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智
[摘 要] 纵观《三国演义》,作者写尽人物、战事,但又各不相同,各有千秋,绝不雷同。作者刻画曹操时,紧紧围绕“奸雄”二字,尽情描写,生发开来,写一个不朽的“奸雄”典型。他既是一位旷世英雄:具有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的才能;同时又是一位乱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奸邪诡诈,玩弄权术。确是“奸”的完美,“雄”的時尚。
[关 键 词] 曹操;典型形象;三国演义
[中图分类号] J821.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252-02
那是一个战火不息的年代
各路诸侯蠢蠢欲动
世界舞台上的角逐
谁说得清帷幕何时升降
胸怀韬略的曹孟德
早早地打算一统天下
挟天子以令诸侯
用丞相的职位行使帝王的职权
古今赞叹曹氏非常人
——“奸”得完善 “雄”得时尚
一部《三国演义》,场面何其之大,人物何其之多,这何其大的场面靠何其多的人物来完成,而这何其多的人物又是多么的完美时尚。
曹操便是这完美时尚人物形象中典型的典型。
提起曹操,对中国人民来说,可谓家喻户晓。一听说曹操的名字,让人们想起的第一感觉便是唱响戏台的那个白脸奸相。其实不然,历史上的曹操确是位了不起的人物,确能称得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出现具有先声夺人、一鸣惊人的效果。刚出场就大显手脚、大动作配于大人物。在众人一片哭声中,唯曹操独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体现了一种遇事不急、遇难不危的将者风度,并能亲自实施行动。只身一人,佩带七宝刀一口,径入虎穴,怎奈“东风不与曹郎便”。纵然如此却奠定了他不平常人生的基调。他确是能臣,更是奸雄。他的奸是能臣之奸;他的能,却又是奸臣之能。能达到奸的程度,奸达到能的水平,奸与能的和谐统一,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奸相曹孟德。
曹操是个极其复杂的形象,作者却更有意识地突出他的“奸雄”,把他的“奸”写得极其完美,把他的“雄”写得极其时尚。
一、曹操的“奸”
(一)曹操的“奸”在残暴不仁
当曹操计败逃命时,路宿于其父结义弟兄吕伯奢家时,吕氏为了款待他,磨刀霍霍向肥猪,奸猾的曹操却因一句没头没尾的话语,便大开杀戒连杀八口。路遇吕伯奢却以推诿,进而杀人灭口。此时曹操却振振有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至此,白脸奸相便十足地映入读者的心中,这时他的行为罪恶动机与唯我主义的灵魂又都暴露无遗。
(二)曹操的“奸”在阴险狡诈
驾驭权术又是曹操的一大特色,作品一开篇就写到曹操假装中风,无中生有诬告其叔父。还设下圈套嫁祸于人,借王垕之头稳定军心,并假作仁慈,假装好人,假惺惺地对王垕说:“汝妻小吾自养之,汝自无忧虑也。”如此假仁假义,众人皆感齿冷以寒。第一个与曹操为伍,对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性命之事秘而不宣的陈宫,他也要妄加杀害,临杀前,仍然表演假戏片断:“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被迫到墙角别无选择的陈宫为了家小只能坦然面对死亡,这时他支“起身泣而送之”,并言:“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怠慢者斩。”真是猫哭老鼠——一曲何其动人的慈悲交响曲。面对俘虏张辽,劝其投降,刚烈的张辽不从,也不畏其言语性命威胁,破口大骂曹操。此时,他被激怒,亲自拔剑要杀死张辽。但刘备、关羽极力相劝,之后他立刻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并亲释其缚,“解衣衣之,迎之上坐”。他又如此完美地掩饰自己的怒行,如此完美地掩饰自己狭小的胸怀,奸猾得一如“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令人瞠目结舌,不得不叹服罗先生的高明。为了挽留忠义勇猛的关羽,不惜答应三个条件,但反过来却又设计欲败坏关羽名声、欲令关羽由于妇人而造成兄弟不和,令关羽与刘备兄弟不是,死心塌地地事曹操,为己所用,其间所做手法隐蔽阴险狡诈。
(三)曹操的“奸”在实用主义
当他需要人才帮助自己打天下的时候,他会虚心纳士,但当他功成名就时,或当他自身权益受触犯时,他便会闪电似地变脸,会不择手段地残害人才,诸如“孔融、许攸、娄圭等”功臣在为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时,皆以嫌忌杀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至此也表露无遗。
(四)曹操的“奸”在欺诈之术
在“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中,用能言善辩的阚泽反衬了欺诈之深的奸相。一向矜持自高的曹操不自觉心虚地退了一步又一步,以便引出阚泽更多的话,以求找出破绽。而沉着冷静的阚泽点出问题要害所在,使曹操信服,最终导致赤壁战败。但从中看出曹操确为老谋深算,老奸巨猾,确是“奸”得非常完美。
(五)曹操之“奸”在能屈能伸
看一阵东风,尽烧曹操船只,令曹操带着残兵败将仓惶而逃,他那极其历史影响的三笑一哭,那令人不知所以然的一笑一败,一败一笑,确非奸所不能也。在毕容道上,遇到关羽,知道力敌不过关羽,便不顾面子当面奉承:“将军深明《春秋》”,夸关羽智勇双全,才备兼备,义胆忠心,遇恩图报等,哀求关羽高抬贵手,让一生路。义重如山的关羽,看落魄的曹操,看惶惶的曹军,看皆欲垂泪的军士,云长心中不忍。众军下马皆拜求,故旧张辽纵马至眼前。昔日曹丞相待己不薄,现落魄不堪,苦苦哀求。如此一来,圣人便忘了汉贼奸相,放过曹操一马,才使曹操今后有鼎立的机会。
以上种种迹象,看出作者颇费心思塑造奸相,且能使这奸相让广大读者接受、欣赏、赞叹,因为他“奸”得完美。
曹操一生其奸无比,但仅仅有完美的奸,还不能算为真正的曹操,他能成为《三国》中不朽的形象,还在于他“雄”得时尚。
二、曹操的“雄”
(一)曹操的“雄”在正確的英雄观
在他人所熟知的“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冑”里,曹操以诚挚的情怀,主动走近刘备,谈古论今,指点江山,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目标明确,亮不遮掩,傲气十足。谈吐骄横,胸怀广阔,见解独特,不愧为“三国”风流人物之一二。
(二)曹操的“雄”在用人的恢宏气度
曹操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坚守“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信条。在任天下之智力、争天下之归心的过程中,曹操不曾因人而异,对待投降者,他既不计前嫌,也不抱试试看的态度,而是与原班人马一视同仁,量才放手而用,得益颇大。在官渡战役中,亲自前往迎接张绣,不计前嫌,封他为扬武将军。后来还结为亲家。在此战役中,张绣果然立了大功。自此,他也得了礼贤下士的美名,也得了个恢宏气度的美誉,许多名人谋士也向往至极。
(三)曹操的“雄”在严明的法治
曹操制定的军法,他能够以身作则,率先执行,出兵攻打张绣时,适逢麦子成熟季节,沿路百姓见兵而逃,不敢割麦,曹操告谕百姓,严申军法:“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百姓乐不开交。不想他自己乘马正行,田野中飞出一鸠,将他所骑之马惊入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操即叫来行军主簿,让他处分自己的踏麦之罪,主簿问:“丞相岂可议罪?”操答:“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于是拔剑欲自刎,众人急救。有人以“法不加于尊”来说服曹操,终于“割发代首”。如此一来使全军知道了法纪的严肃性,培养了军队的法纪观念;同时一反“法不加于尊”的传统,表明了军法面前人人平等。于是全军无不懔遵军令。
完美的曹操,时尚的曹操,乐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无论什么时候他都相信自己的能力,无论什么时候都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坚定的信念。到了晚年曹操不但没有感叹年华流逝,青春不再,反而还是乐观镇定,确非奸雄所能也。有诗为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代奸雄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其曲折而辉煌的人生,更是他完美而时尚的形象。
纵观长达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不难发现作者所写人物、战事多不胜数,而又各不相同,各有千秋,绝不雷同。看那不尽的人物中,作者又突出曹操、诸葛亮、孙权、刘备等。刻画曹操时,作者紧紧围绕“奸雄”二字,尽情描写,生发开来,写他的奸诈狡猾、凶狠残暴,写他的机智顽强、雄才大略,写他一个不朽的封建统治王者的典型。所以毛泽东有词赞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读至此词,仿佛眼前浮现了三国时代的曹操,他正豪情万丈,傲气十足地扬鞭催战马,逐鹿在南北,正放眼四海,百折不挠地运筹帷幄,扭转乾坤;他正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地描绘江山,泼洒墨汁——一代奸雄“奸”得如此完美,“雄”得如此时尚!
参考文献:
[1]王理.《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再探讨[J].北方论丛,2000(2).
[2]戈宝栋.《捉放曹》评析[J].中国京剧,2007(3).
[3]李开周.曹操绕圈和乔峰走路[J].青年博览,2009(21).
[4]李谷鸣.从几出曹操戏比较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3(4).
[5]徐传武.《三国演义》与史实[J].阅读与写作,1995(4).
[6]王玲.论《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5).
[7]杨成进.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4).
[8]李中琴,杨祎.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再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8).
[9]王作宾.浅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二重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5).
[10]黄高松.奸兮雄兮 是也非也:曹操形象分析[J].才智,2009(21).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