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河川 雷华 胡华 余杰
摘要:2016~2017年,对三峡植物园自然分布和引进的蕨类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态习性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三峡植物园共有蕨类植物25科32属44种(依据秦仁昌1978分类系统,种数按Flora ofChina统计),较上次调查增加22种。生态类型共有3种,其中土生34种,石生9种,附生1种。对调查的蕨类植物观赏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以期为三峡植物园蕨类植物引种保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三峡植物园;蕨类;调查;评价利用
中图分类号:$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5-0260-02
1引言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是维管植物的一个类群,也是最早的陆生植物,全球约有12000种,其中,我国约有2600余种,湖北省约有533种,且鄂东南和鄂西南种类较多。蕨类植物是植物群落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群落的养分循环、群落演替、水土保持等发挥了重要的生态作用。除生态作用外,蕨类植物千姿百态的叶型、青翠碧绿的色彩,使人赏心悦目,叶背面的孢子囊群,大小色泽不一,形态各异,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部分蕨类还具有重要性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2研究区概况
三峡植物园地处宜昌市夷陵区土门金银岗,东经111°27,北纬30°39,属武陵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丘陵岗地地貌,大小岗岭与小冲大槽纵横交错,最高海拔199.4m,最低海拔70m。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和黄棕壤两种。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因受三峡暖谷气候区和市内长江水体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年均降雨量1078.7mm,年均气温16.5℃,年活动积温5373.7℃,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针叶及落叶阔叶混交林。
3研究方法
根据园区地形和蕨类植物生长环境,2016~2017年,对三峡植物园自然分布和引进的蕨类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态习性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采集标本,拍摄照片。参考《湖北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以及Flora ofChina等文献对标本进行鉴定。
4结果与分析
三峡植物园曾于2000年3~8月进行了一次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结果显示共有蕨类植物22种,经过20年的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变化,园区内植被群落结构和组成发生了一定变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三峡植物园共有蕨类植物25科32属44种(依据秦仁昌1978分类系统,种数按Flora of China统计),较上次调查增加22种。生态类型共有3种,其中土生34种,石生9种,附生1种(表1、2)。
5三峡植物园蕨类植物观赏利用价值评价
三峡植物园具有较为丰富的蕨类植物资源,依据其生态类型、株型、叶型、叶色等有各自的观赏利用价值,对其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5.1株型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树干挺直修长,树冠犹如巨伞,巨大叶丛宛如罗伞,高贵飘逸,属蕨中极品(国家I级保护植物),适宜作为庭院观赏树木,园艺观赏价值极高。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质感柔美、优雅飘逸,酷似“少女的发丝”,适宜作为小型盆栽观赏。
5.2叶型
蕨类植物叶片有草质、纸质、革质、肉质等几种类型,叶形有匙、箭、圆、掌等几种类型,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 forrme var.sinense)为三峡库区特有种,叶椭圆肾型,小巧优美,喜阴,适应性强,适合室内放置于案头、茶几、窗台上常年观赏。松叶蕨(Psilotum nudum(L.)Beauv..)枝条着生形态柔美,具一定的耐阴性,极富观赏价值,可作室内盆栽观赏,室外栽植若配以山石更为雅致。
5.3叶色
叶色除绿色之外,还有彩色条纹,斑点点缀,色彩变化多端,如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叶色呈蓝绿色,似蓝宝石般光泽,可种植于林荫小路旁,亦可植于水景边湿地作为色彩点缀。
6结论与建议
(1)开展引种调查,实施迁地保护。国内比较领先的主要有华南植物园、仙湖植物园。仙湖植物园目前共引种保存蕨类植物600多种,其中在深圳本地生长良好的种类有410多种,包括国家保护蕨类植物20多种,并筛选出观赏价值高的蕨类植物45种,拟在仙湖植物园成立“国家蕨类植物迁地保育中心”。三峡植物园应加大蕨类植物引种调查和迁地保护力度,摸清宜昌市内资源分布和蕴藏量状况,并对其生物学特性、生存环境状况、生存群落等进行观察和研究,为蕨类资源的迁地保护和评价利用做好基础工作。
(2)建设蕨类植物专类园,开展蕨类植物保育研究。近年来,三峡植物园先后引进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 forme var.sinense)、松叶蕨(Psilotum nudum(L.)Beauv.)等珍稀蕨类植物,加上蕨类植物生境不断改善,其种类正不断丰富,因此有必要规划建设蕨类植物专类园开展仿生栽培、孢子繁殖、组织培养等保育研究,扩大资源数量。(3)开展蕨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将一批观赏价值高的品种推向市场。如江南星蕨(Microsorum fortunei)、铁线蕨(Adianturn capillus-veneris)、美丽复叶耳蕨(Arachniodesspeciosa)、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等蕨類株型优美、叶型奇特、色彩艳丽,极具观赏价值。通过开展蕨类植物评价利用研究,并通过驯化,逐步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