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新品种京研皱皮1号的选育

2019-11-22 06:44:50王朝莲丁海凤何伟明
中国蔬菜 2019年11期
关键词:穴距主栽辣椒

王朝莲 丁海凤 何伟明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京研益农(北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华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蔬菜种质改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7〕

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占世界辣椒种植总面积的35%,近年来,我国辣椒年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147万hm2(2 200万亩)以上,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黄任中 等,2015)。近3 a(年)我国辣椒平均年产量2 800万t,占世界辣椒总产量的46%;年产值逾700亿元,辣椒产业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蔬菜产业(郑井元 等,2018)。我国辣椒商品种在经过4~5次更新换代后,基本上实现了良种杂交一代化,目前除一些地方特色品种为了保持其独特风味仍使用常规种外,90%以上的辣椒品种均为杂交种(杨中周,2017)。随着广大消费者对辣椒品种的多样性、新颖性,以及口感、外观一致性要求的不断提升,选育口感好、抗病性强、更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特色辣椒品种成为育种的主要方向。

皱皮辣椒突出特点是皮薄质脆,商品性好,种植效益较高,尤其是反季种植的皱皮辣椒。近年来,春节前后上市的皱皮辣椒批发价可达4.0元·kg-1,从近十余年的市场情况来看,除少数年份价格波动较大外,该类型辣椒的销售价格总体上比较稳定(李泸,2015)。但是常规品种存在抗病毒能力差、熟性晚、产量低等问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从2006年开始,通过将地方品种进行组合选配,多代筛选,定向培育,育成了优质的皱皮辣椒品种京研皱皮1号,该品种以品质、抗性、产量均优于云南当地主栽常规品种而获得较高的市场认可度,近年来在云南保护地及露地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1 选育过程

母本M1-1是由新疆沙湾引进的褶皱灯笼型辣椒杂交种四平头经7代自交分离,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自交系。早熟,第7节首花居多,植株长势偏弱,株高50 cm,开展度53 cm,结果集中,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果实灯笼型,果面微皱,皮薄质脆,微辣,果长6~8 cm,果肩宽5.0~6.0 cm,果肉厚0.20~0.28 cm,单果质量78~86 g,田间调查较抗病毒病。

父本F24B-1是从云南昆明市场购买的泡椒型辣椒皱壳辣经6代自交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中早熟,第8~9节开花,植株生长势较强,节间长,叶片稀,株高70 cm,开展度60 cm,连续坐果能力强,青熟果浅黄色,老熟果黄色,泡椒型,果面微棱,果顶凹,皮薄质脆,微辣,果长5~7 cm,果肩宽3.5~4.0 cm,果肉厚0.20~0.25 cm,单果质量35~40 g。田间调查耐低温弱光性好,对温度变化不敏感,适应性强。

2007年春季大棚配制杂交组合,冬季在海南三亚露地进行组合观察试验,M1-1×F24B-1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08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9~2010年在云南省进行多点保护地区域试验,该组合依然表现早熟、连续坐果能力强、膨果速度快、前后期果实差异小及综合抗病能力较好的特征。2011~2012年在云南省进行13个点生产试验和示范。2013~2018年在云南蒙自、建水、玉溪等皱皮辣椒主栽区域大面积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约6 000 hm2。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组合观察试验 试验于2007年在三亚农场试验站露地进行,9月26日穴盘育苗,10月24日定植,12月1日第1次采收,翌年1月2日采收结束。以常规种皱皮辣为对照。高垄栽培,地膜覆盖,行距60 cm,穴距35 cm,每穴1株。小区面积6.0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京研皱皮1号前期产量1 864.2 kg ·(667 m2)-1,总产量3 221.8 kg ·(667 m2)-1,比对照分别增产11.2%和12.6%。

2.1.2 品种比较试验 试验于2008年在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农场和蔬菜中心大棚进行。1月8日穴盘育苗,3月27日定植,5月6日第1次采收,以常规种皱皮辣为对照。小高垄栽培,地膜覆盖,行距55 cm,穴距30 cm,每穴1株。小区面积3.5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表1):京研皱皮1号前期产量1 832.1 kg ·(667 m2)-1,总产量3 308.2 kg ·(667 m2)-1,比对照分别增产11.9%和10.5%。

2.1.3 多点区域试验 2009~2010年分别在云南省草坝、大屯、水田、冷泉、个旧、开元、建水、石屏塑料大棚进行区域试验,1月中旬穴盘育苗,3月初移栽,4月6日开始采收。小高垄栽培,地膜覆盖,行距70 cm,穴距40 cm,每穴1株。小区面积5.0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以当地主栽品种皱皮辣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表2):京研皱皮1号两年平均前期产量1 899.3 kg ·(667 m2)-1,平均总产量3 378.0 kg ·(667 m2)-1,比对照分别增产11.8%和12.5%。

2.1.4 生产试验 2011~2012年分别在云南省思茅、润仓、南屏、龙潭、墨江、镇沅、保山、施甸、景东、江城、六顺、昭通等地进行露地生产试验。7月5日穴盘育苗,8月3日移栽,9月15日开始采收。高垄栽培,地膜覆盖,行距60 cm,穴距40 cm,每穴2株。各点均以当地主栽品种皱皮辣为对照,示范面积300~700 m2不等。各试验点结果表明(表3):京研皱皮1号两年平均前期产量为1 904.5 kg ·(667 m2)-1,总产量为3 387.8 kg ·(667 m2)-1,分别比对照增产11.9%和12.6%。

表1 京研皱皮1号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2.2 抗病性

2011~2012年在云南省保山进行京研皱皮1号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表4):京研皱皮1号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田间抗性比对照皱皮辣强,病情指数分别为22.57、16.21和1.37。

表2 京研皱皮1号多点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3 京研皱皮1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表4 京研皱皮1号田间病害调查结果

3 品种特征特性

京研皱皮1号为早熟褶皱灯笼型辣椒,首花节位为第7~8节,植株长势中等,从定植到始收38 d(天)左右,株高65 cm,开展度61 cm,坐果能力较强,膨果速度快,上下果实差异小,商品性好。果面褶皱有棱,青熟果淡绿色,老熟果红色,果长约6.8 cm,果肩宽约5.0 cm,肉厚约0.25 cm,单果质量约40 g,辣味中等,皮薄质脆。田间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皱皮辣。每667 m2前期产量约1 900 kg,总产量约3 380 kg。适宜云南地区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4 栽培技术要点

云南地区保护地栽培,1月中旬育苗,3月初定植。露地栽培,7月初育苗,8月初定植。培育壮苗,可以采用50孔穴盘基质育苗,4片叶时叶面喷洒1次新自然含氨基酸叶面肥300~500倍液,6片叶时再喷洒1次。定植前两天可选用吡虫啉或抗蚜威(辟蚜雾)喷雾防治蚜虫(王朝莲和丁海凤,2018)。定植前施足底肥,每667 m2施腐熟农家有机肥4 200~5 000 kg、过磷酸钙45 kg、磷酸钾15 kg、尿素15 kg 作基肥。定植时浇足定植水,定植后至开花结果前适当控制水分,做到见干浇水,小水勤浇;开花结果期供应充足的水分。追肥要做到“轻施苗肥、稳施花蕾肥、重施壮果肥”。轻施苗肥是指辣椒定植成活后结合中耕灌水施苗肥,在移栽成活15 d(天)左右每667 m2施农家有机液肥1 000 kg 或尿素5~6 kg 作提苗肥;稳施花蕾肥是指辣椒现蕾时,一般每667 m2施农家有机液肥1 000~1 500 kg 或复合肥(N-P-K 为15-15-15,下同)15~20 kg;重施壮果肥是根据辣椒长势,采果初期每667 m2施农家有机液肥1 000~1 500 kg或复合肥15~20 kg,也可用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尽早摘除门椒及以下侧枝,避免坠秧。常见病虫害如病毒病、疫病、疮痂病、青枯病、蚜虫、蓟马、白粉虱、烟青虫等,最好以防为主,结合农业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猜你喜欢
穴距主栽辣椒
原来,你还是这样的辣椒
你的辣椒结出果实了吗?
辣椒也疯狂
宽窄行不同播量试验示范总结报告
会宁县玉米等穴距不同减穴增株模式效应研究
拣辣椒
中外文摘(2020年9期)2020-06-01 13:47:56
不同穴距对机穴播“秀水134”产量的影响
梨树建园时为何要配置授粉树
农业知识(2019年7期)2019-01-06 04:39:30
机穴播不同穴距对“秀水12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上饶早梨主栽品种病毒种类分析及其茎尖脱毒技术效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