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微信研究热点及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2019-11-21 01:50赵乃瑄刘佳静金洁琴
图书馆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图谱公众领域

赵乃瑄 刘佳静 金洁琴

(1.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南京 211800 2.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南京 211800)

1 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信已成为人们最青睐的信息交流平台之一。《2018 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 年9 月,微信服务平台的月活跃用户已高达10.8 亿。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图书馆在发展与转型中的产物,不仅为图书馆搭建了全新的交互平台,也为读者提供了诸多便利。开通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不少图书馆拓展移动服务的新选择。近五年来,学者们从应用现状(谭海兵,2019)[1]、传播效果(贾文龙,2019)[2]、影响因素(刘佳静等,2019)[3]、质量评价(周玲元等,2018)[4]、用户持续使用意愿(赵乃瑄等,2019)[5]等多个方面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利用Excel 和CiteSpaceV 知识可视化软件(一种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工具)[6]对国内最权威的三个核心期刊体系(北大核心、CSSCI、CSCD)收录的有关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期刊文献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发掘主要期刊、作者、机构和高被引论文,寻找研究主题、热点和前沿,梳理图书馆微信研究的演进脉络等,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简称“北大核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作为文献来源,按主题检索的方式筛选目标文献,构建检索式“微信 AND 图书馆”,检索时间为2018 年12 月31 日,检索结果共计589 条,文献的时间跨度为2013—2019 年。

导入软件可识别的语句是利用CiteSpaceV 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前提。本研究首先将589 条目标文献的作者、标题、关键词、摘要等信息从来源数据库导出;其次通过CiteSpaceV 软件中的数据预处理功能,将样本数据转化成软件可以识别的语句;最后,通过CiteSpaceV 软件对已完成预处理的样本数据进行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以获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主题和热点,通过高频关键词时间线和时区图谱对研究热点的演进脉络进行分析,以揭示该领域研究前沿的变迁特点。本研究将数据的年度区间设置为2013—2019 年,并以一年作为一个时间切片(Year Per Slice),将节点类型(Node Types)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最后提取每个时间切片中出现频次排名前50 的关键词来绘制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3 文献相关统计与知识图谱分析

3.1 时间及数量分析

科学文献的数量能够反映科学知识量的变化情况,是衡量科学知识量的重要指标[7]。本研究利用Excel 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统计2013—2019 年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相关论文的发文量,结果如图1 所示。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 年8 月上线,它的出现,为图书馆拓展移动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2013 年共计20 篇相关主题的文献发表;从次年开始,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相关论文数量大幅上升,并于2017 年达到峰值,共计148 篇。由于采集样本文献时,2018 年的期刊文献尚未全部刊出,因此2018、2019 年的论文数量并不完整。总体来说,该主题论文的数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说明图书馆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信息服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微信服务将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或转型趋势。

图1…………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相关论文数量增长趋势图

3.2 期刊及学科分析

文献的来源期刊和学科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某一研究主题的应用范围以及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本文以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作为图书馆微信研究的主要发文刊物,统计结果如图2 所示。研究发现,发文量最高的是《图书馆学研究》,高达121 篇,远远超出其余刊物的同主题发文量,可见《图书馆学研究》对图书馆微信方面的研究最为重视。另外,在11 家主要期刊中,《现代情报》属于情报学领域,其余10 家刊物均属图书馆学领域,由此可见,图情领域是我国图书馆微信研究的主要阵地。

图2…………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相关论文发表主要期刊

样本文献的学科分布情况如图3 所示,排名前四的学科分别是:图书情报档案学(88.91%)、新闻传播学(6.81%)、计算机学(1.74%)和教育学(1.11%),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共计占比1.43%。综上可知,图书馆微信研究形成了以图书情报档案学为主要学科的研究格局,并在新闻传播学、计算机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或技术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图3…………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相关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3.3 主要作者分析

本研究利用Excel 软件对589 篇文献的作者进行统计分析,以参与4 篇文献作为衡量主要作者的指标,共筛选出11 位主要作者,如表1 所示。明均仁参与发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相关论文9 篇,被引频次最高的一篇论文为《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调查与分析》[8],共计被引62 次。明均仁曾于2014—2017 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接受与使用行为研究”,其参与的9 篇文献均是依托该科研项目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展开的实证分析,说明他对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的应用现状有着较为全面的调查与研究。孔云、资芸和廖寅来自同一个学术团队,他们从2013 年起分别对图书馆微信服务的现状[9]、服务平台的设计[10]以及服务的框架[11]等进行了相关研究,可见在研究课题时构建学术共同体,有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相甍甍[12]、李晓蔚[13]、黄国凡和张钰梅[14]均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说明微信传播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周永红[15]和张丹丹[16]两位学者分别对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展开了调查与研究,而黎邦群主要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与优化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7]。综上可知,我国图书馆微信研究领域出现了以明均仁为代表的核心学者,以及由孔云、资芸、廖寅三人组成的小型“社团结构”。

表1…………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论文发表主要作者信息

3.4 主要机构分析

对机构分布及合作状况进行研究,有助于掌握该领域的研究团队及科研力量分布情况。利用CiteSpaceV 软件绘制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研究文献的机构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4 所示。圆圈的大小代表机构发文数量的多少,圆圈的颜色代表发文的年份,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18]。根据图4 可知,相关研究机构共计60 个,连线共计11 条,说明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得到不少学术团体的关注,但机构之间的合作仍十分缺乏。本文对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进行统计(见表2),发现7 所研究机构为高校管理学院,3 所机构为高校图书馆。从发文数量来说,排名并列第一的分别是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和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1 篇),并列第二的分别是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10 篇)。上述四所高校的管理学院都属于我国图书馆微信研究的重要机构,无论从发文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均展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从主要机构的地理位置分布来看,我国图书馆微信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吉林、江苏、四川、重庆、安徽,说明这些省市(直辖市)在创新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等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

图4…………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表2…………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信息

表3…………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高被引文献信息

3.5 高被引文献分析

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通常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领域内排名前十的高被引论文信息如表3所示。十篇论文均于2013—2015 年间发表,研究方向可划分为三类:①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③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从研究对象来看,张秋[19]、万慕晨[20]、张骏毅[21]等学者着重探析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情况,说明高校的图书馆微信服务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从文献作者来看,孔云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两篇高被引论文,她算是图书馆微信研究领域内较为重要的学者,且她在该领域内的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6 研究热点及聚类分析

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有利于厘清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研究内容之间的知识网络关系,挖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范畴以及知识结构,揭示图书馆微信领域的历史发展情况。本研究选择用“Pathfinder”算法合并所有切片呈现的知识网络,并通过修剪整个网络(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的方式来绘制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5。

图5…………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2013—2019 年间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高频关键词节点共100 个(图谱上出现的所有关键词),节点之间的连线共114 条(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节点之间的密度(Density)为0.023。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代表两个关键词共现频率的高低。根据图6 可知,“高校图书馆”节点最大,其次是“微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等关键词节点,在此基础上延伸的“公共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图书馆服务”等出现频次也较高,可见图书馆微信研究已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网络。

关键词词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的热点情况,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Betweeness Centrality)则表示它对其他关键词以及对整个网络的控制程度[22]。本研究分别统计了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领域词频和中介中心性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如表4 所示。其中,“高校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是近义词,“微媒体”与“新媒体”是“微信”“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的上位词,这些关键词的词频和中介中心性都较高。因此“高校图书馆”和“微媒体”等关键词可以被看作图书馆微信研究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大量研究工作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

表4…………词频&中介中心性排名前十的关键词

为更准确地找到图书馆微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利用CiteSpaceV 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通过LLR 算法提取数据标签为聚类命名,得到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6 所示。在软件运行的过程中,图书馆微信关键词聚类图谱的模块值(Modularity)Q=0.7622 >0.3,说明该图谱划分的社团结构十分显著;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S=0.8247 >0.5,说明该图谱的聚类十分高效,聚类的结果具有较强说服力。

图6…………图书馆微信领域高频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

图6 反映了2013—2019 年图书馆微信领域高频关键词的聚类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及热点。根据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可知,该研究领域重点关注公众号开发(#0)、微信(#1)、移动互联网(#2)、互联网+(#3)、新媒体(#4)、新媒体技术(#5)、社交媒体(#6)、微信公众号(#7)、图书馆服务(#8)、微信小程序(#9)等聚类主题。

为探究图书馆微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变迁情况,本研究借助CiteSpaceV 软件绘制了该领域的热点变迁时间线图谱(见图7)。根据图7 我们可以发现,“移动信息服务”“微博”“信息服务”“微信公众平台”这四个关键词出现得最早,“微信”“移动图书馆”“移动服务”“图书馆”等关键词的跨度最长,说明这些关键词在2013—2019 年间一直是图书馆微信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图7…………图书馆微信领域研究主题和热点变迁时间线图谱

3.7 脉络演进及前沿分析

选择“Timezone View”并运行CiteSpaceV 软件,得到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研究前沿时区图(见图8)。我们通过前沿时区图可以看到2013—2019 年间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研究前沿的发展趋势:2013—2014 年,该领域研究处于萌芽阶段,微信公众平台于2013 年划分订阅号和服务号,该平台的主打功能为消息推送、品牌传播、分享,这为致力于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因此,这个时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基于微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比如“读者服务”“信息推送”“服务模式”“公众号开发”等。2015—2017 年是该领域研究的探索阶段,随着自媒体的流行,大量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因此这个时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图书馆微信应用现状及传播效果研究,比如“985 高校”“大学图书馆”“省级公共图书馆”“影响因素”“信息传播”“网络影响力”等。2018 年以来,图书馆微信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且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基于用户体验的运营策略研究,比如“微信小程序”“用户体验”“运营策略”等。

图8…………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研究前沿时区图

4 总结与展望

4.1 研究总结

本研究通过Excel、CtieSpaceV 软件对2013—2019 年图书馆微信领域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可视化分析,笔者认为:①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文献数量持续缓慢增加,主要属于图情领域,缺乏跨学科交叉研究;②该领域已出现明均仁、孔云等核心学者,主要研究机构来自高校管理学院和高校图书馆,但机构之间缺乏合作;③从文献内容来看,该领域缺乏对微信机制的本体研究,聚焦高校图书馆、公众号开发、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图书馆服务、微信小程序、信息服务、移动服务、公共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等研究热点;④该领域的前沿文献重点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体验以及运营策略的改进。

4.2 研究展望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未来有关图书馆微信领域的研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1)重视图书馆微信理论研究。目前,大量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现状、信息传播、运营策略等方面,鲜有关于图书馆微信的理论研究,比如基于微信的信息素养、信息交流、信息组织、信息安全文化等。只有理论知识完善了,实践才有规律可循,才能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图书馆微信管理机制。目前,仍有不少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缺乏专业运营人员,导致微信推送不及时、推文不精彩、与用户缺乏交流、功能故障得不到及时修复等问题时常出现。因此,学者应注重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管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提出合理的机制以规范相关人员的运营工作,促进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健康发展。比如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定期考核微信的运营质量、通过奖惩制度提高运营者的积极性、定期开展讲座普及相关专业知识等。

(3)关注图书馆微信普遍性研究。图书馆微信研究大多以高校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对象展开,为促进我国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学者应广泛关注不同类型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开通和应用情况,寻找具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探讨具有科学性的改进策略,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另外,研究机构之间可加强合作,扩大研究范围,共同推进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

(4)与新兴技术的结合应用。我们从调研结果可以发现,相关主题的研究中只有1.74%属于计算机学,而公众号开发工作涉及不少新兴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文本挖掘等。为促进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学者们可加大与计算机领域人才的合作力度,积极寻求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共同研发,优化服务等。

猜你喜欢
图谱公众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中医药知识图谱应用现状分析及痴呆痰瘀互结证知识图谱构建探索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公众号3月热榜
绘一张成长图谱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