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晓玲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11)
2 型糖尿病属于慢性系统性疾病,患者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除了年龄影响,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也是影响患者血糖水平的主要因素[1]。2 型糖尿病的病程延续时间比较长,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合理规划饮食,降低糖分的摄入,从根本上提升患者血糖水平[2]。基于此,共有7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探究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模式在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共有7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将所有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 例,男18 例,女21 例;年龄 49~75 岁,平均年龄(59.6±2.5)岁;患病时间 1~9年,平均患病时间(3.9±0.5)年;研究组 39 例,男 19 例,女 20 例;年龄 48~77 岁,平均年龄(59.6±2.7)岁;患病时间 1~9年,平均患病时间(3.7±0.6)年;患者均符合2 型糖尿病的诊断要求;患者病历资料均较为完整;患者病情均较为稳定;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意识清醒,无精神异常情况能够完全理解并配合各项护理管理;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及参与要求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78 例患者基线资料符合对比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向患者介绍药物使用要求,并对患者进行基础健康教育及饮食运动指导。研究组实施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血糖水平,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选择相适合的饮食教育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详细介绍良好饮食结构的保证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为其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定时对患者进行电话或者微信回访,并记录患者各时期饮食情况以及血糖监测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对其饮食进行相应的调整指导,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提升其对护理的配合和依从。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78 例患者护理前后晨起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测量结果,分组计算各项血糖指标测量情况对比均值;统计78 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满分为100 分,分组计算评分均值后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 软件对数据分析,()表示计量资料(t 检测),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2检测),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组对比78 例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检测情况 78 例患者护理前晨起空腹血糖、餐后2 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向血糖水平检测,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 分组对比78 例患者自护能力评分 研究组39 例患者自护能力评分为(98.6±1.1)分,对照组 39 例患者自护能力评分为(75.6±1.4)分,研究组护理后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经计算t=80.673,P=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中的占比较大,高血糖状态是此类患者的主要疾病特点,如未能及时血糖水平进行调整,任由其继续发展,会对患者体内其他系统功能及器官造成影响,干扰各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3]。加强饮食管理是提升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因素,传统护理中主要通过口头指导的方式进行教育,对患者的监督性较差,患者的依从性相对较低,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对饮食管理效果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中,78例患者护理后各项血糖指标对比来看,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配合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良好饮食习惯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综上可知,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在2 型糖尿病患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正确掌握各类健康知识,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要求,按照要求进行饮食自我管理,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值得进行广泛的实践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