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燃烧过后的灰烬在漶漫”
——关于阙亚萍散文的一点随想

2019-11-22 22:54赵普光
雨花 2019年4期
关键词:旧梦贝壳文体

赵普光

所有文学作品都是以文体方式呈现的,这句话大致不错。所以,文体是文学的外显。一方面,文体不是从来就有的;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文体是自然地逐渐生长成熟和分蘖的。当然,个别因外力强行介入而产生变异的除外。而且,先有文体之实,后有文体之名,这大概也是古今通例。既然文体有其实、名,那么不同的文体,就有不同的形式,亦有不同的精神。形式,体现在结构、语言等外显的方面;精神,则是整体气质、气韵、韵味的深层规定。

为什么突然想起这个问题来了呢?缘于《雨花》的邀约。编辑部联系我时,特意提到就阙亚萍的散文写个小评论。我此前并没有看过阙亚萍的作品。简单查了一下她以前发过的几篇作品,也都被特意强调是散文。她自己的一些访谈、报道,都会强调以散文创作为主。这让我不得不特别注意到阙亚萍作品的文体,于是有了上面的感想。

就我个人的经验,一部作品,写得好不好,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即能不能让我陷入沉思,也就是默默无言地发上一会儿呆的那种,再点上一支烟,乱七八糟地随意想起很多来。我确实被阙亚萍作品氤氲的气息感染了,也感觉到她为数不多的作品具有的某些一致性。

作者似乎总是努力地呈现理想与现世的复杂关系。作者出色之处在于,她并没有停留于这个矛盾性的表现,而是试图掘进到更深层的现世与理想(或表现为历史、往日及多个自我侧面等等)之间立体化的千丝万缕的纠结、撕扯和噬啮。与此前较为现实直接的《大明星》不同,《魔术师》《梳子》试图从往日、历史的纵向纬度,使深沉的意味更为凸现。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沉溺于旧梦,而又时时超离旧梦,明白梦之为梦。在某种意义上,醒与梦之间,导致了无尽的苦痛,也造就了作者的创作。“旧日的一切已殇,他被时代所遗弃了。”而作者则试图打捞那种遗弃,时间的遗弃、俗世的遗弃、精神的遗弃。贝壳里锁着被遗弃的往事、历史,锁着理想、欲望,而唯有碎屑而安稳的现实、现世如海水包裹着肉身——贝壳。这种打捞,如同撬起那紧锁贝壳般,不仅需要细致和耐心,更需要温柔的残酷。

世界的复杂呈现,依赖于表达的细腻。在阙亚萍这里,这种细腻则来自于语言的诗意雕刻。可以说,对语言的刻意,是阙亚萍作品一望可见的特点。作品中,类似“他的眼睛里起了一层雾,喉管里发出一声幽微的叹息。他轻轻打开门,把自己抛入无边的黑夜里。”这样非常诗意化的表达处处可见。这种刻意锤炼,造成文章诗意、忧郁、压抑的格调,缓慢地展开。

用心的雕琢,诗意的表达,使阙亚萍的语言特别浓郁。这里涉及到“浓”与“淡”的关系问题。如何调和浓、淡,或者说如何寓浓于淡,对最具散文精神的语言来讲其实是个大课题。这就是笔者为什么在此文一开头就提到不同的文体应该有着不同精神气质的语言。其实,阙亚萍的散文,其语言和故事内核更接近于诗与小说的某种合体。当然,或许这是一种特点。但必须指出,一个作家要走向成熟、走得更远,那么语言色调的浓、淡的合理调适,终归是必然要面对的命题之一。

总之,阙亚萍她对生活、人生乃至人性的细微观察,已经向复杂处、隐秘处、深刻处漫溯,而其文字若能如“燃烧过后的灰烬在漶漫”,蓄力量于平淡之下,融刻意于自然之间,则人性的表达或许会更为惊心动魄。若如此,她的创作必将更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旧梦贝壳文体
游雁塔
难圆旧梦
诉衷情
另类文体巧谋篇
春天的意外
贝壳里的海
美丽的贝壳
贝壳巧变身
小小的贝壳一幅幅的画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