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宇 袁年兴
(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当今,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的发展处于重大转折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从而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积极发展变革和勇于开拓创新。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2]。良好的社区治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使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得以提升。近年来,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社会实践意义的社区治理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研究成果与日俱增。在这种背景下,系统性梳理国内学界已有的研究,无疑对我国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的样本数据来源于1998~2019年(截至2019年5月8日,下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收录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发表的社区治理相关文献,检索的方法为CNKI中的高级检索,在“期刊”检索范围内,输入检索条件“篇名=社区”并且“篇名=治理”,匹配的选择是“精确”,得到检索结果,进行检查,将无效样本删除,最终得到1026条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明确我国学者关于社区治理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在具体某一领域的研究中,从发表论文的数量可以看出该领域学者研究的热度。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发表的论文越多,表明该研究就越受关注,而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少,表明研究的关注度越小。
图1为1998~2019年我国社区治理研究发表的论文量及增长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CNKI收录及其中CSSCI刊源平均每年的论文发表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在1998~2002年间,CNKI共收录论文22篇,其中CSSCI刊源发表的论文仅3篇,说明在这一阶段我国社区治理的研究刚刚起步,正逐步进行探索。2003~2013年,CNKI共收录论文1186篇,平均每年107.8篇,其中CSSCI刊源发表的论文302篇,平均每年27.5篇,这表明我国社区治理研究处于逐渐发展阶段。2014~2019年,CNKI收录和CSSCI刊源发表的社区治理研究论文呈快速增长趋势,CNKI共收录4028篇,平均每年671.3篇,其中CSSCI刊源发表的社区治理研究论文共721篇,平均每年120.2篇,从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2014~2019年我国社区治理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图1 1998~2019年我国社区治理方面研究发表的论文数量及其增长情况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将CNKI中收录的CSSCI刊源社区治理论文的发表机构、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论文被引用的相关情况、社区治理研究中出现的关键词等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发现我国社区治理的研究重点、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研究的趋势。
1.机构和作者分布
从机构分布来看,1998~2019年社区治理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数量在10篇及以上的25家机构中,华中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发表论文的篇数大于或等于15,而且25家机构的论文总篇数为486篇,在样本中所占比重为47.4%,表明这些机构研究社区治理的力量较强。
对于所收集的样本论文的作者进行梳理,发现有许多作者参与社区治理研究,表明我国社区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研究社区治理学者较多,但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作者不多,只有陈伟东、李增元、吴晓林、陈荣卓、曹海军、徐选国、尹浩、闵学勤、徐永祥、文军、原珂、李强、徐建宇等13位,经统计,发现这13位作者发表论文的总量在样本中小于11%,而其余作者发文数量均小于5篇,并占绝大多数,得出的结论为:我国社区治理学术研究的作者不集中,研究趋于“大众化”。由于时间动态发展,对于某一研究主体进行长时间追踪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13位社区治理研究学者,在1998~2019年期间,共发表110篇论文,平均每人的年发文量不到1篇。数据显示,对于社区治理研究“相对高产”的作者,其深入研究以及研究成果距离真正的专家还有差距,达到科学、合理、系统、稳定的高产量作者凤毛麟角,这表明我国学者在社区治理系统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同时,可以看到我们熟知的研究社区治理的作者如魏娜、郑杭生、项继权、燕继荣等排在相对后面位置,经分析,可能有两方面因素导致这种情况:①文献进行高级检索时,忽略了方式的设置,“社区”和“治理”的检索条件为“并且”,使得一些研究社区治理但文章标题中并没有同时包含“社区”和“治理”的论文,在检索时被漏掉,有作者在研究社区治理时使用的是“社区建设”等,例如魏娜于2003年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标题为《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这些文章在检索时未统计到作者论文数量之中,因此,造成发文量排名靠后;②社区治理相关文章进行梳理的范围是CNKI中CSSCI期刊所包含的论文,而非CSSCI刊源的论文不在检索结果中,例如燕继荣于2014年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发表的论文《社区建设与社会资本》在文献检索时没有统计在内,等等。
2.样本论文被引频次
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论文的内容越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我国社区治理的样本论文中被引用的情况进行梳理,得到排名在前10位的社区治理研究论文(见表1)。
表1 国内社区治理研究被引频次前10位论文
从表1可以看出,被引用次数排在第一位的文章是魏娜发表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一共被引用多达780次,对于我国其他作者进行社区治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帮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排名前10位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少的也有178次,说明这10篇文章在我国社区治理研究中的影响较为深远。而在上文中提到的在社区治理研究领域中发表论文篇数在5篇及以上的13位学者,出现在表1中的只有陈伟东一人,由此得出,我国社区治理的研究学者除了要注重研究成果的数量,更要重视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越高,被引用的次数也会越多。对样本进行梳理,发现其按照被引用情况,可以划分为5个等级(见表2)。将5个等级相对应的被引用次数、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所占的样本比重进行梳理,发现没有被引用的论文占样本的17.74%,表明目前我国社区治理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逐渐上升,但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
表2 国内社区治理研究文献被引用的相关情况
根据CNKI中社区治理学科分布情况的分析结果,发现国内社区治理研究涉及到的学科种类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中社会学排在第一位,政治学和管理学位居第二、第三,法学紧随其后,实现了多学科共同发展、交叉研究的发展局面。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样本数据中排名前三的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管理学三个学科的发文数量一共是956篇,占样本的93.18%,表明排名前三的学科研究成果较多,而其他学科研究成果远远落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研究。
对于论文,关键词是其重要内容的集中归纳,关键词被引用次数较高,说明其在相关领域研究的价值越大。将被引用的主要关键词引用频次进行排列,得到如表3所示的社区治理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关键词。
表3 国内社区治理研究被引用关键词统计
通过对我国社区治理的样本基本情况和可视化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2003年和2014年是我国社区治理发展的关键时间点,这两个时间点将我国社区治理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内,我国社区治理的研究成果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其具体内容特点也不相同。
我国社区治理研究的第一个时间段为2002年及以前,属于初步探索时期。在这一时期,社区治理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少,且文献主要发表在有关司法和改革等期刊上,大多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强调治理的合法性和政治性。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其在样本中所占比重较小,说明当时我国社区治理的研究刚起步,正缓慢向前发展。
我国社区治理研究的第二个时间段为2003~2013年,处于逐渐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社区治理研究的论文数量增长较快,CNKI中一共收录1186篇论文,其中CSSCI刊源发表302篇,占CSSCI样本的29.43%。对样本期刊进行分析,发现论文发表的期刊除强调依法治理的法制类期刊外,还涉及其他类型的期刊,期刊种类有所增加;同时,社区治理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和扩展,包括对城市和农村的社区进行相关治理,并在治理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经验和理论,在制度、方法、模式、机制、理论、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社区治理的具体情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研究模式。
我国社区治理研究的第三个时间段为2014~2019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CNKI一共收录4028篇论文,其中CSSCI刊源发文数量也急剧上升,一共为721篇,占CSSCI样本的70.27%。社区治理研究在内容方面更为全面、具体,包括社区治理新常态、社区治理网格化、治理主体多元化、社区治理共同体及之前较少涉及的相关范畴。
根据我国社区治理研究的样本数据统计,发现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研究主要体现在社区治理的定义、社区治理现代化、社区治理主体、社区治理相关范畴、社区治理模式借鉴等五个方面,且对于城市社区治理和农村社区治理也比较重视。
1.社区治理的定义
“社区”和“治理”在当今学术界有诸多不同的关注点,如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社区服务、治理模式、治理相关理论等,各学者对“社区治理”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对其定义也有不同的理解。魏娜指出,“社区治理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3]陈伟东等认为,“社区治理是一种集体选择过程,是政府、社区、企业、非营利组织、居民等之间的合作互动过程。”[4]李友梅认为,“社区治理是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5]夏建中认为,“社区治理就是在接近居民生活的多层次复合的社区内,依托于政府组织、民营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以及个人等各种网络体系,应对社区内的公共问题,共同完成和实现社区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6]在一些学者看来,社区治理是主体多元化、维护和改善人民群众利益并通过多种科学、合理、可行的手段使社区良好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界定“社区治理”,可以将相关的概念进行梳理,结合多元主体,通过何种方式,达到什么效果,科学地为“社区治理”界定内涵。
2.社区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区治理的研究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7]由此可以看出,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更加注重社区功能的发挥,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表4对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其特点、实施原因以及如何推进等。
3.社区治理的主体
表5为社区治理主体相关研究(部分)的梳理情况。由表5分析发现,社区治理结构从政府全能型变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相关方面研究比较薄弱,文献也相对较少,存在社区治理主体的角色认知与功能定位不清晰等问题。
4.与社区治理相关的范畴
表6为与社区治理相关的范畴及其定义。其中,“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是社区治理的现实目标,突出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社区组织”“社会资本”“社区工作”是加强社区治理的主要抓手,突出了社区治理的多元参与机制,而“社区服务”和“社会自治”则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社区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5.社区治理模式的借鉴
我国社区治理的发展,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因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英国和日本的社区治理发展进行梳理,表7为美国、英国、日本社区治理发展汇总。
表4 社区治理现代化情况梳理
表5 社区治理主体的相关研究(部分)
表6 与社区治理相关的范畴及其定义
表7 美国、英国、日本社区治理发展汇总
6.城市社区治理研究
在统计社区治理高频关键词中,发现“城市社区治理”出现次数较多,表明其是当前社区治理研究的重要部分。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了城乡社区治理的总目标,有学者将2017年定义为社区治理元年[21]。许多学者对城市社区治理展开丰富的研究,主要从城市社区治理主体[12]、城市社区治理创新[22]、城市社区治理结构[23]、城市社区治理机制[24]等方面切入;研究范畴集中在社区服务、社区民主、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等区域;研究热点包括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社区服务、社会资本、居民自治、协商民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文化、治理结构;社区治理研究的相关文献中较多运用定性研究,在之后应注重结合定量研究,使研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7.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在统计社区治理高频关键词中,农村社区治理出现次数也较多,表明它是当前社区治理研究中的关注点之一。梳理农村社区治理研究文献,发现较城市社区而言,较少学者专注农村社区研究,文献的数量偏少。目前,农村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没有现代化的农村,未来现代化的中国也很难实现。研究样本发现,农村社区治理研究包括农村社区治理创新[25]、农村社区治理信息化[26]、农村社区治理伦理[27]、农村社区治理机制[28]、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29]等方面。从收集的文献来看,由于农村社区治理的资料公开性不足,使得农村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难以深入分析,从而影响解决对策的研究。此外,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治理研究相对较少,文献数量不多,研究成果不足,对于少数民族的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我国社区治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社区治理创新、社区治理机制、社区治理理论、社区治理主体以及社区治理方式和机制(见表8)。
表8 我国社区治理研究的基本情况
续表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现状不足之处未来研究趋势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机制“三社联动”模式使社区治理经历从传统科层制模式到当下“一核多元”模式再到未来网络化治理模式的转变当前社区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进行社区治理和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从制度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保持良性互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协同治理模式。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建构要积极协调社会组织在社区与地区、机制与体制以及内外部机制建设等方面关系,实现社会和政治因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区治理理论国家-社会理论、治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志愿失灵理论、与第三方治理理论等治理理论研究较多,其他理论研究较少;大多采用国外理论,提出的对策建议与我国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有差距采用多中心治理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研究社区治理;立足于我国实际,因地制宜进行社区治理社区治理主体社区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关于社区治理多元性主体相关的分类研究较为浅显应进一步就社会治理主体架构及相互之间的协商互动和角色定位等进行研究社区治理方式和机制社区治理的方式和机制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具有不同类型迅速发展的城市社区无相匹配的创新型方法机制;农村社区方法机制因地制宜研究难度较大构建多元共治社区新机制,重新定位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多元化、多层面的社区治理主体各负其责,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依法治理社区,进而开创社区治理制度的新局面
通过梳理样本文献,发现当前国家对社区治理的研究极为重视,对社区治理的研究由缓慢开始到逐渐发展到成为研究热点,但社区治理研究还存在以下可以完善的地方。
1.缺乏多学科交叉研究
研究文献发现,国内社区治理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三个视角,其他学科社区治理文献研究相对缺乏,出现单一学科研究文献数量较多、多学科交叉研究文献数量较少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区治理的研究应坚持多学科参与,进行学科交叉研究。
2.研究方法种类较少
在研究方法方面,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而且研究视角单一,从特定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少。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将研究侧重于定量研究,使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全方位地进行社区治理的研究,使得研究结果更合理、更科学。
3.研究内容不全面
目前,学术界对于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较多,农村社区治理研究相对较少,我国社区治理呈现出东部强、中西部弱以及城乡社区空间分布格局不平衡态势。泛对象化特征较为明显,即意图把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适用于全部对象,例如不区分城市、乡村社区。这种局限性在理论及实践研究维度皆有所体现,因此后续研究需突破现有研究的局限,避免泛对象化导致的不良后果。
4.应借鉴国外社区治理相关理论,形成本土化研究成果
关于研究维度,具体表现在我国该领域文献研究学者在理论根源方面大多使用国外相关理论。需要注意的是,国外的相关理论是基于国外的实际情况形成的,不同于我国的具体实践,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社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研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