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核心素养下结合试题设置一轮复习课
——以《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例

2019-11-20 02:43江苏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6期
关键词:十月革命俄罗斯历史

江苏 郑 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早已颁布,复习备考中如何体现核心素养至关重要。2019 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中指出:“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指导,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与学科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

一、体系构建

(一)时空坐标

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力争每堂课都根据五大核心素养进行备课、思考,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以《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例,浅谈高三一轮复习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高考战斗力的方法。

根据2019 年江苏省《考试说明》的要求,《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的考点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从考情来看,江苏省高考只有2017 年和2019 年以选择题的形式对该点进行过考查,其虽然不是考试重点内容,但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可以“小题大做”,大有文章可为。

(二)框架结构

表1

【设计意图】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不同于上新课,关键要对知识点或考点进行一定的“重组”。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通”;二是“整”。“通”即“贯通”,强调事实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课堂中主要采用时空坐标的方式加以呈现,如本课可以将“1848年”“1917年3月”“1917年4 月”“1917 年11 月”等重大时间标注出来,达到串联重大史实的目的;“整”即“整体”,学生通过时空坐标对本专题形成“通”感,对具体的史实进行“整合”,从而构筑对历史事实的“整体”感。

例如,本课可以从题目《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进行剖析,一级知识点简化为“理论到实践”。“理论”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或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围绕这一理论的二级知识点是其背景、标志、内容和意义;“实践”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或十月革命,围绕十月革命的二级知识点是其背景、过程和意义。教师可在课堂上采用表格框架的方式,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概括,以达到学生快速记忆、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重难点突破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比较

例1.材料一圣西门把新社会的到来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良心发现。傅立叶把设计的方案登在报纸广告上,等候富翁赞助,结果等了一辈子也没有一个富商光顾,欧文“新和谐公社”的实验脱离社会现实,内部矛盾激化,以失败告终。

——贝国梁《科学共产主义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条件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

——《共产党宣言》

思考:结合材料一、二,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的手段。结合材料三,谈谈导致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的原因。

【设计意图】运用唯物史观,提高学生历史思维中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不能在学生的知识积累尚未到位的时候,急于让他们接受一些理论分析,但在一轮复习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理论。例如,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的手段为何分别是改良和革命?空想社会主义为何是“空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如何体现了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这些问题都说明了一定的生产力决定着一定的生产关系,当时的物质条件决定了当时会有怎样的意识和行动。题目中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通过找“关键词”来解决,如材料一中的“良心发现”,材料二中的“暴力推翻”,材料三中的“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等。

2.问题点拨

教师在教学中可设置试题来点拨学生的疑问,例如:

例2.虽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让工人运动有了理论指导,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但1848 年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有以下两种解释,你认为哪个更可信?为什么?

材料四常见说法,把19 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改良归因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工人运动的推动,即资产阶级统治者害怕工人运动。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戳中了资产阶级统治者的“七寸”,因此不得不改!

——虞森《道义的感召与理性的说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教学思考》

材料五19 世纪后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的改良并不见得与工人运动或社会主义有直接关联,如德国于19 世纪80 年代规定的6 天工作制、废除公司企业使用童工、颁布疾病保险法令、工伤事故保险法等,都是出台于工人运动处于最低谷的俾斯麦治理下的容克专制时代。

——虞森《道义的感召与理性的说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教学思考》

【设计意图】区分史料实证和逻辑论证。在思维方式层面上,史学的经验性意味着非逻辑性,但是非逻辑性不是反逻辑,史学更多着眼的不是逻辑上可能或可推断的,而是事实上是如何的。因此,史学也是理性的,但它的“讲道理”基本都是出于“摆事实”,而非逻辑论证。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时,一定要厘清史料实证和逻辑论证之间的关系。材料四中的观点“资产阶级统治者害怕工人运动。不得不进行改良”最具有迷惑性,虽然它的逻辑正确,但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可信”既要讲道理又要有事实证明,不能仅仅从道理或者逻辑上泛泛空谈。在高三一轮复习的训练中,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走出这些误区。

(二)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例3.结合材料六和人教版教材,思考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请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六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前提下在全世界同时发生。

普列汉诺夫: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资本主义链条薄弱环节,在一国首先发生。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设计意图】体现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理有所致,事无必然”,历史中充满着各种偶然性。历史在不同时间基点上呈现为当下实时的历史与过去意义上的历史,在此两者之间,历史呈现出“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品格。研究历史不但要知道实事求是,还需要知道如何于可能性中求其真谛。

因此,通过对十月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历史事件所发生的特定背景,以及其所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俄国“假如没有战争”的设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历史发生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换的实质是由“多”到“一”的变化,体味这种转变,既感受了历史的人文魅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历史思维。

2.问题点拨

例4.民众态度:根据俄罗斯权威机构调查数据表(表2、表3、表4),概括俄罗斯民众2001 年至2017 年间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态度。

材料七

表2

表3

表格4

——周国长《近年来俄罗斯社会对1917 年十月革命的评价》

答案:俄罗斯民众从现实生活出发,对当前的生活还较满意,他们不希望俄罗斯再次陷入到社会动荡不安之中,反映了他们厌倦革命,追求社会稳定的心理。

例5.政府态度: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对十月革命的态度变化。

材料八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社会对1917 年十月革命的评价严重对立: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为首的左翼力量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右翼力量及当时的叶利钦政府竭力攻击并全面诋毁。

材料九进入2000 年以后,除了俄罗斯学界对十月革命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客观外,普京政府实施新的历史文化政策,承认苏联历史合理的一面,以此构建俄罗斯民众的国家认同,逐渐引导民众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实现历史和解。

材料十 2017 年俄罗斯举办的有关十月革命纪念活动,主要是利用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举办展览,各种学术机构和团体举行学术会议。在官方组织下,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政府官员与观众、学者等各种身份的人士交流,政府并没有为十月革命举办大型的政治性纪念活动和庆典。

——摘编自周国长《近年来俄罗斯社会对1917 年十月革命的评价》

问题:

(1)根据材料八、九,指出21 世纪初俄罗斯政府对十月革命评价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十,概括2017 年俄罗斯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特点,结合材料九和所学知识指出该做法的目的。

【设计意图】体现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灵魂的问题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投射,本题主要从个人和政府层面看待十月革命的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十月革命对今天的影响。从个人层面看,根据民意调查,俄罗斯民众肯定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表2),但如果其生活在1917 年又不会支持十月革命(表3),同时也不希望十月革命再次发生(表4),于是,“反差”出现了,2017 年和1917 年时空不同,人的观念发生了大反转,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过程中,便不自觉地运用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从政府的角度看,俄罗斯当局对十月革命的态度为何会由苏联解体后的“歪曲”“遇冷”转变为普京政府的“正视”“升温”?学生可在材料中通过关键词语找到答案,难度不大,但题目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其历史思维能力、解释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试题设置一轮复习课,达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复习实效的目的。

猜你喜欢
十月革命俄罗斯历史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图志
图志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