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英青
摘要:民生节目曾经是电视媒体最具吸引力的节目之一,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电视民生节目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文章分析了电视民生节目的发展困境,论述了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民生节目必须及时变革,寻求突破,把握发展机遇,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对于受众的吸引力。
关键词:融媒体 电视民生节目 吸引力
民生节目曾经是电视媒体最具吸引力的节目之一,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电视民生节目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因为融媒体时代,“人人皆记者”,民生节目再也不是电视媒体的独家内容,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传播信息,不受时空限制,经过新媒体的裂变式传播,覆盖面更是能够波及全国乃至全世界。与之相比,电视民生节目由于制作及播出时间限制,目前仍然大多是一天一档,在“快”和“新”上远远不及新媒体,传播力和吸引力也在逐渐下降。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民生节目必须及时变革,寻求突破,把握发展机遇,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对于受众的吸引力。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节目存在的问题
同质化现象严重。自2002年民生节目《南京零距离》播出后,掀起了民生类节目的热潮,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纷纷效仿,推出了自己的民生节目。纵观这些节目,除了因地域不同而内容不同外,其表现形式、叙事结构、主持人风格都基本相似。只要有一档节目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其他节目就纷纷模仿,甚至照抄照搬,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
内容琐碎肤浅。民生节目体现的是对百姓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空间的关切、关怀,它是百姓和政府沟通的重要渠道和桥梁。当前,很多民生节目误解了民生的真正含义,在选题上出现偏差,以为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水管漏水、下水道堵塞就是民生,毫无新闻价值,内容肤浅,语言干瘪,长期下去就会导致用户情绪麻木,降低关注兴趣。
泛娱化倾向抬头。在民生类节目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很多地方电视台为了吸引用户眼球,不惜滥用娱乐元素,如故弄玄虚的悬疑情节、暧昧方式等,去迎合用户的窥探、猎奇心理,丧失了新闻的本真,也削弱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节目的发展机遇
信息来源增多。融媒体时代,虽然电视民生节目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新媒体也为民生节目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新媒体上信息量极为丰富,每天都在呈几何倍数增长,这些信息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民生节目素材,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新媒体为民生节目提供了广泛、及时的选题途径。
传播渠道增多。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使电视从单向的“一对多”传播转变为双向的“点对点”传播。民生节目也从过去的单一推介方式,拓展了推介和傳播渠道。用户既可以通过电视屏幕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收看节目,也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在网络上随时随地浏览感兴趣的片段,大屏、小屏协同发展,能够满足不同渠道用户对于新闻产品的不同需求。
互动方式增多。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对于民生类节目有想法表达只能通过热线、观众来信等方式进行,时效性和到达率非常低,难以收到预期效果。而融媒体时代,互动性是新媒体最显著的特性之一,新媒体为电视民生节目提供了与用户双向交流沟通的机会,因而民生节目可以在自己建设的新媒体平台上通过诸如互动话题讨论、调查投票、有奖问答等多种方式引导用户积极参与。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节目提升吸引力的策略
建立互联网思维和多维理论视角。在融媒体环境下,单打独斗的媒体运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媒介的发展趋势,尊重互联网的自由、平等、开放精神,并运用媒体融合思维经营民生节目,是民生节目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内生动力。锁定用户需求,以用户为中心来制作节目,找到用户的普遍关注点,真诚为用户服务,这是民生节目占领用户市场、得以生存发展、提升吸引力的核心问题。
另外,民生节目吸引力的提升还需要电视民生节目采编人员具备多维的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和营销学理论视角。传统的民生节目是新闻作品,而基于媒体融合产生的民生节目则是新闻产品。按照产品属性,尊重市场规律,打造民生节目品牌优势;了解本地文化特征,贴近群众,反映民生,提升民生节目的文化品格;坚持应尽的社会责任,发挥新闻节目的教化作用,提升民生节目的舆论引导力。这些视角能够帮助电视民生节目扩大传播效果,进而增强用户对节目的忠诚度。
优化内容,强化品牌建设。电视民生节目的核心价值是为用户提供民生信息,无论是新媒体用户还是传统电视用户,所关注的最终都是节目内容,只不过是获取的渠道不同。因此,以内容为王,才是民生节目提升吸引力的首要任务。
一、在选材角度方面,走错位发展之路。融媒体时代,民生节目若想提升吸引力就必须克服节目的同质化瓶颈,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要增强原创意识,力避照抄照搬,一方面结合当地特点和风俗习惯,了解民生舆情;另一方面放眼外地、国家民生资源,满足用户的民生信息获取需求。比如,升级后的《南京零距离》,以一组聚焦、一个人物、一组评论、一个调查和一个故事,开启了民生节目的错位发展之路,弱化了南京本地民生新闻,将题材扩大到江苏全省,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
二、在完善内容方面,走挖掘深度之路。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快,必然伴随着内容的碎片化、肤浅化,这是新媒体不可回避的弱点。相比之下,电视民生节目一天一档,有充足的时间挖掘新闻内涵,这是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民生节目要力戒“鸡毛蒜皮”“鸡飞狗跳”,要在鲜活的民生事件中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百姓需求,增强民生节目的新闻品格。比如安徽卫视的《第一时间》就是通过传递安徽老百姓的民生信息,挖掘信息背后的资源,用户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节目就完成了价值引领的社会责任。
三、在提升高度方面,走舆论引导之路。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反映百姓关切的电视民生节目,应该积极承担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责任,提升节目的舆论引导力。要坚持民生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准确,凭借特有的地域接近性,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加强评论功能和言论引导,正确引导民意,为用户提供正确的认知标准,消解不正确民意,使社会舆论能够与社会主流方向的发展始终保持一致。
创新形式,搭建融合平台。在融媒体时代,渠道与终端对于新闻传播的价值在不断提升,电视民生节目可以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优势,搭建相互融通的传播平台,走融合发展之路。
一、搭建融合平台,拓展信息资源。过去,电视民生节目的新闻记者常常是通过新闻热线或者出去跑新闻而获得新闻线索。而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新媒体平台上的UGC用户内容生产每秒都在更新,电视民生节目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从中选取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丰富报道的内容。
二、搭建融合平台,进行可视化呈现。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也在融合的浪潮中搭建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拓宽了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形成了处处有电视的传播氛围。如今,新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对于短视频等可视化呈现更感兴趣,视频化逐渐成为主流的表达方式。电视民生节目要根据不同传播渠道的不同特点,按移动端的要求将节目的精彩热点生产成民生内容短视频进行传播,使用户既能在大屏上收看整台节目,也能在小屏上获得沉浸式体验,增强用户对于节目的黏性。
三、搭建融合平台,形成差异化互补。目前的民生节目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内容,多为节目预告或转播当天的节目视频。这种简单的移植使得电视媒体和新媒体传播的民生节目缺少差异,仅仅将新媒体看作是传统媒体的补充。當下,要根据媒体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民生节目的生产,使新旧媒体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形成传播合力,从而提升民生节目的吸引力。
四、搭建融合平台,提升互动能力。边看电视边刷手机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根据用户的这一生活习惯,民生节目可以借鉴新媒体互动的成功经验,开拓多屏联动的融合互动新方式。用户在收看电视节目的同时,可以在民生节目组的微信、微博、QQ群、论坛等新媒体渠道发表观点,与主持人或其他用户进行交流;主持人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节目,进行线上线下活动策划,增强用户的收视体验。
结语
融媒体时代,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民生节目缺的不是内容,也不是传播渠道,而是缺少对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适应,以及提升节目吸引力的策略和手段。在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环境下,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存的时代,民生节目只有关注民生、民意、民情,坚持做精品内容,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同时融合新媒体技术、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才能扩大传播价值,增强传播效果,从而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1.黄晓梅:《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思考》,《新闻研究导刊》,2016(20)。
2.刘珈言:《融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19(9)。
3.冯晓莺:《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西部广播电视》,2018(21)。
4.吴俊松:《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路径研究》,《西部广播电视》,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