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杰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
近年来临床上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几率逐渐上升,剖宫产可有效解决产妇妊娠和分娩阶段的各种紧急情况,降低产妇需要承担的风险,减少对产妇的伤害,同时保障了胎儿的安全,提升了分娩质量[1]。但剖宫产不属于正常分娩方式,会给产妇形成一定创伤,产后易出现寒战、尿潴留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剖宫产围术期阶段给予产妇良好的护理措施,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将对剖宫产产妇在围术期阶段接受全面护理的具体措施以及效果展开讨论,具体内容如下。
1.1 研究对象 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84 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并有严重肾脏疾病、精神异常、不配合治疗等情况。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成两个组别各42 例,其中对照组年龄最小 24 岁,最大 33 岁,平均年龄(28.2±1.3)岁;实验组年龄最小 23 岁,最大 34 岁,平均年龄(27.6±1.4)岁。所有产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协议书,对比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发现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基本的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卫生护理等。给予实验组围术期全面护理,具体为①入院时主动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消除产妇陌生感。向产妇和家属讲解剖宫产的必要性和安全保障,排除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②术前一天,护理人员了解产妇生命体征情况、药物过敏情况,组织手术人员共同参与病理讨论,结合产妇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严格做好手术设备和器材的消毒措施,术前半小时保持手术室合理的温度和湿度。③术中护理人员协助产妇摆放屈膝侧卧体位,密切观测术中体征变化,给予热水袋进行物理保温,控制药液温度,避免机体散热,分娩中给予产妇语言鼓励,分散注意力,促进顺利分娩。④术后保持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是否出现出血、子宫收缩等情况。协助产妇和婴儿进行皮肤接触,促进内源性催产素的释放。术后告知产妇合理进食,12 小时后拔除导尿管,指导进行下床活动,加快身体恢复。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调查护理后的疼痛情况,分值越低表明疼痛感越少;通过新生儿Apgar 评分观察新生儿状态,分值越高表明状态越好。观察护理后产妇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统计产妇产后出血、尿潴留、切口感染、寒战等并发症情况,得出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 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1 临床指标情况对比 通过结果得知,实验组VAS 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体见表1。
2.2 并发症情况对比 通过结果得知,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体见表2。
?
?
临床产科中剖宫产属于较为常见的手术类型,虽然该手术风险较大,但由于可减少难产和高危妊娠等危险事件,也得到了产科的广泛应用[3]。剖宫产术后易导致较多母婴并发症的出现,所以临床对于剖宫产的围术期护理逐渐重视。常规护理主要依靠护理人员的经验进行,以医嘱为基础,对产妇的心里状态和实际需求考虑较少,缺乏足够的关怀。导致护患关系欠佳,出现医疗纠纷,也增加了术后并发症风险。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逐渐在剖宫产中应用围术期全面护理,以常规护理为基础,从术前、术中、术后各个方面给予产妇个性化护理,使产妇感受舒适护理体验,更注重给予产妇关怀和照顾[4]。从本次研究结果得知,实验组VAS 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剖宫产产妇给予围术期临床护理效果较好,对比常规护理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产妇在剖宫产围术期接受全面护理措施后,减轻了生理疼痛,婴儿状态良好,并发症较少,加快产妇身体康复,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