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敏
摘要:任何企业在进行日常的生产过程中,都会因为销售或者是买进而产生不同所属的债权关系,这种关系是企业进行资本流动的重要依据。因此,进行企业应收款项目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的防范,在目前我国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对应收账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之后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方法。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加强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上应关注的方面。
关键词:企业 应收账款 风险防范 防范措施
一、引言
风险这个词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风险会带来损失,或者说是事情没有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其二就是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一种随机存在的现象,虽然可以预测它出现的大致概率,但是你不可能说一件事肯定会发生风险或者肯定不会发生风险。风险防范则指的就是对风险出现的过程进行防范,以此来达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是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对于风险防范的过程,每个防范人员或者是决策层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对企业应收款项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进行资金控制,降低坏账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企业应收款项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原因
(一) 没有进行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的识别贯穿于整个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之中,项目风险识别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判断出一项企业应收账款之中到底存在哪些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以及这些风险有何特点等。例如,在企业应收账款之中是否存在着项目风险周期的风险、企业应收账款市场是否存在着质量的风险等,这些项目的风险都会给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质量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项目风险的识别应当与项目风险的评估进行相互的配合,这样才能够对风险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造成的情况进行更好的判断。一般来说,项目的内部因素造成的风险较容易进行预测,也较容易进行管理,就算发生了这种风险也能够将损失下降到最低。例如在图书出版风险项目之中如果发生了图书交货延迟的问题,那么一般依靠编辑、出版人员的努力就可以克服这些时间上的问题。但是如果是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印刷企业生产安排不过来,特殊纸张材料的缺货,造成的交货延误的风险,那就不是出版社人员能够解决的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只有提前对风险做好管理的准备,合理的对风险进行转移或者是规避。
(二)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对于风险防范的管理不完备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其一,很多企业采用与工资和员工绩效相关的考核方式,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特别是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为了谋求更多的个人利益,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达成尽可能多的合同的签签订上,从而忽视了支付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坏账的情况。有些企业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甚至会忽略销售产生的这部分请求,连进行组合管理和监督制度都会有缺失,企业更没有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对这部分请求负责全权追究,从而导致企业最后是失去对这部分债务的控制。其二,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应收账款制度的管理,对于赊账制度的设计并不完善、进行结算的手续也没有相应的制度。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客户授信制度,对于客户档案的管理也比较混乱,这样对于客户的授信额度完全是由销售人员和客户的关系所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资金风险,同时也会增加销售人员自身承担风险的压力。因此,建立有效的信用控制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其三,因为企业的收款有很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当预先进行损害赔偿计划的制定。坏账准备是为了抑制企业资金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但一部分企业相信账单的可利用性,利用坏账准备金来实现经济效益增加的目的。但其实这种行为不但无法控制风险,反而会增加各种项目所带来的经济风险。
(三)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人员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对于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也是如此,管理人员如果能够及时的意识到风险形成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那么就会降低企业运营发生坏账风险的概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管理人员没有注重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那么企业就很容易出现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十分得有意义。此外,按照权责发生制度,企业进行赊销的收入应当全部计入当期营业收入,这样就造成了企业在当期的财务上会有一定的财务偏差。如果管理人员不熟悉相关的会计规定,就会造成实际的坏账损失远远大于计提的坏账准备。
三、企业合理进行应收账款风险规避的对策
(一) 合理的做好风险识别工作
出版企业的出版风险,财务的应收账款风险都会受到国家政策、实际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风险认识的方法很多,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结构化、非结构化、经验性、体系化等几种方法。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应收账款风险识别方法:其一,文件分析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分析和阅读客户的背景资料,对风险进行相应的区别。比如民办书店的应收账款风险相对较大,国有新华书店的风险相对较小。但实际中也要看民办书店的业务规模,影响力等情况,而现阶段各级国有新华书店改制合并正在进行中,需要积极跟进,不能出现改制后账目遗失等的情况。对业务单位的各种资料,了解具体进程继而了解风险。其二,头脑风暴法,这种方法不是识别风险的常见方法,它是通过分散人们的思想进行发散,并且相互交流的一种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项目风险识别的时候,不仅要在决策层进行,还需要将风险的设计人员、风险人员以及各个阶段的专业人员都集中在一起来进行,这样才能够对每个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专业性的分析。这需要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经常进行沟通,组织人员也要注意对每个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专业的处理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进行识别。
(二)完善相应的風险管理制度
强化对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的规定和制度的建设,以此来减少风险发生安全事故和风险的概率。目前,我国的企业应收账款安全制度建设还不是十分的健全,一些相关规章制度也没有完善。在企业进行应收账款制度的设计过程中,对于发生高风险的环节需要特别注意。风险防范必须要做好风险的评估和识别,通过详细的研究来确定发生风险的源头,然后从源头上考虑方案的制定,合理的进行风险规避。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构建起一套合理的风险监控体系,以此来实时地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监控。此外,还需注意风险管理制度的设计必须要以风险预测作为根本出发点。在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上,要逐步发展风险管理和预报技术,在此基础上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运用其中,例如计算机技术、信息统计技术以及风险管理技术等。按照不同客户的授信额度,在欠款达到一定数额后,计算机系统将自动锁死该客户,不能继续发货销售,不同客户可以享受的不同的折扣率。将这些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进行结合,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合理的规避。
(三)做好风险分担工作
在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来减少坏账发生的概率。由于企业运行中会涉及到方方面面,这就导致了管理的条件比较复杂。管理单位在内部控制阶段就应该对运营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运营的安全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还能缩短运营的工期,提高运营的整体质量,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出版企业就要抓好图书质量,把图书质量控制切实抓好在付印前,避免印刷成书后发现问题返工,不仅耗费无用成本,而且造成交付延迟。图书质量的把控风险可以分担到各个编辑环节、各个校次、各个质检环节,有效的防止风险的累积而造成的质变影响。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运营的实际出发,在企业运营的管理过程中找到保险公司进行合作,以此来对运营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担,减少自身所承担的安全风险,有效的提高运营的效率。对于出版企业在一般图书印刷业务外发的情况下,可以在仓储和货物运输的过程中与保险公司合作,降低和把控风险。
(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提高他们风险防范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邀请专家来召开讲座或者利用新媒体的推送给管理人员等。但是无论用任何培训方式,在培训结束后都需要一定的方法来对培训结果进行检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召集管理层开一次例会,首先对本月内企业图书运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之后针对运营情况,共同讨论可能发生的风险,这样可以让所有的管理人员互相学习以及监督,是提高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一个有效方法。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注意一点,不管是再科学的计划方案还是再专业的管理队伍在一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都不可能让安全风险完全消失,也就是图书的差错率降低到零,以及完全消除应收账款坏账的发生。所以管理人员应该敢于承担风险的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不能逃避出现的安全问题。同时,管理人员还要对管理中预期的不可避免的风险进行完整的分析以做好风险的预防措施,对能够避免的风险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消除。通过减少风险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仍然缺乏相应的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的理念,很多企业的销售人员一味地为了增加企业的指定的财务任务,在没有进行客户相关信息的收集下,就给客户提高信用额度,这种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是造成企业应收款项风险的主要因素。此外,没有合理的进行风险的识别以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是造成企业坏账的因素之一。在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共同降低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发生的概率。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企业发生应收账款风险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高立燕.企业应收款管理与风险控制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08):72+71.
[2]刁克.企业应收款项风险及其防范[J].市场研究,2017(05):51-52.
[3]李兆银.黑龙江垦区国有企业应收款清收审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农场经济管理,2016(11):39-42.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