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圣地 奋斗的人民
——延安脱贫攻坚战纪实

2019-11-19 08:26□刘
中国老区建设 2019年10期
关键词:延安大棚全市

□刘 忠

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延安市最后两个贫困县延川县、宜川县脱贫摘帽,最后6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9.5万人告别绝对贫困,全市贫困发生率降到0.66%。

过去的延安,“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群众吃不饱饭就开荒,不够吃又再开荒,越垦越荒、越荒越垦,形成恶性循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据延安市扶贫局的数据,较长一段时间来,全市农村90%以上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延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而艰巨。大家一致认为,延安作为革命圣地,曾经是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榜样。虽然我们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困难较多,但是我们的干部、群众受延安精神的教育、熏陶,我们不仅不能拖全国的后腿,还应该争取做全国老区脱贫致富的先行者,争取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脱贫。

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及三十多位市级领导干部先后深入到自己所包的县区和贫困村,深入群众调研,与县区领导及干部、群众研究脱贫方案。经过反复讨论、调研,最后综合各方面意见,延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力争到2018年底实现全市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全市上下迅速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之中。

“苹果树上摘下了小车,摘下了楼房。”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延安人民从来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没有停止建设美好家园的努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洛川县委书记遆靠山,经过与专家调查论证,认为在洛川栽植苹果的效益要远远高于种小麦,但开始人们接受不了:“苹果又不能当饭吃。”“多了卖给谁?”“地栽植苹果了,粮食从哪来?”从抓试点开始、延安苹果种植逐步推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宝塔区、安塞区、吴起县、志丹县、延长县、延川县等各县区山地苹果相继发展起来,到目前,全市苹果已经发展到370多万亩,成为延安的一项主要支柱产业。洛川县95%以上的农民从事苹果栽植,洛川90%以上的贫困户,全市40%多的贫困户从事苹果栽植,并因此而脱贫,走上致富之路。有人形象地说,苹果树上摘下了小车,摘下了楼房,苹果树就是果农的银行。

吴起县的自然条件是全市最差的县之一,几乎没有一块像样的川地,到处是光秃秃的山。养山羊曾是该县的重要产业,但它并没有让群众脱贫。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粮农组织的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吴起的生态太过脆弱,不能再放羊了。”吴起县委、县政府在1998年提出了“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木主导,强农富民”的开发战略。消息传开,像炸了锅:“老几辈放羊,怎么现在不行了?”有人干脆跑到时任吴起县委书记郝彪的办公室放话说,你这个县委书记当不长了。

面对压力,郝彪想,无数先烈为了为群众谋幸福献出生命,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我即使丢了官又算得了什么?他好话说尽、道理讲遍,但一些农民就是听不进去,郝彪干脆回了一句:“你们说老祖宗几辈放羊,可你们富了吗?既然没富,就按我的来。”

县委动员干部深入一线,耐心做工作,一点一点地推,吴起县开了全国退耕还林之先河,成为全国第一个退耕还林县。一年以后,中央启动退耕还林,延安全市迅速掀起退耕还林还草的热潮。

短短20年,延安退耕还林1000多万亩,植被覆盖率从2000年的46%提高到80%以上,当年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现在的延安到处是天蓝、水青、山川碧绿的美丽景色。2016年,延安市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探索,延安已探索出苹果、棚栽、养殖、文化、旅游等一系列支柱产业。一家人只要有一两项支柱产业,即可以实现脱贫,并走上致富之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延安针对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当地实际,帮扶干部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户找准产业,并掌握相关的技术。在洛川县,95%以上的农户从事苹果生产,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90%以上的户已建起了果园。

宝塔区、安塞区、延长县的山地苹果,延长县、宜川县的花椒,黄龙的核桃等,都成为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4.5万多户,13.38万人全部发展起苹果、棚栽、养殖等产业。

延川县永坪镇冯家坪赵家河村贫困户王世勤今年养了25只羊,秋后出栏十几只,能卖一万五千元左右;村里安排他当护林员,一年收入一万元;贫困户按规定享受帮扶资金六千元,他又养了20多只羊。王世勤说,党的政策好,我在2018年就脱贫了,再过两年,核桃挂果了,日子会越来越好。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

脱贫致富,延安人民靠的是发扬延安精神。用苦干、实干、巧干换来的幸福美好生活。

老共产党员侯秀珍是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九团的连长刘宝斋的儿媳妇。侯秀珍说,56年前,她嫁到这里。公公从1941年到南泥湾垦荒,直到去世也没有离开这里。她继承公公的好传统,艰苦奋斗,先后被选为村妇女主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世纪之交,她带领村民上山,靠老镢头,让坡地粮田变成林地。如今她74岁了,虽然腰腿都不利索,但还在不停地劳作,多次拒绝女儿接她到城里安享晚年。她说:“南泥湾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我离不开这里。”

在安塞区雷坪塔村,我们见到了全国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万莲工贸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莲莲。她身材瘦小,精神焕发,67岁仍坚持劳动。就是这个瘦小的女同志,38年来,凭着“坚持植树就能由穷变富”的信念,和丈夫一起,硬是靠着一双手,把一个光秃秃的穷山沟打造成林木茂盛,梨果飘香,数万只“莲花鸡”穿梭于林间的富裕家园。

据现任公司总经理、张莲莲的儿媳妇李红卫介绍,公司拥有用材林1700多亩,经济林150亩,鸡舍2800平方米,2018年,仅公司主打的“莲花鸡”收入达500万元。公司带动贫困户30多户。李红卫说,她把婆婆的精神继承下来,一直坚持苦干实干。“现在,婆婆把她的担子交给了我,我只能更加努力,奋斗前行。”

付凡平,全国第十届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9年前,一场大火让18岁的付凡平失去双手后,她试着扣第一枚纽扣就用了两个月。1993年,她看到养羊能赚钱,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3000元买了20只羊。养羊成功,不仅给她带来了收入,更坚定了她创业的信念。1999年,她积极响应退耕还林政策,承包了300多亩荒地,植树造林。2002年,又在县城开了一家手机店。正在她准备大干一场时,一场意外导致丈夫的腿受伤,家庭再次陷入贫困。2015年8月,宜川县被商务部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她在网上注册了自己的淘宝店。10月,“云果飘香”特产专卖实体店顺利开张。随着线下线上销量不断增加,11月她成立了宜川县蒙恩农场农产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并注册了商标“蒙恩农场”。2016年她又积极响应国家旅游扶贫政策,“旅游+电商”形象推广店在壶口景区落户。2017年,她的产品在全省全域旅游培训会上被冠以“火凤凰”旅游品牌。富起来后,她把目光投向残疾人和贫困户,她带动300多名残疾人创业就业,手把手指导60余人注册和开办网店,帮助他们走上自食其力的创业之路。她的奋斗历程是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最好诠释。

“个人辞职事小,影响全市脱贫目标事大。”

2018年3月,延安市委召开全市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市、县区、乡镇的主要领导签署了军令状。军令状上明确写着, “如若完不成任务,我将引咎辞职。”

笔者了解到,延安市各级干部的共同心声是:“个人辞职事小,影响全市脱贫目标事大。”延安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刘景堂在描述各级领导干部在抓扶贫工作的心态时说,“白天在想,晚上在梦,天天在抓。”

签下军令状,安塞区化子坪镇党委书记野根利深感责任重大,回到家,一晚上睡不着觉,特别是沙湾村的现状让他格外着急。

第二天一大早,野根利就来到沙湾村。这个村的很多村民一直在附近油气公司打工,日子过得还不错。但随着油气公司经营状况的时好时坏,村里人的收入变得很不稳定。他一直想给村里发展一个收入稳定的产业。

沙湾村里有一块背风向阳的缓坡地,是建设大棚的好地方。但以前,几任干部都没有做通村里工作。他到了村里,再次说起这事,各种意见还是争执不下。少数在外村租种大棚的人特别支持,但是更多的人不同意,有的人家里祖坟就在这儿,不愿动祖坟;有的人这里有土地,怕大棚弄不好,自己吃亏;也有没经营过大棚的,怕一时挣不了钱;有的人虽知道建大棚有补助,但自己也还要贷些款,搞不好……

野根利磨破嘴皮说不通。一天不行,第二天再去,第二天不行,第三天再去。就这样,野根利已记不得用了多少天时间,最终他用耐心、诚心打动了村民。

46岁的尚女娃家丈夫和一对儿女先天智力低下,家中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个人。在安塞区林业局的资助下,她家修了一座新型大棚,种植的茄子一年收入5万多元。村里的光伏扶贫项目一年下来她家也能分到3000元,加上残疾补助、低保等政策性补助,这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沙湾村的问题解决了,野根利又来到张庄,跟干部群众反复商量,实地测量,落实建设60余座大棚。

如今的化子坪镇,苹果示范园、养殖场、蔬菜水果大棚等产业覆盖了每一个村,全镇所有产业空白户均有了长线致富产业。去年,全镇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9800多元。2017年全镇有贫困户676户;2018年,631户脱贫,剩余45户中,有39户属于兜底户,另6户今年有把握脱贫。

像野根利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全市150多名县级后备干部全部到脱贫一线锻炼, 37000多名干部开展联户扶贫,为1784个村选派了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693个贫困村全部有驻村工作队。

281个村民签字、按手印挽留第一书记

在子长县瓦窑堡街道办,笔者见到了张家庄村281个村民签了字、按了手印挽留第一书记马永涛的恳求书。

马永涛是2016年陕西省建工集团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张家庄村是个深度贫困村,全村耕地人均仅有0.4亩左右。马永涛和驻村工作队积极落实省建工集团制定的造地工程计划,到2018年,新增耕地185亩。

有了地,马永涛又积极想方设法帮助联系产业。2018年,全村试种藜麦25亩,平均每亩收入达到3000元。今年全村种了180多亩,还带动了周围7个村共种了500多亩。

几年来,在马永涛的带动下,驻村工作队、县中小企业局的同志全力配合,积极主动实施,张家庄村路通了,路灯亮了,广场建起来了,大棚建起来了。

马永涛为知识青年出外工作搭桥,帮助贫困家庭子女8人,全县238人到陕建技师学院学习,除免学费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还免收住宿费,另外,陕建集团还给每人每年1500元生活补助,毕业后全部安置就业,真正做到了“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张家庄村26岁的石博博,原来打工,月工资仅2000元。今年在该校即将毕业,到山东实习,月工资即达到4000多元。通过马永涛协调到该村17名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部学费由陕建办承担。

年初,听说集团要调马永涛到陕南扶贫。村民便自发组织起来,写了恳求书,送给县扶贫局长,恳求把马永涛留下来。他们说,“马书记是为我们办实事的好书记,我们舍不得让他走。”

其实,在延安像马永涛这样的第一书记何止一两个。一千七百多个第一书记,三万多名驻村干部,个个都是好样的。

在延长县张家滩镇母生村,村党支部书记李金虎介绍说,“我们村的第一书记白伟君干得正好,第二年春天,县里却要把他调整到其他村。我一听到消息,立刻找到镇党委书记,代表村民坚决要求把白书记留下来。”

白伟君,延长县团委副书记,2015年初到延长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母生村任第一书记。一进村,他就逐户进行调查访问,一个月后,他召开了第一次党员会议。会上,有的党员提出,母生村是延长县的“南大门”,我们已经提了几年,尽早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过去的蹲点干部说了几年没搞成。2015年,县里也没有安排母生村。党员会后,白伟君不停地跑县农工部、新农办、镇党委,两个月下来,县上特别安排增加了母生村。项目一争取下来,他又积极争取早日施工,到10月底,项目完工,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根据群众的意愿,镇党委经过与县委反复研究,将白伟君留在了母生村。

四年多来,白伟君帮助村里修了通村路,硬化了入户路,把水引进了村,安装了170多盏路灯,建起了卫生室,为村里的中小学生争取到助学资金。

李治宏家栽了12亩苹果树,儿子在外面打工,一家三口生活还算是有滋有味。2013年,55岁的李治宏因患脑梗做了开颅手术,欠了将近20万元的债,家庭陷入贫困。儿子和妻子不懂苹果管理技术。白伟君就请来果树专家手把手的现场指导。李治宏妻子王艳说,每次专家到村里,白书记都会早早通知我们。平时,过两天给我们送来化肥,送来修剪工具,他还亲手帮我们修剪、套袋。我们家去年就脱贫了,这都是党的政策好。

目前,该村19户贫困户,除一名80多岁的老婆婆是兜底户,其余已经全部脱贫。

猜你喜欢
延安大棚全市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