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不是小事,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邓小平早就明明白白地告诉过我们,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特别是思想教育出了问题。
首先看看家庭子女教育出现偏差、误入歧途的现象。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细胞,家庭教育特别是家长示范教育至关重要。但看看现在各家各户都是怎么教育子女的,用事实说话就不言自明了。一是富养子女留下“后遗症”。各家各户作为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早日“成龙”“变凤”,在平日里想方设法“富养”孩子。有条件的这么做,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这样做。结果对孩子娇生惯养,最后宠坏、惯坏。二是独生子女似乎“同病相怜”。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家中六位老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经心呵护,容易养成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的习惯,有的甚至毫无国家意识。三是出人头地,偏走“捷径”,迅速暴富。一些家长不是教育孩子们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而是总想走“捷径”,总想一举成名,一夜暴富,一步登天。为了先出“名”,能出人头地,不管用什么手段,如投机取巧、偷奸耍滑甚至坑蒙拐骗。四是生怕吃亏也不能吃亏。俗话说,吃亏是福。可如今还有多少家长会教育孩子吃点亏不要紧吗?很多家长往往都是教育孩子、告诉孩子不能吃亏,尤其在外面决不能吃亏,更不能受人“欺负”。让孩子从小就养成“霸气”“霸道”的坏习惯,成为“小霸主”“小霸王”。凡事不顺心不顺意都不行,更不可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其次看看学校学生教育偏离主业、不务正业现象。大学为什么就培养不出来“科学大师”?钱学森之问,谁来回答,谁能回答?在大学“一心向官”“一心向商”“一心向钱”的人不在少数,而不是“一心向学”“一心向上”“一心向德”。有些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让孩子成为科学家成本太高,付出太大,风险系数也太大,算来算去不划算。不如“图眼前”“走捷径”“讲实惠”。我认为,在校学生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其本身就是学生,本业主责就是学习。但如今学生在学校里到底该干什么、该做什么,不清楚了,更加糊涂了,反而该干的、该做的没有做好甚至干脆不做。
有些学生在校养成“官气”,成了“小油条”,将校园变成官场。尤其是高等院校在校生考上大学就觉得万事大吉,不用再努力,能及格就万岁,即使不及格也可以“补考”,混个毕业证就行了。因此不扎实学习、不认真读书、不钻研学问;反而一门心思竞争学生干部,挖空心思抢当团干部。只要有了学生干部身份就可重点培养入党,“曲线保研”,优先评奖学金,评优评先可多加分等。学生挂着“官衔”,更有机会与老师们建立好关系,享受额外的“实惠”好处;还可以利用学生干部身份用心经营“朋友圈”,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及其影响力,过分注重人情世故而忽视本职学习,更谈不上钻研学问。
前时炒得很热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年度干部选拔公告》200 名人选,其中秘书机构10 人,命名了一大堆的“正部长级”“副部长级”;有的学生把社团要求给部长、主席发“节日祝福”的消息截屏发到贴吧,被社团成员找上门要求道歉、追责;有的学校社团成员因写错部长、主席名字被要求抄写50 遍,还开大会检查;有低年级学生在群里问“7 号要开会吗”,直呼学生会“杨主席”为学长,被社团领导威严提醒:“杨主席是你们直接@的?”“请各位试用干事以后注意自己身份和说话方式”“我不想看见第二次”;有的学生会“官员”说“党委书记也不敢这么跟我说话”,等等。大学成了官场、势利场,大学生也成了“干部”“领导”“官员”。学生一旦当上学生会“干部”或“主席“部长”,就开始变脸,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前些日子,媒体报道北大清华等41 所高校学生会联合发起《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干部自律公约》。《公约》开头就说,要牢记自己的首要身份是学生,牢记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同时明确提出“不追求头衔、不装腔作势”等“六条守则”。学生会在校园里究竟如何定位,应有什么功能,履行哪些职责,这要十分明确。学生会本是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主要职能是为学生提供服务,代表学生参与学校事务,增进学生福利等。但长期以来高校学生会异化成了官僚机构。学生会“长”歪了,搞“邪”了,方向不正,走错道了。如果在学生会谋得一官半职,有了“头衔”,有了“位子”,戴了“帽子”,在校大学生头顶贵冠,学生变成“学官”,学术成为“官术”,学生学习变为官僚“官气”,那么,这种现象完全是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荣的官本位思想在高校里面的“变种”。
而有的时候,看似“苦口婆心”的教育却充满了铜臭味。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认真组织学生和家长于9月1日晚上8 点准时收看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的《开学第一课》。当时不知有多少家长和孩子早早守在电视机旁准时收看。可是谁能想到电视台准时播放的却是又臭又长的十五六分钟广告。而且广告内容与“开学第一课”没有什么关联,结果激起收看此节目的家长和孩子们强烈不满。中央电视台经营管理中心不得不在媒体上三言两语公开道歉。但这种道歉纯属敷衍了事,看不出真心诚意。
再看看媒体舆论或影视作品的导向问题。媒体充斥着歌星、影星、明星大腕结婚、离婚、再婚、生孩子、出轨、找小三、婚外情,豪华婚庆、赴美生子、购置豪宅、豪车几部、名牌奢侈品等。一点男子汉阳刚血性也没有的人,却被捧为“花样美男”“流量小生”,拜为偶像崇拜。为博眼球,一些人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毁坏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真善美,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迷茫、心理上的脆弱、责任感上的缺失、尚武精神的消退”。未成年人节目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搞得眼花缭乱,尤其是“商业化、成人化、过度娱乐化”,毁害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还有社会公开鼓与呼或严与禁的倾向问题。例如过去大力提倡救死扶伤、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等。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些传统观念或行为举止却被认为不对、是错误的且走向了另一面。比如说跌倒不敢扶,见死不敢救。甚至有的人专干“碰瓷”勾当。再如,为了发财致富,有的人目无法纪,根本不遵规守矩,就是做人都没了最起码的底线,坑蒙拐骗,坑人害人,坑国坑民,丧尽天良。自媒体时代,似乎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扩音器。为了吸引流量,夺得眼球,追求点击率、传播量不择手段。照搬抄袭、胡编乱造、搞标题党,甚至发布庸俗、媚俗、低俗色情图文,严重污染着我们的网络空间和生活环境。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这个“三位一体”的教育对一个人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只有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不断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才容易走在正确的人生轨道里。这些价值的传导看似“务虚”,实则异常重要,决不能掉以轻心,甚至在错误的道路上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