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亮
笔者近期遇到一位基层干部,唠起工作时唉声叹气、满腹牢骚,询问缘由,是有几人被上级部门借调走了,担子就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笔者好奇地连续询问了几家单位,发现这种借调并不鲜见。借调可以使干部在不同的工作平台上历练,既能够增加阅历,促进干部的成长,又可以全面了解考核干部。由此来讲,公众理应知晓其中的积极意义,若是全面否定借调,那就有失偏颇和武断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借调衍生出的“机关病”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腐败不容小觑。
不少机关向下属单位借调人员帮助工作,有的一借就是三五年,使本来就人少、工作繁忙的基层不堪重负;有的被借调人员因长期处于“空置”状态,上不着天、下不靠地,身心始终没有归属感,办事往往心不在焉,影响了其思想进步和工作积极性,容易滋生庸懒心理;有的机关在编人员将分内的工作推给借调人员干,影响了机关工作效率,以致人浮于事;有的以“借调”为名,搞“关系借调”“亲情借调”,借调去不一定能发挥多大作用,却能玩出“曲线晋升”的战术,借调不久就可能“实调”甚至升职。
笔者认为,要保持“原汁原味”借调,维护公平公正,才是当务之急。一是要落实编制,按照各单位的实际需求定编,该补的补,及时补齐工作人员。二是加强监督,各单位的人事工作都需要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警惕“机关借调”沦为晋升的潜规则。三是规范制度,严格控制干部借调,对确需调用的,在考核合格后及时办理调转关系。四是要健全体制,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干部人事流动机制,防止“为官不为”、人浮于事的不良作风问题。五是要夯实基础,从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方面向基层倾斜,真正体谅基层的困难,让基层干部工作舒心、生活顺心,打造干事创业平台,创造基层拴心留人环境,让“借调”归于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