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

2019-11-19 02:28任筱筱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叶嘉莹古典诗词

◎任筱筱

人物名片:

她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受聘于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名单,是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候选人,2019年获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

2018年,叶嘉莹先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给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研究。如今95岁高龄的她,已经归国到南开大学执教了40个年头,累计已捐出了3568万元。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这是她写下的一阙词。她希望,哪怕时间飞逝,自己仍能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莲心穿越了千年,仍然会花开满塘。

1 人生坎坷,却逆流而上

“我从小是关在家门里长大的,所以像荡秋千、跳绳我都不会,我就是读诵诗歌。”叶嘉莹192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传统的书香世家,受家庭的熏陶,她的世界里只有诗书,没有其他任何乐趣。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一下子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她的父亲在战乱中音讯全无,一家人的生活由此变得格外艰辛。1941年,忧劳的母亲被查出体内有肿物,需要西医治疗,在天津做手术时却不幸感染,最终在回北京的火车上病逝。

那一年叶嘉莹年仅17岁,父亲多年不见踪迹,母亲也撒手人寰,只留下她与两个年幼的弟弟,在伯父家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学业,而是考上了辅仁大学国文系后,受业于诗词大师顾随先生,专读古典文学。

片段速写:

命运的不幸没能成为叶嘉莹追逐梦想的绊脚石,那些寄人篱下的艰难岁月也没有磨掉她对生活深切的希望,试想如果她像一些人一样在挫折坎坷中放弃自我,放弃读书,又会是怎样的人生呢?

2 半生漂泊,心系祖国,遂万里孤行

因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专研,在才华和机遇的加持下,1966年,叶嘉莹受邀到美国讲学,将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推向了世界。后来她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聘请,成为终身教授,在温哥华定居下来。

在加拿大教书期间,为了教授完全不懂中文的学生,叶嘉莹不得不重拾已搁置多年的英文。已经45岁的她,不仅要记忆大量的英文单词,还要把古典凝练的中国诗词翻译成英文,一次不行就十次,她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图书馆里,备课到深夜。凭借着天分和努力,她慢慢地能够用英文讲授古典文学中的优美诗词了。

1974年,中国与加拿大建交。离开大陆在外漂泊三十多年的叶嘉莹立马申请回国探亲。在踏上祖国的那一刻,望着魂牵梦萦的故土,她不禁泪流满面,一口气写下了1878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本以为人生终于向着好的方向前行了,却没想到,苦难再一次抓住了她。1976年,她刚刚结婚三年的大女儿和女婿在一场车祸中同时罹难。历经了人世间极致的痛楚后,她彻底顿悟了,“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她要从痛苦中走出来,从“小我”中脱离出来,把余热奉献给国家,交给诗词。落叶归根,她下定决心,回国去。

1978年,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叶嘉莹借此机会,申请回国教学,不久得到了批复,她开始每年假期自费回国教书。

随后的二十多年,她常常孤身一人拖着行李箱辗转旅途,在国内各地高校奔波讲学,这么多年未曾收过一分报酬。直到2014年,因为身体原因她决定定居南开。南开为她修建了“迦陵学舍”,她却卖掉了自己多处的房产,将所得纳入了迦陵基金,又回馈给了教育。

只要上了讲台,她便神采奕奕,逻辑严密,声音清亮,全场丝毫不带停顿,连水都很少喝上一口,这么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她拒绝学生给她搬来的椅子,她说“站着讲课是对诗词的尊重”。

片段速写:

多少人把“爱国”“师德”“热爱”挂在嘴边,却始终未能真正做到,叶先生用她的一生践行着真正的文人的自觉,在中国大陆与西方世界的长期隔绝的时期,她的教学研究活动,为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自她归国执教,40年来已裸捐3568万元,她的自强不息和无私奉献影响了一代代文人学者。

3 生活朴素,内心丰盈,活成了诗

在捐款新闻被爆出后,叶嘉莹先生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开始走进很多人的视野中。但面对这场舆论,在央视采访时,她很直白地说到:我本没有让他们公布,捐了就是捐了,他们校友会说出去了。这样的关注很无聊,很多人眼里只看到了钱,却不懂学问。

她不希望自己因为捐赠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更不希望真正的学问被轻视。她从困苦中走来,很长一段时间,无家无业靠睡走廊为生,如今的身家完全是靠自己一点一滴挣来的。

三千多万捐赠的背后,是她卖掉的房产、所有著作的版税和稿酬,这些毕生积蓄组成的,更是她一直以来极度节俭的生活省来的。这样一位身价千万“出手阔绰”的文学大家,在我们看不到的日子里却过着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生活。

她曾说,自己有诗词为伴,不需要人陪,有一口饭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对于人们争相追逐的名和利,她早已淡然。

《论语》中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一个人生到世界上,在社会中就应该为人类做出一些贡献,孔子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她,是她一生执着追求的理想。

从21岁开始教书,如今已有74个年头,收获了赞誉无数,也拥有了很多头衔,但叶嘉莹却一生挚爱讲台,最不愿辜负“老师”这一身份。她把自己的所有精力和追求,都献给了教书育人和古典诗词研究和传扬。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透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世间所有的生离死别,辛酸不幸,她都一一经历了。但人生百味,苦难磨砺对于她来说,只是一块垫脚石。

“我从各种人生苦难中走出来,还活到了今天。”因为她从不畏惧命运,命运把她放在哪里,她就落在哪里,在哪里开花。

片段速写:

真正灵魂的丰盈的人,一定是简单的,对诗词和教育的热爱造就了叶先生丰盈的灵魂,在当今社会追名逐利的浮躁背景一下,她做到了如陶渊明所说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并用一生努力去做一个“大写”的“人”。

猜你喜欢
叶嘉莹古典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掬水月在手》:纪录片里的叶嘉莹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关注诗词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叶嘉莹
繁花又向天涯发 明月还从海上来——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叶嘉莹先生访谈录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