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现象

2019-11-19 12:34黄妍
声屏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黄妍

摘要: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受众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但是由于社交媒体交互性、失真性以及碎片化等特点,舆论反转现象频频出现。文章通过对2019年7月微博“哭诉视频”案例的分析,来找出社会化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应如何预防舆论反转现象。通过此次研究分析,希望可以引起相关人员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舆论反转  媒体素养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发展迅速,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会化媒体获取新闻及信息。然而,由于社会化媒体的交互性、失真性等特点,受众越来越难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现象频频出现。如何让受众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及真实性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概念界定

社会化媒体的概念及特点。社会化媒体又称“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

社会化媒体的特点:首先,社会化媒体中的新闻内容具有良好的互动性。传统的新闻传播是单向传播模式,媒体把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受众很难将这些信息的看法和意见反馈给发布者,信息传播的效果不佳。而在社会化媒体中,新闻内容的发布者与受众可以互动和交流,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新的新闻议题,新闻传播的效果也会更好。

其次,新闻传播内容的“碎片化”。随着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发展,“碎片化”已经成为受众获取新闻内容的一个主要形式。在各类社会化媒体中,信息的发布不受到逻辑性以及文法的限制,而是用户在“碎片化”的时间所发布的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意见,信息基本上都是短小精悍的,也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完整,导致部分新闻内容完整度欠缺,经常给人们造成误导。因此,社会化媒体中的新闻内容经常会出现一些与真实情况不符的信息,给整体的新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舆论反转。舆论反转指的是事件发展初期和后期舆情表达的不一致或逐渐呈现逆向转化态势,甚至主流舆论或多数派意见与情绪也出现逆转,即网络群体的舆情表达游走于不同的舆论漩涡中,主流舆论或多数派意见数次向不同方向的倾斜,使得舆情表达最终发生反转。

微博“哭诉视频”

2019年7月11日,微博名为“@春秋两不沾-”的女子(裴某)发布了一条微博视频,称自己被郭某楠長期骚扰,且报警求助无果。为了增加可信度,裴某在视频中曝光了自己的身份证号,哭诉自己半年来一直被男子郭某楠威胁,她说,郭某楠扬言要“打死自己”,而自己报警后警方虽有备案,但并未得到处置。“这个男人还是不断地骚扰,到底要我怎么样才行?”

该视频引发瞬间上了微博热搜,获得20余万次转发,观看次数超过5700万,一时间,舆论纷纷倒向对裴某的同情,对郭某楠的辱骂以及对警方不作为的谴责。当天晚上,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区分局通报称,已会同相关部门介入调查,相关情况将及时发布。

7月12日,当事人郭某楠回应称,自己从未骚扰裴某,而且他从裴某处花费1000元买到了假手链被骗,想退货无果。

同时,郭某楠还晒出了不少聊天截图、双方的交易记录以及所购买手链的细节照片。

郭某楠还表示,在裴某公布了他的个人信息后,自己不断接到网民的骚扰和诋毁,但他在微博表示:“大家理智客观点,别再诋毁我啦,也接受昨天不明真相群众的真诚道歉。”

7月16日,@马鞍山花山公安 通报称,裴某所售手链确为假货。目前裴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同时,新浪微博方根据《微博社区公约》有关规定,将账号“@春秋两不沾-”关闭。

事件至此,舆论出现180度大反转,微博网民从一开始对裴某的同情转变为辱骂,对郭某楠从一开始的辱骂转变为支持。这是一起典型的社会化媒体下的舆情反转事件。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社会化媒体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具有实时性。在社会化媒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受众对于信息的实时性需求显得愈加强烈。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的新闻第一时间在新浪微博发布,意味着中国的新闻发布媒体已经慢慢从传统媒体向社会化媒体转移。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新闻内容都是在社会化媒体发布,接着再由传统媒体进行跟踪报道,这就导致受众第一时间看到的新闻内容并不一定是经过严格审核的内容。受众看到新闻内容后不管内容的真实与否,在社会化媒体上对其进行评论与转发,从而使其成为热点新闻,之后再由传统媒体或相关部门进行内容的核实,从而容易导致舆论反转现象的产生。

社会化媒体的信息碎片化特点使得受众阅读习惯发生改变。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阅读习惯和传统媒体时代相比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受众更习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碎片化的新闻,这使得受众在阅读新闻时接收到的信息并不全面,受众往往只凭一百多个字或几分钟的视频来辨别信息的真伪,这就必然导致“先入为主”的观念。比如在上述案例中,裴某先发制人,在微博上率先发布哭诉的视频,这让第一时间看到视频的微博用户根本没有时间再去挖掘事情的真相,从而导致舆论一致地偏向裴某;而当事情闹大以后,警方介入,当事人发话,整个事件的真相发生了反转,从而导致舆论也发生了反转。

社会化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使得舆论随时可能发生改变。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用户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变为信息的发送者;既可以是信息的制作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这就导致社会化媒体中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在案例中,裴某颠倒是非黑白,避重就轻,把整个事件的责任推给郭某楠与警方,在郭某楠没有澄清、警方没有调查通报的情况下,公众根本不可能知道事实的真相,从而舆论一边倒地偏向了裴某。但也正是因为社会化媒体具有交互性的特点,郭某楠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在经历了网民的辱骂后,郭某楠在微博上进行了澄清,讲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警方也根据调查结果在微博上进行了通报,使得整个事件发生反转。因此,微博上的舆论也发生反转,从一开始的支持裴某到后来的对裴某进行谴责。

社会化媒体受众整体媒体素养不高,对信息与舆论的辨别能力不够。媒体素养指的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目前在国内,受众整体的媒体素养不高,在面对社会化媒体中的各类信息时往往会出现辨别上的失误,从而导致对信息理解的片面化。在案例中,大部分的用户在看到视频后,纷纷表示对裴某的支持,但是当郭某楠与警方发表声明后,舆论又马上反转。在整个事件中可以发现,微博用户的媒体素养有待提高。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如何预防舆论反转现象

加强对媒介的监管。一方面,在社会化媒体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这就要求社会化媒体本身要加强对信息的监管与筛查,未经核实的信息内容要谨慎对待,避免虚假信息以及低俗信息等在社会化媒体上出现,一经发现,可以采取措施,马上删除内容或封号。另一方面,各大媒体或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在转载相关新闻内容时也要具备辨别能力与职业道德规范,不转发未经核实的新闻内容,不转发假消息,不发表有明显引导性的新闻内容等。

加强法律监管。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个人发布者或是新闻从业人员在社会化媒體上造谣、传播虚假信息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案例中,裴某最终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微博账号也被关闭。唯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及治理舆论反转现象。

加强受众媒体素养。国内的受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好的媒介信息接受者,却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尤其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受众的媒体素养高低显得比传统媒体时代更为重要。受众在看到媒体信息时,应该能带着批判性思维正确理解并分析信息的内容,提高对虚假信息的免疫能力。这就要求,一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媒体素养的培养,提高下一代在面对媒体信息时的思考及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公众在面对媒体信息时,要尽量学会理性思考,多点耐心,不要盲目跟风,避免在对信息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导致舆论反转现象的发生。

总而言之,由于社会化媒体的特殊性,舆论反转现象的发生很难避免。因此,在舆论反转现象发生前做好一定的预防措施,在舆论反转现象发生后做好处理,不能让舆论反转现象成为常态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栏目责编:乐 禾

参考文献:

1.黄鸿业:《“舆论反转”新闻的成因和规制》,《青年记者》,2015(9)。

2.李 强:《 社交媒体传播新闻的特点与趋势》,《传媒》,2015(10)。

3.徐  敏:《 “舆论反转”现象的成因及其治理》,《传媒广角》, 2017(23)。

4.姚丽萍:《“舆论反转”成因及解决方法探讨》,《中国记者》,2016(4)。

5.殷 婷:《网络舆情逆转研究——以网络公共事件“范跑跑”为例》,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猜你喜欢
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发挥舆论引导力探究
社会化媒体用户使用动机与行为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社会化媒体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社会化媒体中的“戏谑化”倾向研究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模式分析
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分析
湖北采花毛尖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研究
社会化媒体下的事件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会化媒体视角下县域文化旅游品牌传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