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治水多维监督格局

2019-11-21 07:55
人民与权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巡河吴中区太湖

“镇一级人大初探专题询问,助力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问水治水,凝聚基层合力,擦亮‘神州水乡第一镇’的金字招牌。”日前,一场“水乡问水”专题询问会引发省、市多家媒体的关注。这是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开展的苏州首场镇级人大专题询问,也是吴中区人大常委会将“专题询问”这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向基层人大延伸的首次实践。

近年来,吴中区人大常委会以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为重要切入口,强化区镇联动,汇聚代表力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依法监督体系,激活治水的“末梢神经”,为守护吴中“鱼米之乡”的天然底色作出积极努力。

“胥江河和西街河交界处停满了船只,有些已经废弃很久,造成河道淤堵、环境脏乱。建议加强船只管理,清理‘僵尸’船只,对河岸进行清淤。”这是木渎镇人大代表张咏梅在巡河反馈表上向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在吴中区,所有区、镇人大代表都有一本巡河记录本,沿着河岸走一走,拿出本子记一记,掏出手机拍一拍,与附近居民和环卫工人聊一聊,河道治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生活污水排放等情况,都是代表们关注的问题。

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受的事业。去年,吴中区人大常委会探索代表巡河工作,发动区、镇两级人大代表、选民代表开展巡河行动,深度参与水污染防治,一方面推动政府部门完善机制、改进工作,压实“河长制”,另一方面在治水中发挥表率作用,带动群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今年,巡河行动又有了“升级版”。各镇、街道进一步细化代表巡河的细则和要求。吴中区香山街道要求人大代表和选民代表当好治水宣传员、监督员、示范员和战斗员,每月进行不少于2次的河道巡查,并设立“巡河情况汇总交流日”。在进一步开展巡河的同时,同步组织开展“我为治水献一策”活动,鼓励人大代表及选民代表加强走访调研,积极为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水效果。其他各镇、街道也纷纷通过扩大宣传动员、加强组织引导、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持续将巡河行动引向深入。

人大代表在当好巡查员、监督员的同时,主动担起问题处置的协调员,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督查、协调、交办、整改的责任全链条落实督查成效。据统计,去年活动开展以来,代表巡河发现问题、反映问题216个,提出建议36条,大部分建议在基层一线就得到办理,实现了抓早抓小,为根除治水盲区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2017年,吴中区人大常委会针对黑臭水体治理启动专题询问,会前,暗访各地各部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短板问题,向相关部门、重点板块提出辣味十足的十问,督促政府作出承诺,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加快推进。在2019年1月召开的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黑臭水体整治的议案》列为大会议案,加强底部攻坚,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总决战,努力实现年内消灭黑臭水体的既定目标。

吴中区所辖太湖水域现有寺前、渔洋山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保护好太湖这个“水缸子”,吴中区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太湖网围整治、深入调研太湖垃圾上岸活动。通过控制规模、整治压缩和全面拆除“三步走”,20.4万亩—4.5万亩—零,太湖围网养殖于2018年底全面拆除。成片的养殖污染得到整体解决,但分散的渔民垃圾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去年,吴中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下沉太湖渔港村,深入调研渔民生产生活垃圾对太湖造成污染问题,从提高渔民环保意识、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方面予以指导,提出“渔民兄弟携手行动,把船上的生活垃圾和生产期间在湖底捞到的塑料、金属等物品带上岸,让太湖水更洁净,让饮用水更健康”的建议,得到渔民们积极响应。

“治理水污染,事关‘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美誉,是群众期盼、政府职责,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必须以钉钉子精神,认认真真加以完成。”在督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时,吴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炳华如此强调。区人大常委会聚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整治等重点领域,依法加强监督,先后听取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农药配送体系建设等情况报告,开展《农药管理条例》执法检查。目前,全区101个行政村,55个采用接管方式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46个采用村组集中处理或与接管结合方式治理。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分类监督,精细化监督,实地查看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处理是否到位,对发现的问题迅速反馈至各地各部门,力促农村污水处理不仅设施到位,更要管理到位,得到群众认可,让群众满意。

猜你喜欢
巡河吴中区太湖
《太湖冬景》
苏州吴中区创新精准执法工作见成效
太湖茭白
巡河记
吴中区14家企业列入 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公示名单
太湖三白
赞东太湖
基于PC端和移动端架构的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分析
地标性大米品牌吴中大米的建设现状及建议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