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岗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2019-11-20 12:24石钰
西部学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小岗大包干小岗村

石钰

摘要:回顾了小岗村探索“大包干”的情况和小岗精神的历史贡献,认为小岗精神体现了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体现了务实创新、敢于担当的改革胆识;体现了解放思想、敢试新路的改革智慧。新时代弘扬小岗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必须继续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必须继续尊重群众的创造,继续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鼓励人才服务基层、扎根基层,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差异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小岗精神;大包干;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3-0033-03

中国农村改革发端于一个小村庄(小岗村),这个小村庄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意义深远的大转折,成为中国改革源头的标志[1]。基于这个小村庄所形成的小岗精神,更激励着中国取得了农村改革的伟大成就[2]。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重温了“小岗精神”[3],认为小岗精神是重要的时代精神,并对其历史贡献和现实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因此,回顾总结小岗精神,对于在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岗村“大包干”和小岗精神的历史贡献

“大包干”始于小岗村农民以吃饱肚子为目的的原始动力,但正是这种不惜冒着大风险的探索和尝试及其所蕴含的改革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大包干”标志,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项根本任务,从农村到城市全面深化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一)小岗“大包干”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扬帆起航的重要标志

1978年的一个寒冬之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按下自己的红手印,搞起了改变自己命运也改变中国命运的“大包干”。小岗悄悄改革的第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仅粮食产量就达到了过去五年的总和。“大包干”不仅解决了当时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它的历史贡献还在于:首先,它摒弃了过去农村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模式,使农民真正成为能够主宰农业生产和产品分配的主人。在小岗村的示范效应下,短短几年,全国农村基本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村体制的重大问题,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其次,这场伟大变革还直接导致了“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的彻底解体,并从根本上孕育和催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温饱问题解决后,以专业户为代表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开始在土地之外购置生产资料,自行经商,农村个体经济才有了发展,从而宣告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局面的形成。同时,因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所产生的强大需求,以及农村改革巨大成功的经验启示,从而引发又一次新的“农村包围城市”,使得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中国经济体制随之发生了更为深远的变革[4]。

(二)小岗精神是40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的精神动力

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每逢中国改革的关键节点,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都亲临小岗村,向全国人民表达要继续以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来推进改革的决心。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同志来到小岗村,在谈到乡亲们希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能够保持长期不变时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当年农家”院落,在了解了当时18户村民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后感慨道:“当时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二、小岗精神的实质与内涵

小岗精神不是小岗人的独自创造,而是中国改革精神在小岗村的集中表达。作为中国改革精神的源头,应该如何理解小岗精神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小岗村因为“大包干”而闻名,所以“大包干”才是理解小岗精神的核心密码,“大包干”的成功源于群众、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央三者的合力,因此,应基于以上三者之间的互动来理解小岗精神。“大包干”实施以来,小岗精神随着小岗村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小岗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凝聚成的小岗精神倍受社会关注,其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所以说小岗精神的内涵就是“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改革创新精神,这是小岗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

“大包干”出现的时候,正值我国国内情况十分复杂的时期,刚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当时社会“左”的思想十分严重,基本上谈“包”色变,认为谈“包产、单干”就背离了社会主义路线。在当时特定的政治背景下,小岗人没有因巨大的政治风险而放弃改革,相反,他们以“闯”字当头,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走别人不敢走的路,甚至不惧牺牲自己的生命。当然,也正是这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进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铺垫了基础。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求真务实精神

在40年前,小岗村村民就清楚地认识到当时所推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并不能让他们吃饱肚子。要想办法改变饿肚子这一难题,就必须进行改革,找到适合本村情况、适合当前实际的解决办法。于是,大胆创新的小岗人基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大包干”,不仅体现出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也充分体现了小岗人从自身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求真务实精神。

(三)穷则思变的进取精神

小岗村的土地承包责任制,是18位农民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做出的艰苦探索,是从“不改就吃不饱饭”这个实际出发做出的明智之举。目前,正处于全国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各种精准扶贫政策正在向贫困地区倾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贫困村可以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恰恰相反,在这个关口,贫困地区更要学习小岗村这种穷则思变的进取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把握住时代机遇,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整合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过上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

(四)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

2004年,沈浩主动放弃省城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到小岗村任第一书记。任职期间,沈浩为小岗村村民发展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任劳任怨。任职期满后,他本可以回到省城,但他决定继续留在小岗村,这充分体现了沈浩同志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所以,要想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基层干部必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将沈浩精神发扬光大。

三、发扬小岗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这项战略不仅推动农业、农村的繁荣发展,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党的“三农”工作实践的重大发展。小岗精神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有不少指引和启示[5]。

(一)以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改革创新精神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40年前,为了能吃饱饭,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小岗村民拉开了“大包干”的序幕,干部群眾不怕坐牢杀头也要搞改革。现在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还需要改革吗?答案不言而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以仍然要靠改革、靠创新,靠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一是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制度是乡村振兴实施的保障,要完善相应制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消除影响生产要素下乡的限制。二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高质量农业,通过科技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三是要建立相应的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各级干部想干事的能动性,鼓励他们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二)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由小岗村的“大包干”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发展历程,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倾听农民诉求、尊重群众意愿推进改革的过程。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的努力,但应该以农民为主体。小岗村的“大包干”就是由18位农民发起的,因此,要学习小岗精神中的尊重民意、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调动和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此外,要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薄弱、公共服务缺位等问题,改善乡村面貌,让乡村振兴真正惠及人民群众,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而提升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鼓励人才服务基层、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资源

小岗村如果不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农民代表和以沈浩同志为代表的基层党员干部为之奋斗,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因此,要发挥好人才这个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人才是乡村振兴实施的动力和支撑,没有人才的乡村不能够实现真正的振兴。加强“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以优秀的干部和优良的干部作风推动乡村振兴。因此,要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一方面要健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作用。为此要制定本土人才激励措施,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为乡土人才发展提供空间。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吸引人才,利用优惠政策、壮大优势产业等方式激励吸引优秀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有所作为。此外,还要对基层干部、乡村人才进行爱岗敬业、服务基层等精神的宣传和培养,通过学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等方式引导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差异性

学习小岗精神,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就是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始终贯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6];就是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不千篇一律,不搞“面子工程”、不弄“形象工程”,而是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地进行,科学准确地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仔细分析各地的现有资源和优、劣势,找准本体特点和亮点,继而制定适合各地的科学发展规划并抓好落实,以此来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同时,注意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适时调整,根据实施环境及节点的变化,及时完善补充规划,确保规划符合实际、与时俱进。

四、结语

总之,孕育于农村经济改革发源地的小岗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武器。面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出现的新挑战、新情况、新任务,我们要坚持和发扬“小岗精神”,有敢于突破前人的勇气和智慧,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坚持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创新观念谋划工作,用创新思想攻坚克难,为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赵伟峰,杨俊.小岗精神对皖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新余学院学报,2014(2).

[2]柴向南,丁伟,张楚羽.深化改革开放,调研土地流转—基于小岗村的调查[J].改革与开放,2010(12).

[3]赵伟峰,刘菊,王才.小岗精神的科学蕴涵及当代价值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6).

[4]郝继明.解剖新农村建设中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兼对几种发展模式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3).

[5]何成国.弘扬大包干精神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J].党史纵览,1998(5).

[6]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中国农村经济,2018(1).

猜你喜欢
小岗大包干小岗村
不忘初心 小岗再启航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小岗精神时代价值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安徽部分地区为例
唯物史观视域下“大包干”产生的必然性探析
发扬农业“大包干”精神 培养新一代安徽农民
人民的好村官沈浩
30年“小岗” 改革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