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瑜
[摘 要]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是建设一流湾区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在大湾区战略中,教育必须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调整专业布局结构、坚持开放、国际合作,为湾区构建高端引领的、创新型的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其中,国际合作办学将成大湾区学校合作的四大重点趋势之一。基于此,对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分别从合作的重点及合作的层面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化合作模式的建议,培养粤港澳大湾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同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262-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下文简称“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要加快大湾区建设要求,促进国际化办学,扎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适应新时代、新产业、新技术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把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作为建设大湾区的优先领域。建设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的作用,鼓励三地的高校开展合作交流,推进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科技水平建设。同时,要推进粤港澳的职业教育,加强在培养师生交流、技能竞赛方面的合作,并且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是解码“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一把“金钥匙”。因此,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有赖于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
然而,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发展也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困境和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为影响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本文将主要围绕影响大湾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未来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工作经验,阐述在大湾区背景下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几点浅见。
一、大湾区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大湾区的建设将促进职业教育的配置布局、专业设置和国际合作方式的转变。第六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重点提出:粤港澳大灣区将建设世界区域性高等教育中心和国际化教育基地。让教育推动国际视野人才的培养和促进科技发展,要通过围绕“新时代、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更好地推动大湾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和融合发展。
2.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研究员提出:“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是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的关键推动力,是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深度参与全球化竞争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自身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区域性高等教育中心的战略选择。”香港学者、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校长吴清辉表示,“国家教育发展需要多元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三地教育合作提供了难得良机。”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表示:“要力争到2035年,基本构建起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大湾区高等教育共同体,基本建成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国际教育示范区,提升大湾区在全球化时代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表示:“推动大湾区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应呈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标世界一流;突破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在‘一国两制框架和中央政府领导下,加强思想观念创新、统筹协调创新、法律政策创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湾区教育生态系统。”
目前,大湾区教育拥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聚集世界知名高校和领先学科,具有基础扎实、类型多样、国际化等独特优势。面对国际竞争及挑战,优化整合粤港澳人才建设工作已刻不容缓。
二、大湾区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虽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和突破,但是,办学体制、观念差异和政策障碍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它们的进一步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管理体制的差异,内地学校普遍由政府主办或管理,港澳地区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办学体制的差异,广东学校受体制约束限制较多,客观上制约了开展灵活便利的合作交流;
(3)学制设置和就业方式上的差异,对粤港澳学生的交流学习也造成不便。
2.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个独立关税区”的特点,这对各自特色发展是难得的优势,但对职业教育集群的实质性合作而言却又存在不少障碍。
3.存在国际化与本土化资源的整合问题。大湾区教育合作加速,需持续保证师资质量与办学自主性,保持自身的自主性和办学特色。
4.缺乏明确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专业布局与未来大湾区发展不相匹配。
5.职业教育必然在生源和人才市场方面将面临严肃挑战和巨大压力。可见,每年大湾区内有达数十万人次的职业教育毕业生,这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大湾区在建设过程中劳动力供应紧张的问题。
6.大湾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还需要进一步引入国际标准。
三、大湾区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解决办法和对策
1.要破解上述这个难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办学特色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各国和地区间都面临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特别是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竞争。因此,我们要建立国际视野,在人才培养上,要遵循国际标准,加大企业参与力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上,要实现从国际教育到全球教育的价值转向。
2.新时代背景下,要彰显文化自信,全力支持大湾区在教育领域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全面对接、引入世界顶级教育资源;要借鉴世界名校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同时,须着重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起紧密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机制,按照国际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着力培养粤港澳三地建设紧缺的和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职业人才。
3.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大量跨国公司涌入,职业教育毕业生也必然会面临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因此,职业教育要建立全球视野,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应具有跨文化适应能力、国际理解能力以及外语能力等。
(1)在教育教学上,要以国际化标准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师资队伍;
(2)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要遵循相关国际标准。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经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办学,建立专业教师互访制度,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3)在企校合作上,由于企业将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技术发展和转移的进程加快,这必然导致新的职业岗位不断产生,即使是传统职业岗位的科技含量也不断发生变化。就此角度而言,职业教育发展应密切联系企业,加强与地方龙头企业、支撑产业企业及著名企业的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双赢局面。近年来,我们在国际合作办学上主要是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现代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关键在于能否按照现代企业的岗位标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要加快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社保、医保、教育等方面的同等待遇,著力解决合作办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师资交流、学分和学历学位互认等政策性障碍,需要从体制机制角度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此外,高校在国际创新中心建设中还要积极利用独特的优势,减少创业者、政府、企业等交流的瓶颈,建立开放性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人才,利用跨学科优势实现专项研究新突破,切实把大湾区内的教育办得人民满意、世界一流,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
5.处理好国际合作办学中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办好大湾区国际合作办学这件大事的前提条件。大湾区国际合作办学除了应遵循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规律外,还要研究把握港澳与内地合作办学的特殊规律,并在实践中遵循。
6.要开展形式多样、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文化交流,如:开设各种论坛、讲堂等,更好地增强合作共赢意识,共享祖国繁荣富强。
7.要与美国、英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企业、高校、政府机构合作,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构建智慧城市级教育框架,推动大湾区智慧创新产业与国际化接轨。
8.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瑞士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引进先进的职教理念;探索针对大湾区产业特点的跨校、跨境、校企人才培养新机制等。
9.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办学,需要政策突破和实践创新。同时,也要充分吸收其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发展的成功经验,并主动适应大湾区建设的实际需要和特殊性,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为中外合作办学和国家教育现代化提供新鲜的经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0.要进一步以开放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创新的举措,全方位链接更高层次的教育资源。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争创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
总之,随着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大湾区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我们在大湾区开展国际合作需要在教育中尊重差异、广采博纳、求同存异、贯通中西,才能融合成培育人才的新鲜文化土壤,使其滋育生命个体,也才能够在全球化的今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何诚颖,张立超.国际湾区经济建设的主要经验借鉴及横向比较[J].特区经济,2017(9):10-13.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