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公共计算机“1+X”模式改革

2019-11-22 10:20袁佳
山东青年 2019年9期
关键词:建构基础计算机

袁佳

摘 要:为了满足全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的要求,针对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尝试分析在“1+X”模式下高职高专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方案的建立,探索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共和职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本文分别从这门课程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作用、目前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尝试建构基于“1+X”模式下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且,我们的教学团队结合日常教学及两届(2015届,2016届)毕业班的就业率进行了综合分析,希望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全国高职高专公共计算机课程改革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1+X”模式;教学改革

1、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1.1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深入

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偏重学生对技能的应用,仅仅掌握本学科技能并不能完全适应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对计算机基础的知识要求逐渐增长,从之前掌握基本的操作到现阶段独立操作专门软件,如金蝶等。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者综合本学科内容并配合以相适应的专门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时,不仅获得毕业文凭,同时可以获得权威的技能认证证书。这样不仅有利于本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有利于本学科岗位技能的拓展深入。

1.2有利于职业素质的养成

针对目前社会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除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拓展,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实验班中加强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强化,有利于学生加强职业素质的养成。同时在毕业生中调查得知,企业普遍倾向于需求“一专多能”的专业技能人才。这也给我们下面提出课程构建的过程提供了帮助。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工具”效应得以发挥,让学生多条“腿”走路。

1.3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衔接

2000年,教育部在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实行)》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实施情况。这意味着,相比过去的学生,现阶段我们在计算机基础的培养上还面临着与中学教育衔接的问题。而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则可以解决这一矛盾。

2.目前高职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不足

在当代高等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种类复杂,学校与学校之间差距较大,院系,学科之间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而现行高职高学教学模式和内容一般是套用本科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并精简压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课程学时相对不足,下面我们以《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为例,用表格的形式展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的比较。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在教学内同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课时安排却是本科院校课时安排的2/3。

2.2教学内容老旧且脱离实际

随着时代的发展,软硬件更新速度快,而由于教材更新的周期远远比技术及设备更新的周期长,导致我们在用10年前的技术指导当今的教学。而为了符合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按照教材内容讲授,通过知识补充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新的技术。例如,在讲授网络基础章节时,教材中用到的操作系统版本为Windows Server 2003,而较新的版本为Windows Server 2012,虽然没有太多形式的变革,但是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导致学生在接触实际应用的时候,需要更长的时间熟悉和融入环境。

3.基于“1+X”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构

3.1.基于“1+X”模式课程建构的几点思考

3.1.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

高职高专教育现已成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职业素质较高的地区的主要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明显低于其他优势学科。在学时学制、就业、培养模式等诸多条件制约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远远低于其他课程,要在这种情况下完成“1+X”模式的课程建构还是略显苍白。这样我们就需要在指定教学计划以及相关内容时,重新给课程定位。同时结合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保证充足的学时、完善的教学内容等。

3.1.2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

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应本着“3分理论,7分实践”的原则,课程设置往往直接与就业相联系,各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如甲校有一套完善的“1+X”模式课程体系,也不能完全照搬到乙校。所以學校在考虑根据“1+X”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时,还要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培养模式和教学结构,切忌生搬硬套。

3.1.3 计算机基础课程“1+X”模式的实践

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建构不是“一日之功”,往往要通过多方面的论证,最后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施行。需要学校提出建构方案,专家学者论证,实验班实践检验等步骤。缺一不可,切莫操之过急。

3.2基于“1+X”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

3.2.1 基于“1+X”模式的培养模式的确立

从企业和社会需求出发,是目前强调应用的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确立培养模式时,要考虑到企业和社会的诉求,做到培养的人才有用武之地,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落到实处。例如,我校财务管理专业,试采取“1+X”模式培养2015级学生,在原定财务相关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基础相关内容的培训。预计在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考取CIW相关模块的技能证书,以及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公司的资格认证。

3.2.2课程建构实施的保证

首先,教学团队的培养。通过人才引入和教师自身进修,保证教师所讲授内容为现当代主流技术,做到讲授内容与时代不脱节。其次,加快教材编写速度。通过出版发行校本教材,保证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调整教材的难度,张弛有度。再次,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有计划的引入一些有针对性的、企业认可的、具有权威性的技能认证体系。使“X”通过具体的认证体系得以体现,让学生有足够的能力通过这些认证,获得职场的“通行证”。最后,积极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借鉴外校优秀的教育成果弥补自身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同时,学校与学校之间互通有无,也可以共同进步,让学生在一个学校就可以享受到其他高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

4.结语

本文在结合本校基于“1+X”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的基础上,简要剖析了现阶段高职高专教育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尝试通过本校的实践经验,阐释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定位,以及课程设置等问题。本文作为2012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部分,虽然经过了我们整个教学团队的近2年的研究,但是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策略[J]. 丁才成,陈炳和.职业技术教育.2017(08).

(作者单位:桂林山水职业学院,广西 桂林   541199)

猜你喜欢
建构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