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文献(2014—2018年)的可视化研究

2019-11-22 03:26:20周银斌兰春慧陈东风
胃肠病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发文聚类胃癌

周银斌 兰春慧 王 涛 陈东风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科(40004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是多种胃疾病的致病因子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其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Hp对胃黏膜的损伤会引起胃炎或溃疡[1];超过80%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在根除Hp后可取得治愈并减少溃疡复发[2]。Hp感染亦与胃肠外疾病如心脑血管、皮肤、血液等疾病相关[3-5]。发展中国家的成人Hp感染率可达80%,10岁以下儿童可达80%~90%。根除Hp感染可减少胃癌的发生,可防止无癌前病变人群肠型胃癌的发生[6]。如何提高根除率一直是Hp的研究重点。目前Hp的研究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分子医学、微生物学等学科,且学科交叉十分密集。全球各地科研机构发表的关于Hp的论文每年达数千篇。目前尚无关于Hp治疗全集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研究。本研究通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近5年内全球Hp治疗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把握此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本领域工作者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Web of Science平台的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以主题词“(TS)=(Helicobacterpylori) and (treatment or therapy)”,时间限制设置为2014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检索,并将文献精炼为“article”,共得到2 489篇文献,记录每条数据的题目、作者、关键词、摘要、参考文献等。

二、研究方法

运用一款基于Java平台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5.4.R4(64-bit)[7],对纳入的2 489条原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绘制Hp治疗相关的图谱,解析近年Hp治疗的研究热点和趋势。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去重和转换,然后选取纳入研究的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 words)、被引文献(reference)等节点进行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

结 果

一、论文作者分析

作者聚类分析显示本领域大部分作者均有较好的合作关系,但部分作者之间无合作关系(图1)。发文频次前10的作者发文量和趋势见表1、图2。除Otto-von-Guericke University的Malfertheiner P、台湾省高雄医学大学的Wu DC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Zhang Y外,大部分作者发文数量均波动较大。

二、发文机构分析

发文机构聚类分析显示各科研机构之间存在大量合作关系,发文频次前10的科研机构分别为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50次)、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44次)、台湾省阳明大学(41次)、北京大学(36次)、Yonsei University(35次)、上海交通大学(34次)、中国医科大学(34次)、Keio University(29次)、 National Cancer Center Japan(26次)、台湾省高雄医学大学(22次)(图3)。

三、关键词分析

频次前10的关键词分别为Helicobacterpylori(1 356次)、infection(755次)、eradication(419次)、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307次)、antibiotic resistance(301次)、gastric cancer(291次)、therapy(279次)、clarithromycin(274次)、meta analysis(268次)、triple therapy(257次)。

四、被引文献分析

采用选取每个时间切片(top N)top50(排名前50)的策略,得到共被引文献139篇。

表1 发文频次前10的作者发文量

图1 2014—2018年关于Hp治疗发文作者的共现图

图2 2014—2018年发文频次前10作者的发文量变化趋势图

图3 2014—2018年Hp治疗的发文机构图

1. Hp治疗领域基础知识:排名前10的被引文献见表2,被引次数越高说明该研究结果被更多的研究者认可,其价值在本领域较为重要。共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共识和指南类文献,构成了本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发展趋势。

2. Hp治疗领域知识结构及其演化:Hp治疗研究文献的共被引文献关键词聚类后得到Hp治疗的8个聚类,分别为Hp耐药性、Hp根除治疗、7日伴随疗法、Hp感染、高根除率、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三联疗法、Hp的一线根除方法(图4)。其中#0聚类的Size为24,Silhouette值为0.739,说明此聚类能较好地反映本领域的发展方向,主题是“antibiotic resistance”,是目前重点关注的主题之一;#1聚类的Size为18,Silhouette值为0.808,主要研究主题是“Helicobacterpylorieradication”,主要研究Hp根除治疗的相关研究;# 2聚类Size为15,Silhouette值为0.770,主要研究“7-day concomitant therapy”,包括不同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Hp根除的主要难点是如何避免耐药性的产生,故本研究选择 #0聚类 antibiotic resistance对其演变进行分析,聚类图中的5处红点从左向右按照1~5进行编号,5篇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见图5。第1篇文献认为传统的三联疗法已不能作为一线根除方案,需要新的疗法[8];第2篇文献认为在传统方法根除效果较差的情况下建议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口服7 d,然后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7 d,Hp根除率可高于95%[9];第3篇文献认为非铋剂四联 (伴随) 治疗方案(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是一种有效、安全、耐受性良好且较序贯疗法更简单的Hp根除方案,此方案适合对三联疗法疗效低的患者[10];第4篇文献认为序贯疗法并非根除Hp的最佳疗法,混合疗法(泮托拉唑40 mg bid+阿莫西林1 g bid连服14 d,随后改用克拉霉素500 mg bid+甲硝唑500 mg bid连服7 d)的根除率更高[11];第5篇文献认为根除Hp需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拟定治疗方案,如是否曾经根除过Hp、曾经根除治疗成功与否以及使用的方案进行综合考虑,再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12]。

表2 排名前10的被引文献

图4 2014—2018年被引文献聚类和时序图

此外,Hp根除(#1聚类)始终贯穿整个过程;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等均是Hp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7号聚类显示从2011年开始出现Hp根除一线方法,一直持续至今。

讨 论

Hp感染是多种胃黏膜疾病的致病因子,且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13],我国人群的Hp感染率约为54.76%[14]。Hp根除治疗的方案主要为三联疗法、序贯疗法、铋剂四联疗法、非铋剂四联疗法等,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参差不齐。CiteSpace通过对某一领域或期刊的大量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可获得该领域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并能较好推测该学科或领域的发展趋势[15-16]。

根据普赖斯定律,相同主题中半数的论文由高生产能作者撰写,其撰写论文数量相当于所有作者论文总数的平方根[17]。发表论文的数量越多,可认为该作者在本领域的学术能力越强。本研究发现,近5年来,发文频次前10的核心作者如Kim JH、Suzuki H、Malfertheiner P等均是全球Hp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引领该学科的发展。分析整个网络数据发现,各个学者之间均有较强的学术联系,提示在该领域作者相互之间的合作较为普遍。学者之间相互合作是该领域的一种主流趋势,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学科的发展。虽然发文前10的作者发文频次波动较大,但总体发文量处于前列,可能说明这些作者处于Hp研究领域的前沿。

科研机构发表论文数量可代表其在领域的研究能力[18]。发文机构可视化分析显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多,存在跨地域、跨机构合作但较为松散,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各科研机构之间在该领域的研究合作。除美国外,其他Hp根除治疗领域的机构主要分布于东亚的韩国、中国和日本,这可能与这些国家Hp感染率和胃癌发病率均较高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耦联共现可体现该领域的发展趋势[19]。关键词是文章的中心词汇,能体现文章的精髓和核心,是对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高度提炼和概括。高频次关键词可解释本领域的主要热点问题和知识构架[20]。本研究中,近5年文献的高频次关键词主要为“Helicobacterpylori”、“eradication”、“infection”、“antibiotic resistance”、“gastric cancer”等。说明对Hp感染、耐药性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耐药性和提高根除率是目前Hp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长期大规模使用一类或数类抗菌药物根除Hp势必会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其应对措施仍需深入研究。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亦是近年的关注重点,Hp根除时机对胃癌发生的影响等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领域频次较高的被引文献主要集中于各种共识和指南,同时也有文献关注内镜治疗早期胃癌后根除Hp的时机以及评价根除治疗的经典方案。通过阅读这些被引用频次高的文献,可使初涉本领域的研究者能较快掌握基础知识。

通过共现网络图谱聚类可获得本领域的知识结构及其演化[17]。本研究共被引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到8个聚类,其中同质性较好的3个聚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Hp耐药性、Hp根除治疗和7 d伴随疗法。这些聚类可能是本领域目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研究的趋势。其中最大聚类#0聚类的中心词是Hp耐药性,5篇文献的内容由标准三联疗法、序贯疗法以及最后的个体化治疗逐渐演变。自2016年后,第1篇文献在Hp治疗领域未被再次引用,说明2016年后不推荐使用传统三联疗法根除Hp感染。第2篇所介绍的方法可能应对Hp耐药而产生的新治疗方法,其被引次数波动较大,可能是一个未达成广泛共识的方法。第3篇文献所介绍的方法在2016年后未被再次引用,其效果可能有待进一步评估。第4篇文献在2016年后亦未被再次引用,可能说明此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不满意。第5篇所研究的治疗方法在2016年后引用次数有所下降,与前述数种治疗方法相比,可能是目前根除Hp感染较好的方法。这些研究内容的变更可能说明因耐药率上升或其他原因导致Hp根除率下降,需要新的根除方案和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根除率,新方法的出现成为研究方向的转折点。故Hp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和新根除方案的探讨是未来Hp根除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图5 2014—2018年被5篇引文献频次变化图

总之,本研究采用主题词检索策略仅对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所收录的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Hp相关领域近5年学术研究的变迁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外本领域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发文聚类胃癌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16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电子测试(2017年15期)2017-12-18 07:19:27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