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湖垛

2019-11-19 02:27李广荣
江苏地方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西塘盐城老街

◎李广荣

(盐城市老干部文友会,江苏盐城224000)

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湖垛是一个很久远又很陌生的名字。曾经老街的画面,已被旧城改造的步伐淹没于记忆之中。然而,记忆深处,它并不会走远,那种熟悉的味道,常常令人怀念和想起。

明崇祯五年(1632)七月,有官兵船运米十万余担,停泊湖垛庄,民众迫于饥荒,结船百余艘,抢夺米船而走。这是“湖垛”二字在《盐城县志》的最早记载。明代的湖垛,是一个小村落,贫穷、荒凉,频繁的天灾,使它很不体面地出现在《盐城县志》的文字中。

湖垛即今江苏建湖县城所在地。湖垛的前身,不叫湖垛,而叫胡垛。其名最初见于明末进士孙榘所著《被缨集》和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一带历史上是水网地区,多土垛。“垛”字,源于它的地形,东西塘河淤成的一个个土垛。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盐城县中注明:“湖垛镇在城西北七十里。”清朝初年,胡垛庄兴为湖垛镇,徽帮、湖北帮商人来此从事商业活动,其时以米市兴盛一时。至于从“胡”到“湖”,又有不同的传说。如今已无从考证,只能作为趣谈。一说是因为傍水,二说是源于垛上居住的多为胡姓人家,因文人恶俗爱雅,“湖”字自然比“胡”字雅了许多。不过,史上湖垛旧属盐城县。1941 年于此置建阳县。1951 年改名建湖县。

西塘河南北横穿湖垛。原由谢家荡起经楼夏庄、小孔庄、唐桥至湖垛向北经高作入北塘河,全长35公里,流经高作与钟庄交界约12 公里,是高作东部的主要骨干河道。主要用来排除兴化、宝应入境的客水和建湖本县雨涝期间的雨水,同时兼作灌溉航运之用,是建湖境内较大的河道之一。

西塘河初开于隋朝中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为盐运方便,又由麻叔谋监工开挖了西塘河,为里下河盐运交通河道,到了明代洪武赶散以后,将苏南的居民搬迁到下五州县,一部分住到沿西塘河一带,因而西塘河两岸村庄较为集中,如楼夏庄、唐桥、湖垛镇、汤碾等。西塘河成了灌溉、航运及饮水的主要河道。清康熙四十年(1701)疏浚,乾隆九年(1744)重挑。黄土沟、楼夏庄、湖垛等地因城镇、村庄和垛田束水,影响排水,特别是湖垛沿街一段,长约千米左右,河宽不足30 米,河道弯曲,水流湍急,航运困难。1958 年,动用民工1800 余人,拓浚湖垛镇一段,挖土9.5 万立方米。1972 年,黄沙港整治工程中,将夹荡港至汤碾纳入工程之内,河口扩至80~100 米,河底高程-3.5~-2.5 米。流清源澈的西塘河,波光荡漾的涟漪,承载了太多水乡人家的聚散离合的故事。

湖垛在现在县志的文字中,是一个四面临水的小镇。东有西塘河,南有盂兰河,北有建港沟,西边是夹沟河,也叫护城河,夹沟河有两条向东的汊河,通向西塘河。

有河自然有桥,桥让河成为一种风景。盂兰河上,有顾家大桥,原名固嘉大桥,原是湖垛商民修建的,也有人说是盐商修建的,后来是一个叫陈根桐的秀才出资重修的。“固嘉”二字,是对桥的祝愿,意为坚固美好之意。周边建有多家竹行。连接夹沟街与老街中路小虹桥,全镇的粮管所就设在这里。位于于家大巷向西有万福桥,穿过徐家河小村落的农田,走进建湖县中学。中堂巷向东到西塘河,横跨洋桥。人民剧场东北角有木质的镇安桥,副食品公司南有永安桥。小虹桥、万福桥、镇安桥、永安桥传为当地的贡生管士锷、秀才陈佐廷先后修建。永安桥南,才进湖垛沈舍街。湖垛老街的路有三条,分别为沈舍街、老街中路、夹沟街。

古代社会,河流是生存的命脉。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一位叫欧阳东凤的兴化县令督浚西塘河沙沟至神台段,在今天的建港沟附近设坛或庵祭拜水神,留下了一个叫“神台”的地名,也打通了湖垛一直以来闭塞的经络。盐城往淮安的官道,古基寺到官渡段的行船,都要经过神台。河面上,往来盐城淮安的运粮船,往来天赐庙湾的运盐船,靠的都是最原始的人力,缓慢而沉重,需要有个歇脚的地方,神台是个理想的选择,湖垛也跟着神台慢慢从荒凉走向热闹。

神台在建港沟与西塘的汇合处,建有全木质结构的神台桥,是连接湖垛沈舍街的南北桥。传说神台桥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监察御史刘洵捐资兴建的。也有传说乾隆十一年(1746)神台仁元庵素风主持用化缘的银两修建,原名仁济桥。同治年间,北当典捐资重建,仁济桥更名为神台桥。离神台桥不远,就是轮船码头,那时,陆路交通不畅,水路倒极是发达。老街的码头也是联系县内外果蔬牲畜各种物品交易的重要信道,每月赶集三次,逢十而兴。最热闹的时候,四面八方的挂桨船、水泥船,或烧油,或用人力,在隆隆的柴油机声中,在一波波橹摇泛起的水花里,从村里的小河经乡镇支流,来到这里。

湖垛最早的交通都是水路,靠的是一种很简陋的帮船,靠着人力摇橹、风力扯帆航行。当日往返的有盐城班、沙沟班、东益班、上冈班,这样的交通模式沿袭百年之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南通张謇经营的大达轮船公司,开辟盐益班,途经湖垛,开始了湖垛人可以坐轮船的历史。民国15 年(1926),湖垛人刘步高兄弟合营开往沙庄的小火轮,与往来益林、邵伯的益邵班接线。湖垛向东有盐益班,向西有益邵班。民国17 年,江北大亨顾竹轩的大生轮船公司开辟了湖泰班,码头在魁星楼处。湖泰班经唐桥、楼夏、黄土沟、兴化的沙沟、兴化城、老阁等地。江泰、大达、大源轮船公司,曾相继开设湖泰班。

洋桥是宣统元年(1909)动工,次年建成,耗资龙洋9600 余元,为民间资本所建,由当时的地方绅士严子和商界首领鲍瑞庵两人监理全部工程。没有洋桥之前,一直靠于家巷渡口往来西塘河两岸。桥的中间一截为活动桥板,设有洋松木做的绞关,机械启动,在当时视为洋物,所以为洋桥。桥板一头高高绞起,来往大小帆船,只要落帆,不用倒桅,就能穿桥而过。每当大船过桥时,人工开启绞关,声势浩大,也是我们儿时驻足两岸看热闹的地方。后来在乔家巷处向河东新建了建湖大桥,改变了中堂巷到河东用浮桥的历史,一座穿街的“大旱桥”横架在西塘河上,是建湖人心里一个标志性的桥梁。

临河南北相通的长街,就是老街中路。县城最早的商场“人民商场”、最早的剧场“人民剧场”都在这条老街上。第一家“新华书店”也在这条街上。那些老字号店铺,基本都在这条街上。夹沟街是人行街,东至洋桥头,西达小虹桥,东西走向,没有什么像样的店面,管氏宗祠在这条街上。当年老街由神台桥到顾家大桥,狭窄石板路的街道商埠林立,太阳在东边露脸,完全遮拦了西边店铺,特别逢年过节总是挤满了人,摩肩接踵。1952 年,从“人民剧场”向南,老街中路全面拓宽,住在街西商户门面房,一律向西缩进20 米,街道中间改用水泥浇筑路基。老街渐渐成了全县商业集贸中心,许多国营个体商店都在这老街上设了营业部。

我家就位居拓宽老街中路北当典的街心。说起北当典,民国时为当铺。民国29 年(1940)11 月初,刘少奇率中原局干部及乌江大队1000 余人,从皖东北到达盐阜区开展工作,途经湖垛镇,住宿于北当典楼上,并在此召开新四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抗战胜利后,新四军第三师枪械所曾设这里,直至成立江淮铁工厂,后又迁到盐城,现已拆迁。

记得那时街道拓宽要拆迁,祖传的高台店面拆光了,在原地盖了一个门面,不足20 平方米,为解决全家人的床位,就向近临叔叔商占土地和高空,向后面、向高处各占了5米,用自家拆迁下来的砖瓦和木材桁条和梁柱建成简易小楼。因为用了西边土地,我家就让出一半门面给叔叔。由于升高会影响后面叔家阳光,所以逼着小楼不能太高,因此小楼横梁的高度不能通过一个大人,多少年间,我们在小楼上,就这样弯腰走过。通过这一拆一建,使我体会到了社会和人情的复杂,丰富了许多记忆。

“湖垛”二字常用谐音“糊涂”,这是人们的口头语。但老一辈人也不会因为生长在湖垛而心里装糊涂。机敏的人、有抱负的人,总该有他的气魄和梦想。

几十年后,我回到小镇,夏日依旧。但小镇变小城,老街变马路,只是不见亲人们的身影。世人何苦被情所困,我便寻找清荫之处,借一荫之清,忘一刻之忧。小小的枝叶,万树成荫,清荫如云。夏之清荫,是一枚小小书签,轻轻地别在我的心坎上。躲将进去,便觉热气散了三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遮蔽的绿荫下,我回味以往,几十年的光阴,我栽下的这些树,留下了这清荫,内心欢喜。走在大树参天的路上,枝枝叶叶交错,遮天蔽日,铺天盖地的清凉扑面而来,一树之荫竟有桃源之感。正如《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写“清荫”,沁人肺腑:“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风景如置睫前。悠悠遥想,此夏非彼夏,时间不曾阻隔纯净的美,如画风景,借了文字,鲜活如昨,历历如镜。

旭日初升,开启了小城富有生命力的一天。绿荫蔼蔼下,当属“闻鸡起舞”的学生和老人。毋庸置疑,今晨最后一缕夜的黑纱定是被读书声冲破的,或是被晨练老人的龙泉剑挑断的——看那学生,一字一句,朗朗上口,神情多专注;看那老人,一招一式,一丝不苟,身姿多庄重多优雅——童颜和鹤发,晃晃悠悠。沿着小巷吃早餐,百无聊赖的感觉,真是天真而快乐。

小城诸多的湖中路、冠华路……当属于打工一族——送快餐的、卖水果的、骑三轮的、修车的、搬运的、扫地的,他们的汗水欢快地在古铜色的肌肤上跑动、翻滚、跌落,“吱吱”地冒起白雾,洗桑拿一般,流汗又何尝不是一种痛快?!当太阳从左肩滑下,他们又把新一轮的太阳扛在右肩。——他们用自己的汗渍,诠释着劳动的美丽。

当然,马路上小汽车,载美眉,低音炮轰走身边蚊蝇。电动车,坐学童,小耳机犹如明星降临。广告牌上,女星搔首弄姿颜值爆表,比比皆是。三轮车身,搬家修锁的大字简洁明快。商场超市,靓女帅男,奇装异服,心旷神怡。大街小巷,长裙短裙,妩媚身姿,长裤短裤牛仔裤,修饰挺拔英气,毛衣与T恤而行,拖鞋和睡衣招摇过市……

入夜,小城被此起彼伏的霓虹灯吞噬了。在肆意闪烁的灯光面前,矜持的月儿也不禁黯然失色。城市总喜欢用风情万种的霓虹灯来修饰,用多彩的颜色来描绘它经济繁华,小城显得温馨可人。烟波浩渺的双湖,清秀幽静的西塘河外滩上,在行走大军中,或全家散步纳凉,或好友慢走谈心,或独行健身,或情侣牵手徐行,一路充满欢声笑语。走累了,找一处石凳斜倚,闭目养神,放松心情,呼吸天然的氧气。世纪公园广场上歌舞升平,那是“大妈”的专利。海鲜一条街,大排档粉墨登场了,啤酒的泡沫,挥动的手臂,咀嚼的腮帮,吆三喝五,猜拳、罚酒,尽享美好的夏日时光。

夜深了,天上星星点点,地上点点星星,小城的每一格窗户里都住着一个小小的夏天——在这新时代,我不急不躁地度过每一天。看着熟悉的景物,品尝着、回味着儿时的味道,走着自己熟悉的道路。回归到这样婉约的小城里,过着慢生活的小日子。夏夜深邃,静而无云,皓月凌空,月光如水,繁星相缀,夏风清澈,寻其可乐,胸怀美梦,一觉到天明。

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面对一切新事物,要感知自我、认知他人、求知世界,去寻求初心中的那份感恩。

猜你喜欢
西塘盐城老街
老街谣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西塘naera良壤酒店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烟雨西塘
老街(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