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9-11-20 14:43张姝婧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师

张姝婧

[摘   要]地理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部分。人文地理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的内容。高中地理教师可通过丰富自身人文底蕴、进行多元教学设计、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的实践认知,来培养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8-0086-02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各个学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就地理学科而言,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和掌握,以成绩“论英雄”,但改革后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个部分。地理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部分。人文地理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地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各年级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存在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足,对基本的地理人文常识掌握不清,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等问题。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往往重视“教书”,却忽视了“育人”。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部分教师思想陈旧、封闭,对素质教育存在误解;教育体制仍以成绩考核为主,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很多教师的教学仍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不愿放开手脚大胆尝试真正的“教育”。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地理课程改革强调的理念之一。地理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在帮助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地理学科素养,这才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有用的地理。

二、培养学生地理人文素养的方法

人文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地理教学在提升学生地理人文素养方面自然起着极大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提升学生地理人文素养的方法。

1.丰富教师自身人文底蕴

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职业特征,也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具备一定的地理人文素养,是每一位优秀地理教师的必备条件。同时,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获得更多学生的认可,还要拥有将知识融会变通的能力。

地理教师需要广泛掌握与地理学科有关的多门自然科学,也应多补充与地理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在课余多读书,多读相关的报纸、杂志以及浏览相关网站,通过积累,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如《中国国家地理》《地理学报》《地理研究》都是非常好的杂志。

2.进行多元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教學内容涵盖了宇宙、地球、世界各区域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地理教师应了解相关学科知识、时事,甚至是网络文化等。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将这些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探索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也能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例如高二“世界的气候”的教学,笔者发现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对国内外知名大学充满兴趣,于是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就大学的名称、简介,大学所在城市的气候特点、工业农业发展状况、城市职能、在世界的地位等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在课前搜集好资料,分小组由发言人在课堂上展示,每小组5分钟展示时间。在地理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发言,笔者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地理知识的落实,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将地理知识传授与人文素养教育有机地融合。

教师必须将地理知识和人文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让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高中生的地理人文素养。

3.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地图、多媒体技术等,使学生对抽象的地理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与理解,引导学生透过复杂的地理现象,通过现实的感知,逐步将对地理事物和区域的感性认知,升华为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理性认识。

例如,教学高二区域地理“南美洲”时,可以补充视频资料《热带雨林的危机》,让学生通过震撼的画面,切实感受到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是唯一的,为了自身利益破坏环境是在自毁家园,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明白人与地理环境是生命共同体,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的道理。通过视频的讲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科学的人地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争当一个热爱生命、保护地球、珍惜环境的人。

4.促进学生积极的实践认知

地理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实现地理人文素养培育的灵魂。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高中生积极地、主动地参加到地理实践活动中去。只有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才能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人文素养的多样性。

例如,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地理,提升人文素养。湖州旅游资源丰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如莲花庄、飞英塔等,让学生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美的人文景观中体会和领悟人文精神。在游览过程中,古人的文化精神、智慧和力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汲取知识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和意识。

三、培养学生地理人文素养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地理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怎样在比较短的高中阶段实现对学生地理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一道难题。对高中生进行地理人文素养培育较难的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应试教育的理念制约地理人文素养的培养

许多家长认为,高中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希望孩子在高考中拔得头筹。这种认识如果不断片面地强化,其后果就是过分偏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高中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一基本目标。

2.评价体系的偏颇制约地理人文素养的培养

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用分数来衡量,但地理人文素养有否提高应该怎样检验,是每位地理教师都应思索的问题。笔者在学生学习高一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章结束后,通过单元学习调查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问题,通过网络讨论和与其他班的对比调查表了解学生在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笔者还要求学生剪贴图片,调查分析湖州三县两区任一区域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此考查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建设最美家乡、报效祖国的情感。

爱因斯坦认为:“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的人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而是否具备地理人文素养是衡量一位公民是否“合格”的重要准绳。高中地理教师任重道远,应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堅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和谐观,培育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培养出符合国家和时代需要的人才。吾将上下而求索。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孙俊勇.为新课堂把脉:“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2):39-43.

[3]  周宏,高长梅.科学教育与人文思想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4]  宫作民.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与展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3):6-8.

[5]  韩晓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12):37-3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教师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