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11-21 06:15刘军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0期
关键词:管理法例数医护人员

刘军平

追踪管理法是一种评审方法,评审专家扮演评审员和患者双重角色并在各自的视角下展开的现场评估,及时提出在护理或诊治过程出现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持续改进并逐渐完善院内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该管理法以“追踪患者”为核心目标[1],在患者整个诊疗期间,将重点侧重于院内各专业与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是否能够满足患者所预期的医疗上的需要,改善患者满意度,同时确认医护人员所提供的护理方面的安全管理和服务质量是否满足相关规定[2]。但目前,由于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偏大,任务量较多,进而使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提高。因此需要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案。基于此,我院决定在院内护理安全管理将运用追踪管理法,以求理想的结果,现将研究报道。

1 基本资料、改进措施

1.1 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2017年1月—2018年12月以“动态随机化”方式,从我院选择20位医护人员(均女性),其年龄:23~36岁,平均(31.54±2.66)岁;护龄:2~13年,平均(5.63±1.12)年;学历:本科毕业(16位)、大专毕业(4位);职称:副主任护士(3位)、主管护师(7位)、护师(4位)、护士(6位)。

分组方式:以年限分组,2017年1—12月为管理前,2018年1—12月为管理后。

1.2 改进措施

管理前院内采用的是传统管理方法,即在发生不良事件后,再采取相应对策以应对的事后管理模式,在科室当中进行质量控制方面的检查时,更集中于护理结果,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信息多来源于科室内部反应或来自患者的投诉。

管理后则改为采用追踪管理法,具体改进为:(1)成立小组:在筛选人员时,主要选择已具有2年以上管理经验的医护人员加入,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即追踪方法学与品管圈活动有关知识[3],接受培训后一段时间给予考核,通过方可入组。(2)个案追踪:调查地点集中于门诊、手术室、病房等,进行随机不定时评估调查,在得到患者与其家属同意后,伴患者从门诊到出院全过程,评估该阶段的护理操作,同时记录出现的问题[4]。以发现的问题对该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操作考查和提问,评估其知识掌握度和基本操作能力。针对发现的问题给予更优化的建议,同时保持继续追踪是否落实,避免二次发生。(3)系统追踪:与科室的医护人员沟通,了解护理工作流程执行情况和进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将在追踪时所搜集到的问题反映给管理小组,重点讨论频发问题和危重问题并提出有效改进方法[5]。

1.3 评价指标

自2018年1月开始,到2018年12月结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分为管理型评价项目[6](手术交接管理、高危药品管理、引流管管理)与执行型评价项目[7](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手腕带佩戴、分级护理执行情况),均以合格与不合格两种方式表达。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管理后的手术交接管理、高危药品管理、引流管管理等管理型评价项目合格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的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手腕带佩戴、分级护理等执行型评价项目合格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2所示。

3 讨论

3.1 追踪管理法对护理安全管理的积极意义

个案追踪法主要是通过对某位患者的就医过程进行追踪,并持续追踪从患者就诊和出院前的所有治疗、照护与服务等[8],尤其是对某些虽独立存在但需要对相关过程进行协调与整合的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并识别其中所潜藏的隐性问题。按照“查看记录-记录人署名-署名人记录标准依据是什么?-此依据是否符合相关制度规范?-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的逆向追踪并结合患者所接受的照护服务路径追踪。系统追踪是以个案追踪为前提而形成的,两者均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其侧重于关注院内高风险项目和流程,多单位与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情况,重视评价院内组织系统功能的落实情况与程度。系统追踪主要针对控制感染、设施管理、药品管理、改进患者与医疗服务安全质量及安全系统,其中对于改进患者与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的关注核心是通过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与应用数据以进行风险管理。对此,我们将会监控各科室内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并进行讨论与分析,统计发生率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9];对于医护人员在培训上重点学习不同的标准规范,关注落实情况。同样考虑是否应当借用数据或有关管理改进工具(如:QCC活动、根本原因分析等)来进行风险管理。

3.2 追踪管理法和常规管理在检查中呈现的不同之处利于改进护理质量

追踪管理法可贯彻于患者在院进行医疗护理的任何一个环节,在此过程中对医护人员护理行为进行观察,有利于发现潜在问题[10]。比方说:在和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时,发现其对于一些特殊药种并未观察患者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提供患者阿片类药物却不知道患者呼吸情况和大便次数;在提供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却不清楚患者大便颜色等。通过交谈后发现其由于是在休息之后的第一次上班不清楚患者具体病情和是否服用特殊药物[11]。经小组讨论后,处理方法为:各科护士长和医护人员进行病情提问并督促其在上班前做好交接,以免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表1 管理前、后管理型评价项目合格情况[例(%)]

表2 管理前、后执行型评价项目合格情况[例(%)]

3.3 在交接患者时,利用追踪管理法可发现存在的问题且利于无缝衔接护理

在进行现场观察时,发现大多医护人员在进行患者床头交接班或科室转送交接时,虽注意皮肤与管道的交接,但且忽视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主要症状的注重。小组间进行讨论后,确定关键因素为在床边交接时全程无语言上的交流[12-13],对此处理方法为:由护理部依照上述存在的问题,对以往的相关护理流程进行改进,制定改良版的床边交接操作流程,修改交接班、病房间交接制度等,并追踪落实培训与改良版制度的实施情况。除了保证护理部内部的患者交接安全外,还可以通过促进和其他各部门的沟通进行患者检查追踪,保证患者在进行诊疗的每个环节都可无缝衔接。

3.4 在综合性医院中开展临床中药师服务的工作模式

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开展临床中药师服务,能够逐渐提升患者的病情稳定效果,提高合理用药干预率,针对患者病情进行适当的观察,对药物的配伍情况进行掌控,需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在发现毒性反应后可进行针对管理,对药物的情况进行发布,提高用药合理性,同时还能够使得医师能够不断的注意到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毒性反应,从而进一步降低用药的不合理性,提升用药的安全性。因此,中药师的服务工作模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情况,使得患者的病情达到较佳的稳定效果,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能力。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前,手术交接管理、高危药品管理、引流管管理例数分别为13例、11例、16例,而在管理后,手术交接管理、高危药品管理、引流管管理例数分别为19例、17例、20例,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执行型评价项目合格情况中,管理前,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手腕带佩戴、分级护理例数分别为15例、12例、9例、11例,管理后,消毒隔离例数为20例,护理文书例数为18例,手腕带佩戴例数为17例,分级护理例数为18例,与管理前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经过追踪管理法的干预手段能够使得护理安全管理性逐渐提升,进一步优化护理管理的情况,能够有效使得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起到较大的作用。另外,有关资料显示,追踪管理法也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护理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护理管理中的不良事件进行适当的追踪干预,进一步提升护理安全管理水平,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治疗效果,最终达到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的工作量不断加重,而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相应的护理管理等隐患,使得患者所接受的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能够保证患者在管理下的管理效果,需要选择较为合适的方式进行管理,而追踪管理法能够使得上述问题得到相应的缓解乃至是根治,还可积极的提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情况,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医院的追踪管理方式,有效对不良事件进行护理,进一步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乃至是稳定,还可在不断修订的追踪管理方式中接受较佳的护理管理方法,促进临床护理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效果,降低患者的临床类似事件的发生率,达到相应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追踪管理法能够在护理安全管理期间发挥其重要作用,有着明显的优势,与各部门加强沟通和交流,免去不必要的系统内漏洞,确保无缝衔接,同时将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相结合,能够将作用发挥至最大,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猜你喜欢
管理法例数医护人员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