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文华 刘祥龙(崇义县政府办)
今年1 月,草地贪夜蛾首次在国内云南省出现,随后迅速在广西、广东、贵州等地陆续发生虫害,受灾面积已达数万余亩。针对此次虫害受灾面积大、遍布范围广、传播迅速等情况,崇义县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抽调业务精干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虫害实地调查和防控。
虫害发生实况。草地贪夜蛾是外来物种,国内对其了解知之甚少。自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宝藏镇水城村爆发虫害后,经过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联合调查,可初步判明,草地贪夜蛾一般喜好取食幼嫩玉米,对辣椒、小白菜、花期的荞麦及其田间禾本科杂草等则不具有侵害性。无论是在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还是七至九叶期,在田边和田块中间位置都可见幼虫。龄期2-6龄不等,以4-5 龄为主。一旦爆发虫害,玉米有虫株率5%-10%,虫口密度百株5-10 头(已达到普通粘虫玉米苗期10 头的防治指标),高龄幼虫单株一般有1 头,3-4 龄单株高达4 头。为此,崇义县组织业务精干人员和乡镇技术员对全县16 个乡镇,特别是铅厂关刀坪、丰州桐梓、古亭等地玉米种植较多的乡村进行草地贪夜蛾大排查。经过为期1 个半月,对1700 余亩幼嫩玉米地的实时监测,暂未发现草地贪夜蛾虫害,也未发现有类似特征的幼虫。
田间危害状及幼虫形态。据查实,被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的植株特征明显,即叶片叶肉被取食后剩下叶表皮而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或叶片呈大小不等的孔洞,剥开玉米生长点卷曲心叶可见大量害虫粪便和藏身在其中的幼虫,心叶被咬食呈破烂状。
幼虫具备两点主要辨识特征,黑或橙色头部具黄白色倒“Y”型斑,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身体多为绿色,具黑线和斑点,黑色背毛片着生原生刚毛(每节背中线两侧有2 根刚毛),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田间观察,少量低龄幼虫在叶背面,多数情况3 龄以上幼虫头垂直向上匿藏在心叶内或叶鞘内侧。具假死性,受惊动后卷缩成“C”型。
发生趋势分析。由于草地贪夜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远距离迁飞能力,每晚可飞行100 公里左右。受成虫种群数量和风向风速影响,发生区域不确定性较大。初步判断,虫害是以成规模大数量的形式迁入爆发。鉴于虫害呈快速扩散的紧迫形势,并且随着天气回暖,西南季风加强,进入境内的成虫未来有进一步向华南和江南等其他区域扩散的可能。相关地区要迅速组织开展玉米地大面积普查,摸清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区域范围,并同时设置高空测报灯、黑光灯和性诱剂监测点,密切监测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预防虫害的进一步发生。
加强监测,确保履职守责到位。崇义县迅速出台《关于开展草地贪夜蛾调查监测及防控的紧急通知》下发至各乡镇,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会同县林业局和各乡镇对全县所有村、组开展拉网地毯式调查监测工作,重点排查玉米、甘蔗等禾本科作物的发生危害情况,全面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防治。普查中若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或其危害症状的,立即采集样本或拍照,上报给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和县林业局病虫害防治工作站进行检测认定,确定物种。
加强宣传,科学防控。草地贪夜蛾是外来入侵重大害虫,通过集中培训、宣传图册、虫情调查、科技下乡、产业扶贫技术服务等方式,及时将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危害习性和防控技术等相关知识传送到农户手中,使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户会认会防,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控时间上,结合虫情监测和田间普查,抓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时期,选择在清晨或黄昏施药。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的作用,治早、治小、治了,避免过量使用农药造成安全隐患和不良影响。
加强指导,建立应急报告制度。强化属地责任制,建立病虫发生及防控情况周报制,组织技术人员每周定期开展大普查,一旦发现虫情或疑似虫情则立即上报给县相关部门。
种植区域分散,防治力量不足。由于崇义县现有玉米、甘蔗等作物种植规模相对较小且未形成集中连片种植区域。主要是散户种植,种植区域较为分散,对虫情摸排和防控带来一定难度。同时,县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现有在编在岗工作人员仅有6 人,防治力量稍显不足。二是防治技术复杂,见效较慢。崇义县处在中低纬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多变。冬夏两季盛行季风,全年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雾日多,日照偏少,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无霜期长。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繁殖速度加快,代次增多。在防治技术上需采取多种多样防治办法,现主要是采取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目前由于农户对草地贪夜蛾认识不足,防治时机选择不当,选择农药品种不当,防治技术水平较低,致使防治较困难,效果不理想。三是防治成本过高,资金需求较大。由于该虫世代重叠,且具有迁飞性,极易产生耐药性,需多次打药,增加农药费、用工量,导致成本大幅增加,使农民生产负担加重。据测算,一般防治该虫每亩需要农药成本费30 元/次、人工费20元/次,防治3 次,合计成本150元/亩,比其它害虫多防治2 次/亩,增加农药成本90 元/亩(15元/次×防治2 次+30 元/次×防治2 次)。同时春玉米种植大部分在山区或半山区,防治水平低,防治成本高、入侵后防控形势严峻、压力大。
加大防治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控意识,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推进虫害防控工作机制,为草地贪夜蛾防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联防联治工作。
加强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加强防治措施,一是化学防治。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经研究,多杀菌素、氟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多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具有捕杀作用。根据受害情况和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按一定比例进行杀虫剂配比,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二是其它防治方法。化学防治虽然效果较理想,但长期使用,对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食品安全性和田间物种的多样性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长久之计,还是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转Bt基因作物来防治草地贪夜蛾。推广使用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等技术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量。
加大资金投入。在虫情处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处置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增加财政预算,提高防治资金拨付率,及时将防治工作经费下发至县行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和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玉米危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