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泳铸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秋日的下午,在一家老字号面包店里。一个小女孩在售货架前徘徊,她穿着褪色的衣服,手里紧紧攥着几张皱巴巴的钞票,目光总停留在醒目的标价牌上,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老板觉察到了女孩眉宇间的焦虑,微笑着走上前,俯下身在神情紧张的女孩耳边说了几句话,开心的笑容便在她脸上绽开了。然后,老板从架子上挑了一个最大的菠萝包,小心地装进袋子里,递给她,没有收一分钱。
看著他们,我仿佛嗅到了童年的味道。过去的时光,沿着掌心的纹路蔓延开来。②
那时的广州,街道两旁有成排的树木,一人秋天,小径上便铺满了橙黄色的落叶。鞋子踩在叶片上,响起让人喜欢的声音。爷爷总是不紧不慢地跟在我身后,看着我如脱兔般在橙黄色的地毯上奔跑。
玩累了。爷爷会牵着我的手回家。每当路过卖钵仔糕的小车。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像张贴纸一样紧紧地粘着小车不动。非要让爷爷给我买一个。③这种晶莹剔透的小吃很好吃,有种特別的味道。
①题目很特别,不由得让人猜想:要指教什么呢?
②过渡段,自然引出下文。
③贴纸的比喻很形象,生动表现了“我”当时的心理,也从侧面表现了钵仔糕的诱人。
有时候,爷爷不给我买,我就蹲在小车旁不肯走,直到他迫不得已答应我。有一次,他忘记带钱了,我装作可怜兮兮的样子仰头望着他,他伸出指头,在我的额头上轻敲几下。可我并不打算离开,依然站在那里不肯移动半步。卖钵仔糕的阿姨见状,连忙给我手里塞了一个。我看看手里的美食,傻傻地朝她笑着,她也扬起眉毛,咧开嘴笑了。爷爷连忙说着抱歉。阿姨摇了摇手,说我们光顾过不少次,这就当是回馈老顾客好了。那时的我还没能理解人情是什么,只知道卖钵仔糕的阿姨人很好。⑤
夏天时,我们喜欢在院子里的大榕树下嬉戏。许多老婆婆老伯伯会凑在一块儿唱粤曲,讲故事。他们知道很多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在大榕树下开讲。老人们声音温和,脸颊上的皱纹舒展一下又聚拢,像星空下流淌的河流。⑥
爷爷常常在树下练书法。黑黝黝的字,像数百条黑锦鲤在地上游弋,令人赏心悦目。⑦爷爷教我练字,我经常运笔踉跄,字写得简直不堪入目。爷爷笑着,耐心地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地帮我写着,像是有某种岁月沉淀的力量在我手心里传递。我毕竟幼小贪玩,哪能整日泡在浓得化不开的墨水里。我抗议说我不喜欢墨水,一不小心,洁白的衣服上便会弄得斑斑点点。爷爷却笑着说,墨是应该沾的,不沾怎么读书?⑧
有一次,我问爷爷:“你怕阿婆讲的鬼故事吗?”他说他不怕,可他怕有一天一些东西也会和自己一道消失。说这话的时候,他低着头,月影婆娑地照在他身上……⑨
时间轮回,四季交替,我渐渐发现一些事物不一样了。少年在长大,那素素淡淡的宣纸、诱人的墨香终究留在了昨日。六月的雨淅淅沥沥,爷爷去了遥远而神秘的世界。
爷爷不知道的是,广州城里的很多树也一起消失了。广州变成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出现了许多新的风景名胜。广州人嘴里还讲着广州话,可人们似乎不再知道“粤”字该如何书写了。就连钵仔糕,也不是旧日的味道了。⑩
我曾一度想:广州,我那个熟悉的广州,你在哪儿呢?然而现在,眼前女孩的笑靥如花、老板嘴角扬起的弧度,让我感觉如有一股暖流淌过全身。我似乎明白了。广州还是旧日的广州,她的风格、她的味道并没有消失。虽然我再看不到故人旧景,但陌生人之间的那种理解与关爱依然在这座城市里无声流淌。11
在那个秋天的下午,我认真聆听广州无声的教诲。我想我从前所了解的,也许只是这座城市的冰山一角。
那么。广州一一余生请多多指教。12
⑤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展现了“我”的固执、爷爷的无奈和卖钵仔糕阿姨的善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人情味儿。与文章开头“我”所看到的景象遥相呼应。
⑥又是一处精彩的比喻。有画面感,有想象空间,意境也很关。
⑦第三处比喻。喻体新鲜而贴切。
⑧爷爷的回答很巧妙,同时蕴含深意。
⑨情绪从欢快转入伤感,预示着下文爷爷的离去。
⑩此段写出了广州的改变和“我”的担忧,內容略显简单,应该适当展开具体写。
11笔锋一转,指出“我”所看到的变化,只是表面的变化,广州这座城市的人情味儿并没有消失。
12很自然地点题,干脆利落。
总评
1.结构清晰。过渡自然。文章由“我”看到的一幅日常生活图景,引出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回忆,结尾又巧妙地回归,同时点题。
2.语言流畅、生动。尤其是几处比喻很精彩,体现了作者灵动的思维。
3.精心构思。角度独特。文章没有一上来就赞扬广州城里的人情味儿,而是通过精心构思,一波三折地来展现,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