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完善,以及国有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我国国有制造企业正面临着转型与发展困境。在原材料成本和劳务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变得越来越高,这给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了资金上的压力,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制造业企业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问题,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运营资金紧缺、盈利水平下降等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制造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制造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与策略
一、制造业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概述
从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性质上,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两大类,即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由于业务活动的实施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财务价值,可以说,制造业企业的风险也可以划分为财务风险与业务风险。
(一)业务风险
业务风险指企业在实现经营目标过程中潜在的某一项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制造業企业的业务风险又能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即产品价格变化、投资成本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外部风险由产业性质决定;内部风险就是指产品设计失误、生产操作流程不规范、产品质量不佳、实物资产亏损、设备故障等[1]。
(二)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阻碍企业实现价值目标的各项不利因素,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在各项经济活动实施过程中,因对内外部环境无法预测,或预期财务结果与实际财务状况之间存在差异,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广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在外部经营环境影响下而造成企业难以延续正常的生产、运营活动,无法完成战略目标。由于外部宏观的财务风险往往是不可控的,需要企业及时做好风险预测和防范工作。当然,广义的财务风险也包括企业内部经营不善而带来的风险,即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而无法维持运营,例如:债务风险、信用风险、投融资风险、财务报告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财务的基础性审计与管理工作,通过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强财务风险防范[2]。
(三)业务风险与财务风险结合
由于业务实施离不开财务支持,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就是业务实施产生的财务信息数据,因此,制造业企业在谈论财务风险时,必须要将业务风险与财务风险相结合。通过固化业务流程,将财务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等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中心,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二、制造业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从整体来说,我国制造业行业现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普遍缺乏风险防控意识,没有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框架体系中,缺乏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同时,企业在绩效考核、产品定价等方面没有引入风险控制环节,这使得制造业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形式[3]。引发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较为薄弱。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重心一般都放在了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部门联系不够紧密,造成了企业业务部门对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认识不足,没有及时了解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内部控制方法,这就使得企业的财务内控工作缺乏良好的环境基础。
其次,制造企业对内部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当前,很多制造企业内部并没有针对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防控机制,制定相应的控制流程和组织机构等,企业面对外部的宏观政策风险和市场经济变化等反应能力慢,无法及时调整内部的生产计划和资源调配等,使得企业内部资金供给不足,其经营管理也潜在着一定的风险性。
再次,制造企业对成本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劳务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这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制造型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包括采购成本、运营成本、物流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服务成本等,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时,仅仅只是围绕着资金开支来进行基础的成本控制,企业经营利润微薄,内部资产流动性下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最后,制造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由于制造企业的一线员工是企业生产环节的主力,也是生产成本消耗的主体,如果这些员工对财务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来实施生产活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而企业又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从而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松散,财务风险频发。
三、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具体对策
(一)资金管理方面
制造企业加强对资金的全面掌控,需要信息化建设的支持,通过建立与企业战略目标及风险管理价值取向相一致的负债结构和资金流动效率,来控制资金活动,尽量避免资金占用和回收带来的财务风险。因而,制造企业要运用资金集中管理,强化资金支出内容管理,以收益定开支,保障资金的安全问题。同时,企业也要重视对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管理,加强对合同订单的管理,针对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建立风险预留资金体系,当出现财务风险时,就可以用该项资金来弥补预期损失,以减缓财务风险扩张速度。
(二)会计信息质量方面
制造企业要结合实际业务的变化需求,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通过完善业务预算、财务核算等管理制度来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状况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为了避免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要统一财务数据口径,实行业财融合制度,将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在业务与财务相关的信息、职能和手段上相互渗透,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三)全面预算管理方面
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的目的不仅在于追求经济利润,还包括对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因此,制造企业在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基础上,要建立以财务风险为导向的经营机制,遵循效率与公平原则,处理好各项经营业务之间资源供给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同时,企业要加强对市场发展的把控,在物资采购、劳动力支出等方面做好预算控制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市场均价的调查,加强对物资采购环节的监督,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避免“因人设岗”的问题,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率。
(四)成本管控方面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为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要进一步优化业务和财务管理流程,全面开展降本增效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对一线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通过建立成本责任制来明确各个岗位和部门的责任,并采用ERP系统加强对生产和销售的监督控制;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严格控制职务消费,包括差旅费、招待费、会议费、办公费、公务用车费等,加强“廉政”建设,禁止铺张浪费。
(五)风险防控方面
针对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首先,企业要提升内部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定期开展对内部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培训,将风险管理工作设定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其次,制造企业可以通过聘请外部第三方机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对风险的管控力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最后,企业要整合生产决策、资金流量、资产存有量、負债率等方面财务信息的分析与整合工作,依据企业经营潜在的内外部关键风险点,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转嫁、控制等策略,并集合成本、收入、利润等信息数据编制有效的财务报告,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六)内部控制体系方面
由于风险控制是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环节,因此,制造企业可以加快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工作重点,建立行之有效的岗位分离制度和资金审批制度,加强各个业务环节的监督与控制。同时,企业也要将内部控制融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日常工作中,严格控制风险投资业务。最后,企业还要强化会计审计监督作用,建立长效的稽查制度,做好对各项业务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工作,堵塞管理漏洞,从根源上避免企业财务风险发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管理对制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重视对财务风险的预测、评估、分析和控制工作,通过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措施来提高对资金支出的监督与控制,并建立有效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慎立.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
[2]朱欢欢.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9(17).
[3]李星.浅谈制造企业财务风险[J].纳税,2018,12(3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