐曲往往无从下手。不了解中国音乐的独特韵律感,也就没有兴趣去学习、演奏中国钢琴作品。

2.完善教学评价结果

现大专院校虽然把钢琴作为音乐生的普修课程,但是在考试成绩的判定上只以学生弹的那一首(两首)曲目作为打分的标准。学生为了得到高分,就只想去挑选所谓“跑动型”“炫技”的曲目(在肖邦练习曲程度以下的学生多会选择“299”“718”这些快速练习曲),认为这样的曲目才能为自己的钢琴课“拉高”一点分数;教师们也认为这样的考试曲目安排可以为自己整个学期的教学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以提高学生“技术”为第一要旨;作为学院来讲,在教学大纲的制订上也未把中国钢琴作品作为教学的必要一部分,院系的钢琴比赛也没有设置专门的“中国钢琴作品组”。这也导致了一个结果:学生在毕业找工作面试时,对于演奏曲目的无从下手:招聘方如果提出让学生演奏中国乐曲,学生没有曲目的储备量,导致面试失败;或是在毕业后进入到培训机构,在教授考级学生的中国钢琴作品时“无话可说”,不知道自己能讲什么,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量。从大纲的制订,教学评价结果一系列不足,导致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这一重要学习部分,严重缺失。

3.教学评价结果的调整:考试的标准不局限于一首练习曲,可以增加相应的中国钢琴乐曲部分。由于现在各院校的考试任务繁重,考试学生多,考试形式可以做出相应调整:一部分的练习曲加一部分的中国钢琴乐曲。既可以保证学生在练习了技术的前提,又学习了中国钢琴乐曲,而且不会大量增加考试时间。评分标准也可以从学生的乐曲处理、连贯性等方面做出调整,而不仅仅是“谁弹的难、谁得高分”。教学大纲的制订及钢琴比赛的章程上做出调整,设置相应的中国钢琴乐曲组,激发钢琴专业学生演奏中国钢琴音乐的热情。对日后进入工作岗位,有更多的钢琴曲目储备量、专业知识储备量。

多年前,教育界就有人提出“在钢琴音乐中进行母语渗透”[2]。在高校中把钢琴作为音乐学生的普修科目,不仅仅是因为钢琴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学科,对于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更是因为学习钢琴能够提升学生的气质、艺术文化修养。学习中国钢琴作品,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如果学生学习钢琴只是停留在国外钢琴作品,那谁来传承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呢?在高校钢琴小组课的这一教学形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性,营造互动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结果的每一个步骤都渗入中国钢琴乐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热爱中国文化,是我们在教學中需要不停探索,不断完善的。

参考文献:

[1]代百生.中国钢琴作品的“目的式”教学运用[J].中国音乐,2018,(06).

[2]吴晓娜,陈永.中国钢琴音乐教育中的“母语渗透”——由“中国钢琴学派”想到的[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