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材重组整合策略初探

2019-11-19 09:19郭晓燕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重组整合

郭晓燕

【摘要】通过美术活动中相关教材的组合,使授课内容更加立体化和系统化,构建出进行人文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的全新课程体系,以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使教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和开发,使学生的美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材 重组 整合

一、探究内容

结合制定的相关主题活动内容,找到相关联教材的结合点,整合美术教材中,形成新的趣味化的主题授课内容。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进行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其实际成效。

二、探究步骤

1.确定活动主题“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散点透视是相对焦点透视而言的,焦点透视要求观察者观察的位置不变动,将观察所得绘制出来,中国画则是在一幅画中采用多个焦点透视,使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处理画面,非常自然地将不同视点看到的景物合理有序地放在一个画面之中,散点透视不脱离焦点透視而存在。

2.深入研究主题,制定组合教材的依据。散点透视讲究从多个方向观察事物特征,从多个侧面描绘物体形象,相当于把许多个镜头分割,再重新组合,使表现的对象更加具体丰满,富有立体感和生命力。基于散点透视的意象绘画,成为笔者组合这两个教材的关键点。

3.选定组合的相关教材。《中国画赏析》《现代立体派艺术》《学画山水画》《水墨园林》等运用散点透视的意象绘画主题的教材内容。

三、课堂实例——《从中国画到立体派》

(一)教学目标

1.回忆学过的透视知识,了解散点透视以及它和焦点透视的关系。

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立体主义绘画特点,学习其表现方式,感受中国画和西方现代绘画在运用散点透视表现意象绘画方面异曲同工之处。

3.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中国画名作和立体派作品进行赏析,能大胆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真实感受,了解散点透视知识,学习立体主义表现方式;

2.难点。能尝试运用散点透视的方式,进行意象绘画的创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欣赏油画《林荫道》,引导学生回忆《近大远小》这一课的透视知识,感受画家所处的视点位置,通过寻找视点,理解焦点透视。

教师小结:西方传统绘画画面只有一个视点,我们称之为焦点透视。

2.欣赏《清明上河图》,通过对画面的深入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多视点的构图形式,从而理解散点透视。

教师小结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纵深往往具有很多个视点和观察角度,我们称这种方法为散点透视。中国画家取景时,要步步移、面面观,移步换景。

(二)深入理解散点透视

1.赏析《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感受视点的左右和上下移动。

2.赏析《韩熙载夜宴图》,了解中国人物画中散点透视的运用。

(三)感受立体派艺术

1.赏析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发现:他摒弃了文艺复兴起一直没用至今的焦点透视,用散点透视的眼光重新看待世界、描绘对象。

2.教师小结:中国画和立体派都是运用散点透视的意象绘画。

3.赏析毕加索更多立体主义人像画作品,再次感受他多视点、多角度观察表现的方法。

(四)教师演示创作立体主义人像

教师演示:将一幅人物照片经过电脑软件处理,组成具有立体派特点的图像,并且将她画下来,学生观看示范。

(五)学生创作及展评

1.学生进行立体主义人像作品的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2.针对创作建议,师生共同评价。

3.教师小结:古老的中国画和现代立体派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基于散点透视的意象绘画,它们在人类艺术的星空里交相辉映。

四、教学反思

1.深入分析教材,抓住关联之点。重组教材的方式很多,这一课,把中国画和立体派艺术这两个貌似没有联系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是抓住了它们的关联点——散点透视,中国画和立体派艺术都是基于散点透视的意象绘画,这一依据成为笔者组合这两部分教材的关键点。

2.紧扣关联之处,筛选提炼教材。小学美术教材中国画内容很多,最终笔者选择了最能体现散点透视的山水画,而立体派艺术中,最能直观体现散点透视的莫过于大师毕加索的人物肖像作品了,经过反复多次的筛选提炼,最终形成课堂呈现的内容。

3.科学制定目标,设计合理课堂。根据学生情况,笔者把教学目标制定为:通过欣赏经典名作,回忆透视知识,了解散点透视以及它和焦点透视的关系,了解立体主义艺术特点,学习表现方式,感受中国画和立体派艺术在运用散点透视表现意象绘画方面异曲同工之妙。

猜你喜欢
重组整合
试论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试论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