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刚
摘要:刘三姐文化蕴含着的追求自由、平等,热爱劳动,敢于斗争,崇尚美好自然生态的价值观。深入挖掘刘三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價值,将其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刘三姐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文化价值导向,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激发文化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刘三姐文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3-0102-03
刘三姐文化植根于广西这片热土,对广西少数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养分。广西的少数民族群众从小听着刘三姐故事、歌谣长大,熟悉刘三姐,被她的精神所感染,可以说刘三姐深深地影响了他们。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是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针对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将刘三姐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策略和途径,使其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刘三姐文化的含义
自古以来,刘三姐(刘三妹、刘三太)就在壮族地区以能歌善唱而闻名。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彩调剧和电影《刘三姐》的传播,刘三姐由历史传说升华为艺术形象,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对她的研究和传播更加广泛,人们更加熟识刘三姐,刘三姐文化逐渐形成。刘三姐文化就是发端于壮族地区的,以歌谣文化为核心的包括具有象征刘三姐意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它的外延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刘三姐的歌谣;有关刘三姐的传说、故事;有关刘三姐的地方志、风俗志等文献;有关刘三姐的彩调剧、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有关刘三姐的历史遗迹景观;有关刘三姐的商品、旅游产品等。
壮族地区的群众为什么崇尚刘三姐,被刘三姐文化所吸引?归根结底,那是因为刘三姐文化蕴含的追求自由、平等,热爱劳动,敢于斗争,崇尚美好自然生态的价值观深深影响着他们。
二、地区民俗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刘三姐文化这样的地区民俗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非常契合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刘三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将其融入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受到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较重,形成较为独特的心理和人格特征。“作为富有特色的壮族民族文化的典范,刘三姐歌谣文化溶积着壮族人民的人格、情绪、审美理想和心理企求,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生存智慧和人生理念。”[1]因此,刘三姐文化更能接近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把刘三姐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能切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的侧重点,契合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需要,引起他们的共鸣。
(二)有利于拓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传播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的依靠形式,好的载体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利用文化载体。文化载体具有渗透力强、影响持久地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形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刘三姐文化具有歌唱、文学艺术鉴赏、风物景观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灵活多样的载体,确实可以弥补现有载体的不足。
(三)有利于丰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过去,我们只注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的教育,忽视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内容,比如审美的教育、生态的教育、人格的教育等。既然在广西民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刘三姐文化形式,就应该整合这些文化资源,丰富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刘三姐文化融入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将刘三姐文化融入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文化价值导向,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激发文化育人功能。
(一)坚持刘三姐文化的价值导向
任何文化都具有价值导向作用。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文化载体要更突出其文化价值导向。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所倡导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切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就是先进的文化。我们要凝炼刘三姐文化当中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如果不能明确这一点,我们将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要把刘三姐文化所倡导的追求自由、平等,热爱劳动,崇尚生态自然等的价值观更加凝炼地表现在有关文学艺术作品、歌谣、风物景观中,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在艺术鉴赏、参观文化景物中得到启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发挥刘三姐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以教育目标为依据,有目的、有意识地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或者相应的活动,在受教育者的参与过程中,传递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他们在无意识中接受感染和教育,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即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的,前者表现更加隐蔽,不是通过直接的方式进行教育,而是通过间接的、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教育。虽然隐蔽,但是它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在育人当中就具有隐性的特点。刘三姐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影响深,渗透力强,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够接受情感的感染和思想的教育,因此我们要着重发挥其这方面的作用。
(三)激发刘三姐文化的育人功能
先进的文化具有育人功能。刘三姐文化之所以为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可,是因为它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先进文化。它是一座思想文化的宝库,在广西这样的民族地区,要深入研究其文化育人价值,整合文化资源,凝炼其价值导向,不断创新其表达形式,使其更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激发其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彰显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
四、刘三姐文化融入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们将刘三姐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丰富课堂主渠道教育的内容、开发刘三姐校本课程、开展特色的校园刘三姐文化活动、运用新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传播。
(一)丰富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的内容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主要的作用。那么在广西这样的民族地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适当融入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内容,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通过欣賞刘三姐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追求自由平等和美好生活的价值取向,讲授正确爱情观,也可以通过讲述刘三姐故事,欣赏刘三姐歌谣来传达正确爱情观。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以选择研究刘三姐文化、参观考察有关刘三姐历史遗迹、整理刘三姐传说故事等形式。将刘三姐文化融入到课堂主渠道教育内容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更加有的放矢,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能够让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和认同。
(二)开发刘三姐文化校本课程
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其他课程,尤其是文化类课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补充,因为这些课程属于隐性课程,发挥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文化、体验文化的过程中获得价值观的启迪和影响。在广西高校学生当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大思政”的格局下,可以根据当地和高校的实际设置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开发彰显当地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的课程。我们所要开发的校本课程要融合本地刘三姐文化,同时能够符合“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发挥其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中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是仅仅为了丰富文化教育而设置。
从广西高校的实际出发,我们要遵循精炼的原则设置具有吸引力,又能够发挥育人作用的刘三姐文化课程。首先,要在少数民族学生当中进行调查摸底,以便了解他们最喜欢哪种课程和哪种方式授课,把最适合他们的课程设计出来,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课程教学安排要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这两个环节。可以在高校当中增设刘三姐歌谣文化鉴赏与研究、刘三姐彩调剧欣赏、刘三姐电影电视艺术作品赏析等课程,通过文化调查、研究和体验,把学生带入刘三姐文化殿堂,在文化的海洋中汲取知识,认识刘三姐文化及其所蕴含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比如,让学生欣赏一段彩调,同时让他们穿上彩调服练习一些简易动作,体验选段当中的人物心理变化和唱词意味,从而体验刘三姐文化魅力,引发其思考文化折射的人生价值问题。
(三)开展特色的校园刘三姐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创新活动形式,举行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来吸引和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近几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广西高校将刘三姐文化引入校园,比如举行刘三姐彩调剧巡演、创办刘三姐文化艺术团等。但是还没有形成影响面较宽的活动品牌。在数量上还需要加强,在质量上还应该更加注重精品。
为了使刘三姐文化在广西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更加深入人心,发挥其育人功能,一方面,要加强投入,使更多的资源能够整合到刘三姐文化活动中;另一方面,在活动形式方面,要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创新活动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其中,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可以从社会实践类、文学艺术类、社团研究类等三个类型的活动举办刘三姐文化活动,逐渐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活动精品。比如在文学艺术类方面,学校可以定期推出彩调表演、刘三姐歌谣传唱比赛、刘三姐小说,让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并欣赏。在艺术作品的欣赏中,会受到文化的滋养。
(四)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传播手段
传播学认为,信息的传播要通过适当的媒介来进行,而且有效的媒介才能有效传播信息。在网络信息时代,因为科技的进步,新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成为异常重要的传播媒介。只要有智能手机,社会上人人都是“记者”“广播员”“发言人”,网络和新媒体已经深深影响人们思想观念。而这个新型媒介对青年大学生影响更为深刻和广泛。思想政治教育要赢得青年,就必须掌握新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我们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在当今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深受新媒体的影响。据调查发现,针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新媒体产品几乎没有,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缺憾。在广西高校,将刘三姐文化作为向少数民族学生传播,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和引导,让他们在新媒体中接触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新媒体不让主流价值观占领,那势必被其他价值观占领。所以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新媒体产品,各高校要未雨绸缪,所开发的新媒体产品既要有刘三姐文化价值内容,又要有鲜活的形式,足以吸引人。要充分利用QQ、微信、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精心设计的刘三姐文化产品。比如,创建高校刘三姐文化传播公众号,将刘三姐歌谣、艺术作品、传说故事、风物景观等进行共享,另外要开发互动功能,吸引少数民族学生评论、参与互动,引导他们认同主流价值观。通过这些鲜活的形式,可以引领他们明辨是非,提高文化涵养,增强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罗相巧.刘三姐歌谣的审美文化内涵[J].贵州大学学报,2012(1).
[2]许典利.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研究——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
[3]杨聪等.中共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特征及成才之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4]潘琦.刘三姐文化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5]李中耀,粟迎春.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