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
摘要:本文在分析新金融会计准则在金融资产分类方法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两大变化的基础上,从金融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监督管理三个方面研究了新金融会计准则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最后提出银行应加强内部培训,深入学习新准则内容;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银行经营能力;并且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新准则实施环境。
关键词:新金融会计准则;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风险管理;客户选择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最早发布的金融会计准则的IAS32和IAS39,采用的是“已发生损失”减值模型,该模型存在滞后性、顺周期性等问题。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更加凸显了旧金融会计准则的问题。为维护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201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新的金融会计准则IFRS7、IFRS9。为了和国际新的金融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我国财政部于2017年发布了新的金融会计准则。
本文在对比新旧金融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新金融会计准则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应对此变化的策略。
一、新金融會计准则的变化
2017年3月31日,我国财政部对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改,提出“预期损失”模型来计提减值损失,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一)引入新的金融资产分类方法
对于金融资产的分类,新会计准则和原先的会计准则有很大的变化。旧的会计准则按照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和意图进行分类的,主要分为四类;新的分类原则是“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和“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三类。
新会计准则基于其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及持有该等资产的业务模式进行分类,同时对于金融工具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两类金融工具为债券工具、权益工具和衍生工具。
(二)提出“预期信用损失”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
在新会计准则IFRS9下,计算的预期信用损失(ECL)要求将计算的期限扩大到资产的整个存续期,这样计提的期望损失会增加,监管资本会减少。同时,新的会计ECL计算将会包含预期信息,从而增加期望计提和监管资本的不确定性。
金融资产减值计提是银行抵御风险,维持稳定的重要方法。一般常见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有三类,分别是“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贷动态拨备”模型,下面对这三种模型进行简要分析和比较。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银行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影响金融资产可回收性的未来因素进行分析,预计金融资产在存续期内的潜在损失,减值的确认不需要触发事件,且估算整个金融资产的存续期。
“已发生损失”模型,是当有事实事件表明减值损失已经发生,才能在会计上确认减值。该模型在估算损失时需要考虑历史信息和当前状况,当有触发事件时才确认减值,而且仅估算识别期间的金融资产损失。
“贷动态拨备”模型,是通过估算金融资产潜在损失与专项准备的差额来确定应该计提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银行可以在经济繁荣期多计提金融资产准备金来弥补经济低迷期的金融资产损失。
从上面三种模型我们可以看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更具体可行性,有助于银行的风险管理。
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新准则的实施对我国银行业各方面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我国监管机构和各家银行的关注。
(一)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的影响
新金融会计准则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工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方面。旧的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总共分为四类——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按照IFRS9,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影响如下: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包括IAS39标准下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权益工具;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主要是IAS39标准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其变动可能计入当期损益也可能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主要是IAS39标准下贷款和应收款项中的应收款项类投资。
4.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资产,发放贷款及垫款、存放中央款项、拆出资金等其他金融资产。
实施新的金融会计准则之后,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时不仅需要考虑其业务模式,还需要经过SPPI测试,这种分类方法需要更多的客观事实依据、也更为复杂。
(二)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新的金融会计准则通过降低客户违约风险,提高风险敏感性,使银行的资产质量变好,有利于银行经营业务。
第一,“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后,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发生变化,该模型中信用质量变化采用“三阶段法”进行管理,把ECL的计算从12个月扩展到整个生命期,使中长期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规模增加明显。
第二,ECL使用相关参数来计算预期损失因子,对客户评级、资产质量这些情况反映更加迅速,对一些评级靠后,信用较差的客户提高产品定价的成本,这样会提高银行资本回报率。
第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将风险变化传导至财务指标,实现风险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让银行在选择客户时更加谨慎,更关注客户的信用评级,进行资产结构的调整。
(三)对银行监督管理的影响
相比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IFRS9将预期信用损失考虑进来,解决了金融资产的亲周期问题,有利于银行在经济繁荣期多计提减值准备,这与我国银行监管的要求是一致的。
新金融会计准则要求披露更多的银行信息,尤其重视信用风险相关信息的披露,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效率提供基础。但是新会计准则中使用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会涉及到很多的参数变量、主观判断,使银行监管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增强。
三、中国银行业应对新金融会计准则的策略建议
新金融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对银行业影响巨大,如何应对新金融会计准则的实施,各大银行需要深入思考。本文认为银行应加强内部培训,深入学习新准则内容;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银行经营能力;并且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新准则实施环境。
第一,加强银行内部培训,深入学习新准则内容。
新金融会计准则相对于现行的金融会计准则有了很多的修改,因此需要银行内部加强人员培训,深入学习新准则。首先各银行要对财政部发布的新准则进行集中研究,详细了解新准则的内容;其次组织外界专业机构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举行专题讲座,深入多角度的学习新准则的内容。
第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银行经营能力。
风险管理对银行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银行经营能力。客户方面,从识别客户信用等级开始,优化客户结构,并优化客户的风险缓释措施。业务方面,在准入阶段就慎重选择业务模式,注重定价标准对风险成本的影响程度,在业务整个存续期进行风险管理。
第三,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新准则实施环境。
新金融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不仅涉及会计核算,还有银行客户选择,产品定价,资产管理等方面,故需要银行各部门高度重视,提前筹备,必要时引进外部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进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新准则实施环境。
总之,为了尽快内化新金融会计准则,让新旧准则进行良好的对接,银行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准则实施指引,加强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的协调,最终使新准则在我国银行业落地实施,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婷婷.浅析金融工具准则[J].中国证券期货,2010 (11).
[2]郑伟.后危机时代金融资产减值的计量和监管——基于预期损失减值模型的经济后果[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 (4).
[3]李冰,陈亚楠.“以预期损失模型确认贷款减值损失”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投资研究,2014 (11).
[4]陈燕华,王洁.透视新金融工具准则(上)[J].中国会计报,201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