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 李琳
摘 要:“谁让+X+VP”与“我让+X+VP”是两种常见的结构。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系统探讨了二者的异同点。研究发现:两构式均可表达否定义;在语用上表达反预期信息与主观情感色彩;不过,这两个结构在句法分布是否隐现、表达责任、禁止义及主观评价功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谁让+X+VP”;“我让+X+VP”;句法分布;语义特征;语用特征
在现代汉语中,“谁让+X+VP”与“我让+X+VP”是两种常见且极为相似的构式,其相同构件“让”字通常表达为“容任”“使令”“致使”等意义(江蓝生,2000;范晓,2000;胡云晚,2002;陈小英,2005;郭玲,2009)。《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对“让”的解释为:“致使;容许;听任”,必带兼语。由于“使”字的含义和法也是“致使;让;叫”,必带兼语。因此,学者们(李临定,1986;陈昌来,2001;游汝杰,2002)通常将“让”字结构放置于致使结构句式或兼语句式中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存在一个共识,即“谁让+X+VP”与“我让+X+VP”构式均含有“致使”这一含义,“让”在表示致使含义时基本能与“使”互换,该现象呼应了“让”“使”结构都有纯粹表示使动的用法(吴竞存、梁伯枢,1992;范晓,2000;胡云晚,2002)。
构式语法理论集形式、意义、用法为一体,是语言研究的新方法。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有少数学者从构式角度对这两个结构加以对比分析,也有单一构式的纵向解读(任纪华,2018;李欣夏,2013),但比较缺乏二者的共时比较。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理论,拟从句法分布、语义及语用层面,对“谁让+X+VP”“我让+X+VP”构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以揭示两者的异同,为语言学习及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语料来源为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版)。
一、“谁让+X+VP”与“我让+X+VP”结构
的句法特征
通过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笔者共检索到含有“谁让+X+VP”的语料587条,含有“我让+X+VP”的语料1557条。基于语料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谁让+X+VP”与“我让+X+VP”结构中的构件“谁”“我”因句中位置与隐现不同,导致它们在句法特征上有所区别。
(一)位置相同
1.位于句首
“谁让+X+VP”可位于句首,但这并不是其典型性特征,当它出现在句首时,大多是强调原因。例如:
(1)谁让我总是忘不了经济的腾飞往往是源于教育的崛起呢!(《人民日报》,1993-07-10)
(2)“谁让你来的?”“部队首长。”“你马上离开,不然安全得不到保障。”(《报刊精选》,1994年第9期)
从认知角度来看,“谁让+X+VP”结构位于句首时容易引起关注,在说话人的表述中属于希望被关注的部分;同时,该结构侧重于对发生事件缘由的强调。在例(1)中,“谁让”重申教育崛起对经济腾飞的促进作用;在例(2)中,“谁让”是强调原因句的延伸,偏向于询问“来”的缘由,亦带有强调的意味。
“我让+X+VP”结构也可以位于句首。例如:
(3)我让你掏!我让你来捉赃!杭素玉突然大叫一声,从裤腰下抽出一条紫红色的卫生带,抡高了朝粟美仙脸上打去,粟美仙猝不及防,脸上溅了几点脏血,一时愣在那里,杭素玉这时咯咯笑起来,她说,这回你找到我偷的钱了吧?(苏童《另一种妇女生活》)
(4)“我让你吃青菜了吗?!”(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
当“我让+X+VP”结构位于句首时,多出现在说话人的施动行为中,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同时,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表达对于反预期的不满。例(3)、例(4)分別是对突发事件“掏钱”及“吃了青菜”这一预期的不满与质问,体现出强烈的否定意义。
2.位于句中
“谁让+X+VP”结构可以位于句中。当这一结构位于句中时,“谁让”后的句子为补充性内容。例如:
(5)钱三把寿明的手一推说:“小子呀,谁让你在我这显摆来着?再赏你四两,灯晚到三庆后台拿银子去!”(邓友梅《烟壶》)
(6)静秋看着他,有点幸灾乐祸,心想谁让你有未婚妻的?兴你有未婚妻,就不兴我有人帮个忙?(艾米《山楂树之恋》)
“我让+X+VP”构式也可以位于句中,发挥补充性成分的作用。例如:
(7)“行啊,哪天我让你敞开喝,看你能喝多少。”(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8)可我后来看出,美国人有不少人并不比我富,当时我让父亲寄钱,寄咱中国的丝绸,寄火腿和腊肉,把好些美国小姐都比下去了,把她们馋的……(陈廷一《宋氏家族全传》)
3.位于句尾
由于“谁让+X+VP”构式可以用于表示事件的原因,因此,它通常位于句尾。例如:
(9)让你猛一看以为是古龙的新书呢,等买回去一看,回过味来也晚了,谁让你看走了眼呢。(《人民日报》,1993-10-11)
(10)和丈夫酷似的镗镗的脚步声终于唤起了辣辣的责任感,“唉,谁让我养了他。”辣辣说。(池莉《来来往往》)
上述例句遵循一般逻辑规律,即发生事件在前,原因解释在后。例(9)中“谁让你看走了眼”是对“买错古龙的新书”的解释。同样的道理,例(10)中“谁让我养了他”是对前文原因的阐释。
构式“我让+X+VP”也可以位于句尾。例如:
(11)过了一会儿,我酸楚地对他说:“小杨啊,跟着我走是浑水,跟着共产党走是清水,你与我不同,还是留下吧,我让人给你留下几袋米。”(《报刊精选》,1994年第8期)
(12)窦玉泉说:“好啊,我看我不教训你一下你就不知道厉害,我让你三枪。”(徐贵祥《历史上的天空》)
当“我让+X+VP”构式位于句尾时,具有总结上文的意味,偏向于表述结果。例(11)、例(12)均是对前文的总结或对事件结果的表述。
4.单独成句
在语段中,“谁让+X+VP”构式还可以单独成句。当这一构式在语段中单独成句时,受其构式影响,多位于句段的最后一句。例如:
(13)但是,命里注定,他们的恋爱史上不可能有手携手地亲亲密密去逛街的镜头。谁让他们长得这么高?(《报刊精选》,1994年第5期)
(14)我不去想怎样才能走完这长长的路,只知道撑着我视野里唯一的物体——连枢的背,一步步往下出溜。谁让他刚才往我脸上抹黑呢。(《当代青年文摘》,1993年第8期)
“我让+X+VP”构式亦可单独成句。相比于“谁让+X+VP”构式,“我让+X+VP”结构在句段中所处位置更为灵活,既可位于句段中间,也可位于句段末尾。例如:
(15)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平反。我让她等一等。等我与你联系上以后请她一起来把遗稿交给你,她怕你工作忙,挤不出时间来,让我方便时交给你就行了。(《读者》,1994年第19期)
(16)我打电话告诉一位经纪人,说我刚得到日本大和银行总行的授权,可以购买美国国库券。我让他帮我留心今后几天的市场。(《作家文摘》,1996年第9期)
(二)隐现不同
“谁让+X+VP”构式包含构件“谁”“让”“X”与“VP”,其中,构件“谁”“让”为固定项,构件“X”与“VP”为可变项。该构式中各个构件相互支撑,共同发挥其功能(段业辉、刘树晟,2012)。因此,構件“谁”不可隐现。例如:
(17)对此,马雷舍夫骂道:“这只蠢猪!谁让他伤害小孩的!”(巴维尔·尼林《冷酷》)
在例(17)中,“谁让他伤害小孩的”表现出对伤害小孩这一事件的不满,如果将构成成分“谁”去掉则变为“让他伤害小孩的”,句意与原文意义严重不符。因此,在这类情况下,“谁让+X+VP”构式中的构件“谁”是不可隐现的。
在“我让+X+VP”构式中,“我”“让”为固定项,“X”与“VP”是可变项。与“谁让+X+VP”构式相比,“我让+X+VP”构式中的构件“我”在句中可以隐现。例如:
(18)体贴老人苦衷的吴红英对荣老汉说:“咱们两村相离不远,以后每个星期天我让孩子们回去看望爷爷奶奶,还要教育他们长大后孝敬爷爷奶奶。”(《人民日报》,1995-11-03)
在例(18)中,“我让孩子们回去看望爷爷奶奶”是说话者的准允行为,在省略“我”后变为“让孩子们回去看望爷爷奶奶”,也是表达说话者的准许之意。它们在语义、语用上并未发生太大变化,而且也未影响正常表达。
通过上文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谁让+X+VP”与“我让+X+VP”构式的句法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谁让+X+VP”与“我让+X+VP”构式的句法位置分布具有相似性,即两个结构均可位于句首、句尾、句中等位置,同时也可单独成句。然而,两个构式在隐现上具有非一致表征。“谁让+X+VP”构式中的“谁”不可隐现,“我让+X+VP”构式则与其不同,表现为可以隐现,去掉构件“我”后,对原有句意影响细微,仍然能够有效传达话语信息。
二、“谁让+X+VP”与“我让+X+VP”结构
的语义特征
众所周知,构式是语法的基本单位。“谁让+X+ VP”与“我让+X+VP”作为独立存在的构式,其语义特征不能完全从它们的构成成分或语法中推知。构式义并非是单一不变的,构式具有多义性,而且这些意义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Goldberg,1995)。就“谁让+X+VP”“我让+X+VP”结构而言,它们在语义层面上具有相似性,即二者都内含否定意义。但作为独立的构式,二者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谁让+X+VP”可以表示“责任”,而“我让+X+VP”不表示责任;“我让+X+VP”有“禁止”义,而“谁让+X+VP”不表示禁止。
(一)语义相同
“谁让+X+VP”构式中的构件“谁”属空泛概念,它的所指通常是虚无的。也就是说,在物质世界中,“谁”没有具体的指称对象。“谁让+X+VP”作为兼语致使结构时,在理想的状态下,该结构中的动作发出者“谁”发出指令,兼语接受指令并作出反应。不过,虚指的“谁”并不能发出指令,如果“VP”指代的动作事件得以实现,该现象则被视为不合理。同时,该构式显现否定意义。例如:
(19)但那22个冤魂却死难瞑目!谁让肇事者违规驶进高速公路?当他们或低速或超速运行时为什么没人干涉?(《人民日报》,2000-07-15)
(20)“好,不出来就不出来吧。我可以给你们父亲罪加一等。谁让他们指使自己儿子捣乱破坏啊!?……”(严歌苓《穗子物语》)
基于社会百科知识,例(19)中的“让肇事者违规驶进高速公路”本身就是一种被否定的行为,从上下文语境可以看出,该新闻警示并厌恶这一行为,而警示本身即为否定。例(20)中的“谁让他们指使自己儿子捣乱破坏”,是指说话人认为“他们不该指使自己儿子捣乱破坏”,表现出对该行为的强烈否定。
“我让+X+VP”构式虽然没有否定标记,却隐含了否定的意思,与“不让+X+VP”的意义大致相同。例如:
(21)一位家在哈尔滨的士兵,母亲和四个妹妹全都被日军强暴了,部队就要撤退到苏联时,一些准备投降日军的人让他给发现了,他二话没说提起机枪就朝着这些人扫去,并狂喊:“我让你们投降,我让你们当汉奸……”(《报刊精选》,1994年第10期)
从道德伦理角度来看,“投降”与“当汉奸”本身就是一种被否定的行为,进入构式“我让你们投降”“我让你们当汉奸”后,其否定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语义不同
1.“谁让+X+VP”可表“责任”
“谁让+X+VP”构式含有“责任”义,表示说话人认为事件主体“X”应对某行为负有责任。例如:
(22)有一个刚刚向几个深圳人“出手”了百余张字画成品的摊主说:“他们买的是字画,我卖的是商品,再来找我,我就问他谁让你们图便宜?!”(《作家文摘》,1995年第7期)
(23)我想故意刺激她一下,让她在单位门口蹦,出出她的丑,谁让她干那些缺德事呢。(冯骥才《俗世奇人》
根据语境推测,例(22)“买的字画是赝品”是由于“他们贪图便宜”所致,主要责任在他们自身。例(23)“让她在单位门口出丑”也是因为“她干了缺德事”,均表示事件主体应该为产生的后果负责。
2.“我让+X+VP”可表“禁止”
“我让+X+VP”除了否定义外,还具有“禁止”义。例如:
(24)部队就要撤退到苏联时,一些准备投降日军的人让他给发现了,他二话没说提起机枪就朝着这些人扫去,并狂喊:“我让你们投降,我让你们当汉奸……”(《报刊精选》,1994年第10期)
在例(24)中,“我让你们投降”“我让你们当汉奸”的表层意义是允许“你们”干这些事,实际上其深层意义是想要表达“不准投降”“不准当汉奸”。
通过上文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谁让+X+VP”与“我让+X+VP”构式的语义特征进行总结,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构式“谁让+X+VP”与“我让+X+VP”的语义功能有异有同。相同之处表现在二者均有否定意义。不同之处在于构式“谁让+X+VP”可表“责任”义,但无禁止义;构式“我让+X+VP”含有“禁止”义,但不表责任义。
三、“谁让+X+VP”与“我让+X+VP”结构
的语用特征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具体语境,考察语言需要在语境中进行。语用功能是说话者在特定语言环境下通过某种语言形式表达某种效果。本文讨论的“谁让+X+VP”与“我让+X+VP”构式就属于语言表达形式的范畴,两者在语用特征层面亦是既有同也有异。它们的相同之处表现在都能表达反预期信息和主观情感,不同之处表现在主观评价功能上。
(一)语用相同
“谁让+X+VP”与“我让+X+VP”构式在语用层面有相似之处,两者都能表达反预期信息和主观情感。
1.表达反预期信息
语言承载着说话人要传达的信息,根据该信息是否符合说话人的预期,可将其分为: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与中性信息。反预期信息亦可分為三种:与说话人的预期背离、与听话人的预期背离、与社会心理背离。通过分析发现,构式“谁让+X+VP”与“我让+X+VP”均能表达反预期信息。例如:
(25)娘只好含着泪对兴说,谁让你大呢,好孩子,你就受点委屈,换给弟弟吧,要是有一天娘不在了,这世上就剩下你们小哥俩,你护着他的地方还多着呢。(《作家文摘》,1992年第8期)
(26)“我妈和我嫂子打得恶着呢。”“我让你住,你妈和你嫂子都打我来了。”(严歌苓《第九个寡妇》)
例(25)表达的是与说话人预期背离的信息,原意是说话人并不愿让大孩子与弟弟换东西。例(26)中的“我让你住”,表达的是说话人不愿让听话人住,但事实已经发生,表现为与说话人预期信息背离。
2.表达主观情感
“谁让+X+VP”构式具有强烈的口语色彩,因此,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态度。同时,不同的语境也赋予“我让+X+VP”构式不同的情感功能。例如:
(27)他心里明白:你胖了,那是你一天吃五顿才胖的呀!谁让你一天要吃五顿的呢?(《作家文摘》,1994年第2期)
(28)康伟业的抱怨无处着落,只能自己消化。谁让他是男人呢?(《作家文摘》,1997年第4期)
(29)校长批评他,他竟然当场拔出刀来威胁说,“我让你横着出去。”(《报刊精选》,1994年第8期)
(30)她怒喝一声:“李医生,你不是要叫我死吗?我让你造谣!”枪响了,李佩华应声倒地。(《作家文摘》,1994年第6期)
结合上下文语境,例(27)中的“谁让你一天要吃五顿的呢”,表达了说话人的诘问、责备,说话人认为听话人不应该发生这一行为。例(28)中的“谁让他是男人呢”,则表现出说话人的无可奈何。例(29)、例(30)中的“我让你横着出去”与“我让你造谣”,分别表达了说话人威胁蛮横、不满愤恨的态度。
(二)语用不同
“谁让+X+VP”与“我让+X+VP”构式在语用层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主观评价功能不同上。“我让+X+VP”构式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构件“我”即为该构式的话语发出者,基于自己的主观认识,对“X”作出“VP”的情感评价。以话语发出者为视角,“VP”属于非预期行为,表达被动、消极的意义。因此,“我让+X+VP”这一构式具有主观评价功能。例如:
(31)家珍坐在床上没有答应,我让春生进屋,家珍不开口,春生就不进来。(余华《活着》)
(32)“好家伙,还敢顶嘴翻案,我让你不老实!”一皮带飞来,郭建英“哑巴”了。(《作家文摘》,1996年第8期)
(33)“我让他们高兴。”他淡淡地说。(《读者》,1993年第15期)
例(31)~例(33)中的“进屋”是中性词,“不老实”是贬义词,“高兴”是褒义词。由于“我让+X+VP”构式本身可以表达情感,因此,当以上词语进入构式并具备各自语境条件时,“VP”会被构式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与“我让+X+VP”相比,“谁让+X+VP”构式虽然可以表达主观情感,却不具备主观评价功能。
通过上文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谁让+X+VP”与“我让+X+VP”构式的语用特征进行总结,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我让+X+VP”与“谁让+X+ VP”构式在语用特征上有异有同,两者的相同点在于它们均能够表达反预期信息与主观情感,不同之处是“我让+X+VP”构式具有主观评价功能,而“谁让+X+VP”构式则不具备主观评价功能。
通过对“我让+X+VP”“谁让+X+VP”这两个构式的综合比较,笔者发现,它们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构式均可置于句首、句中、句尾,也可以單独成句;都能表达否定意义;都具有表达反预期信息与主观情感的功能。与此同时,“我让+X+VP”“谁让+X+VP”构式也存在着一定差异。由于构件间的相互依赖性,“谁让+X+VP”构式中的“谁”不可隐现,“我让+X+VP”构式中的“我”可以隐现且不影响正常语义;“我让+X+VP”可以表示“禁止”,却无“责任”义,而“谁让+X+VP”则是可以表示“责任”,却无“禁止”义;“我让+X+VP”构式具有主观评价功能,而“谁让+X+VP”构式不具备这一功能。总的来说,这两个构式的共性大于个性。不过,相较于“谁让+X+VP”而言,“我让+X+VP”结构的用法更为灵活,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可以说,对“谁让+X+VP”“我让+X+VP”构式的共性与个性进行深入探讨,既有利于全面了解两者的客观特征,也有助于避免两者的混淆,同时还能为分析类似构式提供一定的理据。
参考文献:
[1]陈昌来.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2]陈小英.带兼语的“使”与“让”之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5,(2).
[3]段业辉,刘树晟.现代汉语构式语法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4]范晓.论“致使”结构[A].中国语文杂志社.语法研究和探索[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郭玲.使动结构“X+让+Y+VP”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类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胡云晚.带兼语的“使”和“让”之比较研究[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1).
[7]江蓝生.汉语使役与被动兼用探源[A].近代汉语探源[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吴竞存,梁伯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9]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0]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11]李欣夏.“我让/叫+你+VP”构式解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2]任纪华.“谁让+X+VP”构式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3]游汝杰.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J].汉语学习,2002(6).
[14]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 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Multidimensional Comparasion of “Shui rang(谁让)+X+VP” and
“Wo rang(我让)+X+VP” Construction
Gao Hui,Li L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Abatract:“Shui rang(谁让)+X+VP” and “wo rang(我让)+X+VP” are two common structur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The study found that both structure can express negative meaning, anti-expective information and subjective emotion; however, the syntactic distribution, meaning of liability and prohibition and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function are different.
Key words:“shui rang(谁让)+X+VP”;“wo rang(我让)+X+VP”;syntactic distribution;semantic features;pragmatic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