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丽霞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指导;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067—01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所占比例很大,并且对学生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该强化指导学生的写作。大部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且没有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因此强化学生的作文指导也是当前教师要做的工作之一。基于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强化学生的作文指导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作文指导应该遵循的原则
作文指导应遵循两个原则:即创造性和主动性原则。
1.创造性原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也都是不同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写作中的思考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要运用到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作出优秀的作文。那么,教师一定要遵循创造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力。
2.主动性原则。作为一位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应对课堂的主体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并且尽可能地在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但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写作,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写作中,无形之中提高了學生对写作的重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能动性。
二、实施作文指导的策略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写作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主要的内容就是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并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对于小学生写作来说,基本上只让他们讲讲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是因为他们各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文字组织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高,因此为了实现写作目标,教师应该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写作。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选择合理的写作主题,且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还要重视丰富学生的写作环境。假若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那么就算是上百字的文章学生都会写得很煎熬,并且写出的文章也会空洞无比。由此可见,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教师在教学《王二小》这篇文章时,可以一边给学生讲解背景知识,一边给学生分析王二小的人物形象,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给学生写人物时提供一定的借鉴。
2.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针对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特点,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通常情况下,小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基本上不会主动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就算是有那也只是一时兴起,因此还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某些事物,从而再进行相关知识的延伸,并且要求他们对类似的对象进行多次观察,之后再总结,这样写作时就能细致入微了。如,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出示某种动物的活动视频,要求学生观察这一动物的动作、形态等等,并且用一段简短的话描写出来。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就能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了。其次,教师还要激发学生主动观察事物的意识。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之外,还应该激发学生主动观察事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学生写作的基础就是要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表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般说到作文写作,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文字表达能力,其实表达能力还包括口语交际,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先进行交流,积极表达自身的想法,清楚地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想法,从而提高书面写作的质量。如,以《母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围绕主题讨论出一些新颖的表达方式,并且做个简单的口头表述。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胆子小且内向的学生,因此教师还要重视这种方法的运用,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强化作文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还应该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性地开展作文教学,从而强化学生的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相信经过教师的努力以及学生的配合,一定能让学生写得越来越好。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