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志的初心使命与高质量发展

2019-11-19 02:27左健伟
江苏地方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方志时代文化

◎ 左健伟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04)

提 要:进入新时代的地方志,其定位要明确“六姓”,即姓“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姓“社”,要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传承者;姓“中”,要把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姓“实”,要客观真实记录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姓“民”,要为民修志,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姓“时”,要抓住时代主题,体现时代特征。针对目前地方志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当正确认识地方志与方志人的初心与使命,拓展地方志发展空间,推动地方志开拓创新,加快地方志融合发展,提升地方志服务水平,开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国家的整体发展相对应,地方志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新时代。2015 年8 月25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 年)》,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地方志事业规划性文件,其颁布施行,标志着地方志从“一本书主义”向一项事业的转型。

进入新时代,地方志需要对自身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把准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对标找差,研究改进措施,努力开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新时代地方志的性质定位

(一)新时代的地方志要姓“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

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个故事,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如果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地方志事业关乎历史延续、文化传承,关乎当前建设、未来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论是志书、年鉴编纂,还是其他各项工作,都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落在实处。

(二)新时代地方志要姓“社”,要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传承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①。地方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宝贵的思想源泉和最直接的精神纽带。方志学家章学诚说:“史志之书,有裨风教者,原因传述忠孝节义,凛凛冽冽,有声有色,使百世而下,怯者永生,贪者廉立。”②不论是古代志书,还是当代方志,不仅蕴含着尊士、崇德、向善、忠义、孝亲等传统价值,还旗帜鲜明地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反映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和崇高的价值追求。一部地方志就是记载一方水土之上的人和事,就是一方人的精神家园,从中能够读到区域的变迁、生命的阅历和故乡的情怀,不仅保存历史文献,也保存民族的文化精神,使地方志具有史料信息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价值。

(三)新时代的地方志要姓“中”,要把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2017 年11 月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妇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夫妇参观故宫时有一段关于中国历史的精彩对话。特朗普认为埃及文化有8000 年历史,比中国文化更古老。习近平则告知“文化没有断过流的,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③。世界上唯有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其中地方志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中国各种各样志书占中华文化古籍的1/10 以上,是中华文化丛林中的一朵奇葩。两千多年来,地方志代代相传,连绵延续,永不断章,绽放异彩,具有“存史、育人、资政”的功能,发挥了“记载历史,传承文化,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积极作用。打开地方志,一个个鲜活的中国故事,让各地的历史底蕴、人文气息、文化魅力和家国情怀扑面而来,使我们触摸到民族精神之魂,夯实了文化自信之根。我们要大力传承弘扬方志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四)新时代地方志要姓“实”,要客观真实记载历史,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段时间以来,鼓吹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烈形象的错误思潮和行径时有出现,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历史虚无主义”是在特定意义上使用的概念,即特指歪曲、否定中国近现代史、新中国历史、党的历史等错误思潮。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④地方志记录了传承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历史传统的重要载体。“志属信史”,“其间一事一物,皆酌考众书,厘正讹谬,然后落笔”⑤。地方志用全面、客观、系统的资料把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状况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下来,并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新老方志代代相传,赓续文脉,是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不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地方志都担负着占领文化家园制高点的使命,是传承历史的权威使者。

(五)新时代地方志要姓“民”,要为民修志,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⑥。地方志工作首先必须搞清楚“为了谁”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用志书记录群众生产生活,记载党带领人民先后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打造高质量方志文化产品,提供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地方志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自豪感。

(六)新时代地方志要姓“时”,要抓住时代主题,体现时代特征

编修地方志,要立足新时代,记载好历史和现实,特别是要反映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 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记录好,把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连接好,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要融入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内容。要依托地方志资源优势,深入研究、分析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亮点与特色,挖掘城乡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阐释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使地方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党和人民关心的大事上有所作为。对江苏来说,地方志要在“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中有自己的作用和贡献。

二、地方志目前的困难和问题

(一)方志工作新时代高要求与部分地方领导重视不够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方志工作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新时代对地方志工作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有的部门和地方领导注重“热线”工作、“显性”业绩、“眼前”事情,对地方志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一些地方人手不足,财力投入不到位,保障不够有力,影响和制约了地方志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方志事业的广阔前景与方志人信心不足之间的矛盾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史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视史志方面起了表率示范作用,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对地方志作出重要批示。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刚到任就调阅志书、地情书,省长吴政隆多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指示批示,有力推动了地方志工作开展。反观一些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同志,对方志价值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对方志事业缺乏信心与热爱,对方志文化的作用缺乏清醒认识,没有形成内在的、强大的、支撑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互联网信息随意性碎片化特征与地方志系统性权威性要求之间的矛盾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快捷、更生动、更丰富的媒体大量涌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历史片段或截面,甚至还有许多虚假的信息充斥其中,混淆视听。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其纵横结合的记事框架,述而不议的史笔文风,以及政府主导、分编合纂、众手成志的编修程序,使之成为全面、系统、权威的历史性文献。但许多单位没有建立起搜集、整理、保存资料的长效机制,收集的资料质量不高、重要资料不全,特别是对一些决策、文件在形成、制定过程中的资料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搜集整理和归档,无法提供高质量的资料,影响了地方志编修的质量。

(四)人民群众对方志文化需求强烈与方志成果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文化消费能力大大增强,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这些年来,历史书籍热销,历史类影视作品占领荧屏,人民群众历史文化的需求非常强烈。但是地方志工作还没有深度融入互联网形成的社会大平台,新媒体意识不强,不想试、不敢碰、不会用,把存量内容互联网化,把存量变成增量的动力不足,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服务的手段单一,方志文化产品单调、质量不高,守着金山要饭吃。

(五)方志事业全面发展与新时代人才要求之间的矛盾

以江苏为例,全省地方志工作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力量不足、流动困难等问题,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数量偏少,特别是修志编鉴的专家型人才、旧志文献整理的学术型人才、地情研究的通识型人才、新媒体运作的信息型人才、美术摄影的艺术型人才匮乏,一些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与新时代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三、正确认识地方志与方志人的初心与使命

(一)拓展地方志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伊始,地方志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接续中断多年的修志传统,如何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写地方志。而经过两轮新方志的编修,目前地方志已不再是单纯修志编鉴的一项工作,而是“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一项事业。这一事业包含着光荣而艰巨的时代担当与使命追求,概而言之,就是地方志要从围绕自身工作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转变,实现地方志事业的大局化;从单纯修志编鉴向同时多业并举全面发展转变,实现地方志事业的全面化;从依令修志向依法治志转变,实现地方志事业的法治化;从地方志机构修志向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转变,实现地方志事业的社会化;从单一纸质媒体向广泛运用数字媒体转变,实现地方志事业的信息化;从修志囿于当地向把地方志推向全国、走向世界转变,实现地方志知识的大众化、国际化。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对于地方志认识的深化,是地方志走进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二)推动地方志开拓创新

时代在变,形势在变,地方志正是在发展中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让这一古老文化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熠熠生辉,历久弥新。新时代地方志工作,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驱动地方志事业的转型升级。2019 年,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在年鉴编纂上进行了创新,推出了每月一期的《江苏微记录》,形式新颖,紧贴时事,图文并茂,充分展现上个月江苏发生的大事要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大提升《江苏年鉴》为现实服务的时效,作为省情资料分送至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每位嘉宾,受到了一致好评。省方志馆在加强馆藏资料和数字方志馆建设的同时,积极转变服务方式,吸引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到方志馆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仅2019 年上半年来馆参观学习人数就达2650 人次,比2018 年同期增长了5 倍。

(三)加快地方志融合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在智能手机时代,“刷屏阅读”“碎片化阅读”和音频、视频、图片阅读大行其道。但这并非洪水猛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适应读者阅读习惯的转变。传统的出版因为成本太高没办法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去设置不同的版本,但互联网可以做到,从而帮助完成快速阅读或深度阅读⑦。地方志资源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怎样才能站在时代高度,以更矫健有力的步伐迈向未来?关键是将方志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共享的文化成果,引导扩大优质文化消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更加个性化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注入文化动能。“江苏方志大讲堂”每月举办一场,采取网上自愿报名与单位集体组织、现场讲座和交汇点视频直播、省方志馆固定场馆与历史文化地标流动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很好地发挥了省级文化平台在服务干部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自2019 年4 月22日改版后,每天推送一篇高质量史志文章,关注量持续攀升。2019 年7 月,清博指数一跃成为全国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官方微信公众号的首位,最高日阅读量超过1.7 万次。

(四)提升地方志服务水平

历久弥新的方志文化不仅仅是“遗产”,更是“活物”。只有关注火热现实,体悟时代主题,才能实现文化的继承与传承。要始终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观大势,谋大局,学会站在大局全局的高度看问题,摆脱“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工作模式和思维,主动融入时代、融入社会、融入群众,以更具活力、更有飞扬的青春气息,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充分发挥地方志的时代价值和社会功用。近几年,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影印出版《江苏历代方志全书》,编纂出版《江南大运河历史图谱》《江苏艺文志》《江苏名镇名村志》《江苏名酒志》《中国东海水晶志》《中国淮扬菜志》等专题特色志书,组织点校乾隆《江南通志》,特别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与省发展和改革委、省档案馆共同牵头,联合13 个设区市政府和12 个省级部门共同编纂出版《江苏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图志(1949-2019)》;同时基于《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的编纂,出版了《江苏援藏援疆纪事(1994-2019)》,两本书均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基于《江苏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图志(1949-2019)》,省发展和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档案馆、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办,南京博物院承办了“江苏重大建设成就展”,展览持续2 个月,预计观展人数突破60 万人,进一步凸显方志文化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影响力。

当前,江苏地方志事业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地方志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筑牢“为国存史、为党立言、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更好地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不断书写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为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方志时代文化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Development of a battery-operated floatingelectrod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devi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investigation of OH radicals produced in a DC glow discharge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谁远谁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