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红, 陈 华
(1. 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放射科, 上海 201104, 2.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骨科, 上海 200233)
Colles骨折原名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其骨折部位多位于桡骨下端2~3 cm的骨松质,是桡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人群多见于成人,且女性多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流失加重,Colles骨折的发病风险亦相应增高,老年Colles骨折是老年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4]。平地跌倒时手掌撑地是Colles骨折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此时前臂内旋位,腕关节背伸,因此力量集中于桡骨远端松质骨,进而发生骨折。此时,骨折远端必然出现向背侧及桡侧的移位,尺骨茎突骨折可能发生,进而导致三角纤维软骨盘的撕裂。X线是骨折检查最常见的一种影像手段,能有效显示骨骼完整性,进而判断骨折部位。Frykman分型是建立在X线检查基础上的一种既分析尺骨与腕关节的相对稳定程度,又分析关节的内外部位的Colles骨折分型[5-7]。但目前关于Colles骨折Frykman分型在其治疗方案选择中应用价值的探究较少,且尚需临床数据加以验证。本文通过观察120例老年Colles骨折患者Frykman分型及其临床治疗方案和效果,旨在探究Frykman分型在老年Colles骨折患者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Colles骨折患者12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60岁,符合WHO对老年人的定义;②患者受伤后24 h内经X线摄片确诊为Colles骨折;③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完善;④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意识障碍或老年痴呆等精神疾病而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②病理性的骨折患者;③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120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67例;年龄范围为60~85岁,平均年龄(69.21±6.27)岁;跌伤73例,高处坠伤22例 ,交通事故伤20例,其它伤5例。自受伤至就诊时间为30 min~21 h,平均就诊时间(9.21±5.49) h。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完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图像采集设备采用Philips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采集优质图片后上传至本院PACS系统并应用系统工具测量X线片上掌倾角(X线平片桡骨远端关节面掌、背侧最远点连线与桡骨长轴垂直线的夹角)、尺偏角(腕关节正位片桡骨纵轴线的垂线与桡骨远端尺桡侧最远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桡骨短缩值(两条垂直于桡骨长轴的平行线的距离),测量尺与真实长度的比例为1∶1。所有数据均由2名医师进行测量核对,并取其均值作为患者最终评估值。根据X线片对患者进行Frykman分型,并将Ⅰ、Ⅱ定义为关节外型骨折组(伴或不伴尺骨远端骨折);Ⅲ、Ⅳ定义为关节内型骨折组(累及桡腕关节,伴或不伴尺骨远端骨折);Ⅴ、Ⅵ定义为关节内型骨折组(累及下尺桡关节,伴或不伴尺骨远端骨折);Ⅶ、Ⅷ定义为关节内型骨折组(累及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伴或不伴尺骨远端骨折)。所有患者根据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且临床资料详细,并于治疗出院后2月再次进行X线检查评估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值。
①Colles骨折Frykman分型;②不同Frykman分型的Colles骨折患者X线结果: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远侧桡尺关节间隙;③关节内、外型骨折患者治疗情况:治疗方式及X线指标的变化情况;④不同分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Lidstrom治疗效果分级情况。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短缩值的变化,按照Lidstrom治疗效果分级标准进行预后分级,详见表1。
表1 Lidstrom治疗效果分级标准
根据Frykman分型,120例Colles骨折患者中I型26例(21.67%)、Ⅱ型29例(24.17%)、Ⅲ型14例(11. 67% )、Ⅳ型16例(13.33%)、Ⅴ型12例(10.00%)、Ⅵ型11例(9.17%)、Ⅶ型8例(6. 67 %)、Ⅷ型4例(3.3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120例患者中共有关节外型骨折患者55例,其中30例行保守治疗,25例接受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前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治疗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值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内型骨折患者65例,其中29例行保守治疗,36例接受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前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治疗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值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不同Frykman分型的Colles骨折患者X线结果比较
关节外型Colles骨折患者治疗总可接受率(72.73%)与关节内型治疗总接受率(7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74);关节外型组手术治疗总可接受率(88.00%)高于保守治疗(73.33%),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P=0.18);关节内型组手术治疗总可接受率(91.67%)明显高于保守治疗(55.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P=0.00),详见表4。
表3 关节内、外型骨折患者治疗情况比较[n(%)]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4 不同分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Lidstrom治疗效果分级情况比较 分)
Colles骨折患者多由于患者跌倒等原因导致其腕关节处于背伸状态,患者解剖学结构的改变导致其生物力学传导方向变化,增加了腕关节、骨松质与骨密质交界处发生粉碎性骨折和骨骼嵌插的概率[8-12]。X线是临床检查骨折最便捷的影像学手段,且检查成本较低,易被患者接受。通过X线检查对患者骨折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型,有利于指导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但目前关于老年Colles骨折患者骨折分型在其临床治疗中价值的报道较少,这也是本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早期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方法只是根据骨折的移位方向进行简单的分型,无法体现出关节面与尺骨茎突的情况,不利于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法,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新的分型体系开始不断出现[13,14]。根据骨折的粉碎、移位、机制与畸形状况,Colles骨折X 线分型体系主要包括Jenkins分型、AO/ASIF分型、Frykman分型等,其中最常用的是AO/ASIF分型和Frykman分型。
AO/ASIF分型是一种较为全面的分型,首先根据关节内外部分将其分为关节外型(A型)、部分关节内(B型)以及全部关节内型(C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其骨折的严重程度进行亚型的分型,共计144种亚型[15,16]。AO/ASIF分型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分析患者的骨折类型,缺点在于其过于繁杂的分型导致可重复率较低,实用性不强。
Frykman分型是Frykman于1967年公开发表的一种基于桡腕、远侧桡尺关节的骨折及与之并存的尺骨茎突骨折的Colles骨折分型,其综合考虑了桡腕关节和远侧桡尺关节是否损伤,以及尺骨远端有无骨折等情况,将骨折分为Ⅰ型~Ⅷ型[17-20]。掌倾角和尺偏角可直接影响腕关节的稳定性,患者可出现腕关节疼痛、握力受限、旋转功能障碍等;桡骨短缩时纵向负荷传导方式的变化导致应力中心向尺侧转移,尺骨负荷的增加造成了远侧桡尺关节不协调、不稳定和尺腕关节的损害,严重的桡骨缩短患者,还会造成稳定远侧桡尺关节的主要结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破坏。Frykman分型不仅分析了尺骨与腕关节的相对稳定程度,也分析了关节的内外部位,这些均是对Colles骨折预后重要的评估指标,因此广泛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预后、评估以及学术交流中。
本研究对120例老年Colles骨折患者进行X线检查,并进行Frykman分型,最终结果显示,关节外型与关节内型Colles骨折患者治疗总可接受率相当,且关节外型组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相当,关节内型组手术治疗总可接受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说明不同分型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其规律。因此,老年Colles骨折X线Frykman分型在治疗方案选择中具有应用价值,关节外型骨折患者手术和保守治疗效果相当,关节内型患者优先选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