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企的高质量发展。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方位、立体化的,不仅指产品的高质量、技术研发的高质量,而且还包括资产管理的高质量等。企业资产管理好比是一个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及时排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使系统良性循环,创造出好的效益;病态的生态系统一般不能及时将“废弃物”排出体外,系统运行受阻,产生负面效应,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高质量发展。这个“废弃物”,就是不良资产。因此,必须注重规范管理国企不良资产,建立健全国企不良资产管理制度,畅通不良资产管理处置通道,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
国企不良资产是指国企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旧产品、无法维修的机器设备、无法销售的库存产品和过时的或剩余的无法使用的原材料,或由于技术升级报废的设备等。通常还包括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产生的呆坏账或投资决策失误产生的投资损失等。目前,国企的不良资产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数量庞大,管理粗放。国企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良资产。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技术改造升级的加大,产生不良资产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从每个企业来看,还不至于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但上千万个企业,累计起来,数目和数量及价值金额相当可观。
大多数国有企业对于不良资产管理的随意性较强,对于价值较大的,会专门存放于露天仓库,或租赁库房存放。对于价值较小或放到地下室,或占用企业办公楼道等,由于粗放式管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
二是缺乏统一明确管理规范。不良资产虽然是国企淘汰报废资产,其性质仍是国有资产。由于不良资产管理处置规范缺位,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由于怕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将这些不良资产露天堆放,等待有权限的机构来处置。一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国有资产意识不强,认为不良资产是废弃物,就随意变卖,变卖收入变成小金库。不少国企管理人员由此承担了相关责任,甚至锒铛入狱。有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不良资产已没有任何价值,疏于管理,导致部分不良资产丢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是不良债权数目巨大,处置难度大。不良资产不仅包括实物资产,还包括不良债权。相比于看得见的不良实物资产,不良债权较为隐蔽。通过笔者这些年对国企不良债权的了解,其问题十分严重,销售了产品收不全货款;提供了工程劳务,收不回的各项费用;部分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收不回投资成本。甚至部分不良债权经过诉讼程序也只能获得一纸空文的判决书。企业面对如此的现状,只能按财务规定纳入呆坏账,成为不良资产,等待国资管理部门清产核资予以核销。不良债权越积越多,上亿企业屡见不鲜,企业的现金流因此受到影响,间接影响到到企业偿还别的企业或个人的债权,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相对于不良实物资产,不良债权管理由于一般没有担保,且形成时间较长,许多已超过诉讼时效,价值评估难度大,导致其很难通过市场化处置。
为了管理好这些不良资产,企业需找闲置的场所存放或租赁场地存放,需要雇佣人员看管这些不良资产。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效益,成为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因此,必须注重和规范管理不良资产。
高度重视不良资产管理,是国资监管部门和国企的责任和义务。资产是资本的产物,是资本在寻求增值过程中运用的手段。在企业运用资本追求利润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不良资产,这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人一样,每天食用五谷杂粮,就会产生废弃物一样。因此企业对不良资产,只有面对,无法逃避。不是一个企业,而且是众多国企都存在。不良资产管理处置不当不畅,必然会影响国企的高质量发展,也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国资监管部门和国企应予以高度重视。
规范管理不良资产,能及时实现不良资产的价值,具有较大社会效益。国企淘汰报废的资产对国有企业使用价值不大,但对其他市场主体还有价值。只有放错位置的资产,没有无用的资产。从笔者多年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来看,国企不良资产在产权交易市场上竞相购买者众多,这充分说明不良资产是有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购买者说可以当做废钢,可以拆配零件,作为其他机器维修使用等等,因此规范和处置不良资产可以最大化实现不良资产市场价值,造福其他社会主体,具有较大社会效益。
规范不良资产管理,可以降低国企不良资产的管理成本,增加企业效益。造成不良资产管理处置不当的乱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国企对不良资产认识不高,思想观念陈旧,总认为新购买的设备、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而旧的淘汰的不良资产不能为企业带来好的效益。其实效益是个综合概念,正常使用的资产创造利润固然是效益,如果减少因管理不良资产而增加的支出也是效益,因此注重规范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对于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无论作为国资监管部门还是国有企业,应树立不良资产仍是国有资产的理念,克服对不良资产管理处置的随意性,减少不良资产的流失风险。要树立不良资产仍具有有社会和市场价值的理念,需加以规范管理。要克服思想上因不良资产是国有资产,不敢处置,造成国企不良资产堆积如山,增加企业管理成本。
一是制定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制度或规定,解决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政策依据不足的问题。国资监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处置不良资产对于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认真调研,全面了解国企不良资产的现状,出台国企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办法,解决不良资产管理处置政策依据不足的问题。1.明确国资监管部门、国有企业在不良资产管理处置中应承担的角色和定位及职责,解决不良资产管理处置主体乱象;2.明确处置原则和环节、方法,保障不良资产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以市场方式处置,充分发挥市场发现价值的功能,实现不良资产价值最大化,杜绝私下交易和暗箱操作;3.加强不良资产管理处置的监督,防止不良资产处置中的腐败或违规操作。
二是国企应根据国资监管部门的规定,细化不良资产处置规定,畅通不良资产处置通道,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应根据国资监管部门的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办法,根据企业实际,细化不良资产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加大不良资产管理,畅通不良资产处置通道,及时处置不良资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既解决不敢处置的问题,又解决乱处置的问题,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大不良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资监管部门对于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和监管责任,鉴于处置不良资产管理对于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将不良资产管理纳入国企的考核范围,每年定期对此项工作开展督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于造成管理处置不力或国有资产流失的单位要严肃追责,保障不良资产及时有序退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