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姝
摘要:对于榴莲般特别的中职学生,教师要用智慧和勇气拨开布满荆棘的外壳,露出甜美的果肉。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职业效能,以更强的韧性、意志力,更大的容忍度和更久的持续性,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竭尽全力地面对学生的任何问题。在加强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和思考学生的“成人”教育。力争让学生在三年的中职学习生活中得到积极有效的教化。
关键词:中职学生;理解与信任;小目标与大希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C-0017-04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直都是单一教育评价体系的“失败者”。长期的挫败经历,让他们沉浸于既定的落后状态而敏感自卑,不满现状又懒于改变现状,生活在一种得过且过的盲目中。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一个人先天失败。环境是人发展的必然因素,人的成才因素来源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无疑家庭占比是最重的。长期的中职工作经历,笔者发现中职学生的父母榜样性是极其缺乏的。因此即使拥有同样健康的身体,同样条件的学校,同样资源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家庭,就会带给孩子不同的成长经历。社会舆论认为职校生就是差生的代名词,然而,很多学生的天资是很棒的。笔者认为,中职的学生就像榴莲,远远闻着有点刺鼻,想要打开有点扎手,打开以后发现果肉柔软而让人唇齿留香。闻来刺鼻的榴莲,如果不去细心品尝,又怎会感受到他那醉人的醇香?教师要用智慧和勇气拨开布满荆棘的外壳,露出甜美的果肉。
基于此,对于我们中职学校特殊的学生群体,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职业效能,以更强的韧性、意志力,更大的容忍度和更长的持续性,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竭尽全力地面对学生的任何问题。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和思考学生的“成人”教育。力争让学生在三年的中职学习生活中得到积极有效的教化,建立正确、理性的价值观。这也是我们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伦理的化身”“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
一、真诚收获信任,信任让学生在满怀期待中塑造自我
(一)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中职的学生很多来自单亲和贫困家庭,家长文化程度也很低,除了询问学习成绩,家长几乎没有其他教育和关心孩子的方式。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必然出现孩子一旦学习不好,就不是一个好孩子的片面定位。长此以往,学生在家庭或学校不被关注,性格外向的学生就会寻找机会表现自己,寻求存在感。而自我意识比较模糊的,常常会以一种扭曲的方式来引起大家注意,弥补内心的缺失。对于内向的学生,也会因为经历了太多次的失败,对自己很多方面产生怀疑和否定,以致自暴自弃,形成一种消极的生活与学习状态。面对这样带刺的外在,具备职业操守的教师,怎能如外行看热闹般地捂鼻观望?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期望学生完美发展的感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他爱我时,我方爱他”的对等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用细致的观察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谈话和调查,多方位地了解研究学生,去寻找藏在榴莲尖锐外壳中的那道突破口,去发掘学生可贵的品质,引导他们扬长补短。在与学生深度接触中,你会逐渐发现学生一样的热情、一样有集体荣誉感、一样乐于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些就是他们所具备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标准,不走近他们又怎会发现?只有一步一步地去实践,才会体会到其中的甘甜,学生的成长同样也会形成教师心灵的满足,是与学生共荣的甘甜。
(二)“身临其境”是最好的理解,理解与信任如影随形
我们经常听到有老师感慨“这届学生真难教”,其实是没有建立和谐的师缘共情关系。学生是人,他们同样有感情,有同理心;同样需要自我认可,社会认可。没有一个正常的人会喜欢受人指責和鄙视。他们很多时候没有认识到全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无知使然。所谓“无知者无谓”,只是选择性地守住局部片面的意识,在盲目中,自然形成一种飘忽不定、麻痹模糊的消极状态。此刻,教师需要用准确的心理学知识、丰富的交流经验,施予一种明确、正当、有力的价值观引导,让他们分清哪些是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有序的价值体系。再难的学生只要找到问题所在,都能迎刃而解。当然,首先需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信服。尊重、关怀、理解是前提。
德育不是单薄的语言说教,必须结合、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教化,才能从根本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师生情感的建立,从理解开始,首先应该是教师展现给学生的理解。两个学生发生矛盾,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说自己的不是。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习惯找外因来推卸责任,为自己解脱,满足对自我的认可,以便维持自我内心的平衡。所以,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运用细致的观察,多样地谈话交流,以生命叙事形式的情意教育,层层渗透,贯穿到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节点,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问题。如果学生打架了,他何尝不知道打架这种行为本身是不对的,可为什么还是打了?因为除了打架他没找到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批评与说教也早已麻痹。若此刻你首先宣泄你的愤怒,指责数落打架行为如何如何恶劣。对于这样坚硬的外壳,硬碰硬,只会更加坚定他的偏见。因为你看不到他满腔的不甘和委屈,只看到了他的问题。不被理解,顶撞老师就不足为怪了,教育很容易陷入僵局。自然,你的一切都被挡在他尖壳之外,谈何教育?对于刺挠的阻碍,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耐力,身临其境,在事件中找到正面因素。首先与他同理,他才会相信你是有理的。比如:“老师在这次事件中,看到了你的仗义,你的勇敢。但也看到了危险与伤害!”以这样共情的方式打开,就能通往他内心的绿色通道。他便会放下抵触,以理解与信任的心态接受老师的思想与教导。他会愿意相信老师应该有更好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当他收获到充足的理解、尊重,他就不会吝啬他的理解和尊重。如果学生犯了错误,一味地指责,只能让学生成为你的对立面。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目的是使其知错认错,并不仅仅是纠错后加以指责。当学生面对你,从闪躲回避式的斜视升级为坦诚热切的直视时,你已经打开了扎手的外壳,甘甜就在举手之间。老师应当展现给学生平易近人的神态,少一点师德尊严,以柔克刚,以刚树形,使学生感到师缘有幸。
二、立足小目标,筑造大梦想
(一)小目标看到大希望
问题学生的问题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既是各种后天因素使然,就不是无药可救。问题学生向来不受欢迎,可以置身事外的人都选择远离。那学生的希望在哪里?职业教育就是要让孩子看到条条大路通罗马,前提是他得愿意前行。诸如玩手机、照镜子、睡觉、打架之类问题难道改不了吗?拨开这些棘手的问题,就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样的内在。没有人喜欢落后,而是他们无力改变局面,没有一种力量带领他前行。抓住学生对自我价值感的需求,来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价值。此时,教师要带给他们热情与期望。当学生的主观意志有了奔赴的方向和动力,就会为了目标和利益去努力。面对你的期许和鼓励,虽然他的惰性依然存在,但不会再堂而皇之地暴露他的缺点。在老师面前,知道掩饰,这就是意识能力提升的过程。他已经行动起来了。
心理学家马尔慈认为,人的意识是一个“服务机制”。如果学生头脑中追求的形象很清晰,比如我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他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今天我答应老师一定提前到校”这样具体的生活行为,在自律的行动中切实地培养自己。这种有方向的意识,就是我们要给学生的目标。在远、中、近三阶期目标中,很显然开始应该选择便于实现的近期目标列入行动计划。目标越明确越切合实际情况,每一次的努力就越容易成功。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更加积极,对学习和生活慢慢会充满活力激情,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坚强、自制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以柔克刚,以刚树形
在初步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还是比较薄弱的,一念间就有可能气馁和放弃,哪怕离目标只一步之遥,也可能前功尽弃。在等待果肉成熟的期间,教师要付诸足够耐性,保持密切的关注和鼓励。被扎了一下就细心地寻找更好突破口,在尝试、观望和推动中达成目标。教师面对学生的消极不配合情绪,抑制不必要的激情和冲动,理性地解决,而非指责、奚落,控制局面向良性发展。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具体表扬。赞扬的原则是,只和学生本人纵向的过去比,不与其他学生横向比较。减少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给学生的不良影响,深入的目标活动的细节,给予积极的引导。实现目标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将推动学生积极能动地去完成下一个目标,目标的制定与完成犹如滚雪球般壮大。在追逐目标和梦想的过程中,学生会惊喜地发现:只要努力,原来自己可以这么厉害。在百折不挠的状态中成熟壮大,逐渐形成刚强的意志。
偶尔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说明教师没有教育教学能力,不能说明学生是铁不成钢。科学家的伟大实验不也是在失败的经验中成功的吗?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一个有坚强意志力的老师,失败就是一种财富,促进你更快地成长。教师的精神意志状态,时刻影响着学生。
一位教师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自己首先要在工作中明确目标,兢兢业业,不畏困难。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与生活艺术巧妙结合,灵活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坚持有目标的专业知识积累,有了目标才会有计划,有安排,才能在判断相对价值观的基础上,有效选择更有用的知识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由量变到质变,结合自身的实践体验,教师会逐渐具备创新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活动,不同的学习要求,不同的问题,变通出最科学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教师持续发展,才能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笔者常告诉学生:对于老师,你们不仅仅是班集体的几十位成员,还承载着几十個家庭的托付与期望,所以你们每一位同学都很重要,不仅仅老师看重你们,自己更要自重!面对几十个家庭的无奈,几十位学生的无助,我们教师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在小希望中成长,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飞翔。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对于自身的学科知识,首先表现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教师不是技师,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是教人。实现学生心智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能力向多元知识储备、多种教学手段运用能力方向发展,成为“复合型”教师,避免出现“科目中心论”的倾向。教育以人为本,我们必须认识科目本身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健全学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他不能局限于这一学科的范围内。尤其在信息时代,教师要与时俱进,不但要熟练掌握已有的知识,还应当更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当学生认为老师就是自己的典范时,就会本能地效仿教师拥有的品质,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言行中。
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了更高的起点。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只有连贯地、持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仅仅凭着满腔热血,只会是心有余力不足。想要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就要潜心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从中汲取养分浇灌实践;有方向地寻觅专业报刊,寻觅先进的教育理念;利用互联网的巨大资源,从中获取教育前沿的信息和成果,构筑读书生活,培养读书心情,促进全面成长。
胜任教学是基本功夫,驾驭教学是自我提高,研究教学是发展能力,终身学习创造特色则应是教师矢志以求的成长目标。心理工程需要教师有恒心,有毅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理性的价值观是教育的基础工作。在每次比赛后兴奋地拥抱老师分享喜悦时,在背后听到那一声声“我们班主任,我们班主任”护主式的称呼时,毕业时把你拥在中间,单个、小集体、大集体追星般的合影,是多么幸福的体验。
责任编辑:冯志军
The Realization of Durian-style Teaching Achievem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ZHU Dashu
(Jiangsu Sheya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heyang 214187,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For the special durian-lik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use wisdom and courage to open the shell of thorns and reveal the sweet fruits. This requires the teachers to have stronger professional efficacy, resilience and willpower, greater tolerance and longer sustainability. We firmly believe that every student can be taught and 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face any problems. While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skills,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think about the adult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and strive to make the students get active and effective education in their three-year study and lif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trust; small goals and big ho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