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峰 朱红霞
(新疆奎屯市第七师医院 新疆奎屯 833200)
急诊科所收治的患者一般为突发性疾病患者或危重疾病患者,这类患者往往也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病痛与心理压力,因而对于护理有着较高的需求[1]。对于急诊科患者而言护理的快速反应尤为重要,而如何提高护理的高效性则是各方长期探讨的问题。目前,在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症状护理与疾病护理均是较为常见的方法,而各方法在应用效果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现结合我院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情况对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与报道。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急诊科 2016年1月到 2018年12月105 例急诊患者护理治疗信息,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以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先后差异分为对照组(50 名)与观察组(55 名)。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各 32 例、23 例,平均年龄(38.35±2.17)岁,平均发病至送医就诊时间(50.15±4.53)min;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各30 例、20 例,平均年龄(38.78±2.21)岁,平均发病至送医就诊时间(50.87±4.56)min;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疾病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以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规范文件为基础,护理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症与体征变化,根据医生的嘱咐建立起静脉通道;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信息,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给主治医生;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供氧支持(必要情况下)等。
观察组采用症状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及时记录与分析患者的病症,并据此设计具体的护理方案。首先,对患者进行基础评估,包括明确患者的意识状况与身体循环、检查呼吸情况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气道维护与身体约束;同时,组织医生进行抢救并同步将获取的病症信息告知医生。其次,针对患者的病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与支持医生抢救活动的开展。例如,若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冷颤病症现象,则护理人员应当及时采取保暖护理措施(如帮助患者增加衣物、调高空调温度等),从而减轻患者病症所带来的痛苦。再次,根据治疗要求协助患者快速完成各项检查,并且对患者的气管插管情况、心电状况、血流状况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异常病症或者是其它异常情况,及时上报。此外,对于意识清醒且存在恐慌、惊惧等病症的患者,给予心理情绪疏导;如,向患者进行基本的疾病知识讲解与治疗效果讲解,从而减轻患者由于对疾病认知缺失而造成的心理恐慌、惊惧、焦虑感。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第一护理时间、总抢救时间以及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收集,问卷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分为不满意、满意、十分满意三个主观评价等级,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患者人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分别行卡方和 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急救时间对比 观察组第一护理时间、总抢救时间以及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近年来我院接诊的急诊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当前我院虽然对危重急诊患者实施了“绿色通道”的优先救护措施。但是,在提高急诊患者抢救中仍然存在时效性不足与护理效果不佳的问题。为此,我院在传统疾病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实践需要,对护理模式进行了优化改进,提出了急诊护理中症状护理模式,以提高急诊患者的综合救护效果。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第一护理时间1.43±0.20(min)、总抢救时间 24.38±3.19(min)以及静脉通道建立时间1.70±0.32(min)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2.7%,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70.0%。有学者指出急诊护理中症状护理能够提高对患者护理的针对性和细节关注能力,从而加快患者的抢救进度并在抢救的过程中最大化缓解患者的不适感[2]。急诊护理中症状护理所具有的优势在于:一是,针对患者的病症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能够针对性缓解患者的痛苦,为提高患者后续治疗的配合性做出了贡献。二是,缩短了抢救的时间,加快抢救的进度;从而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来救治患者,降低患者的致亡率或致残率。
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中采用症状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抢救的时效性,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