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育英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艺术类高职高专英语公共课教学,针对专业艺术院校学生轻视文化课尤其是英语课的普遍现象,通过近六年艺术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饱满的热情、行之有效的方法感染学生、引领学生,进而潜移默化地将艺术生人文素质培养和提升推进到位。
[关 键 词] 言传;身教;内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20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母校北京八一中学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由此可见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笔者就职的艺术类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担负着服务全院不同艺术门类和专业学生的需要,所开设的课程基本是以全面提升艺术生人文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名艺术院校英语专任教师,如何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利用人文学科特点,在英语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开拓更广阔的世界观,建立和强化更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在比赛促学中贯彻落实教师的服务意识,并在第二课堂学生的自我展现中延伸和深化这两个教育基本点,正是契合艺术院校公共课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根本要求和内涵。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在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中提升艺术生的人文素质。
一、言传:利用英语课程的特殊便利性,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培养和强化民族文化自信心
网络时代下的年轻人,资讯获取渠道广泛且便捷。在眼花缭乱的各种媒体的强势冲击下,年轻人热血激进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容易被各种表面现象迷惑,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加之艺术院校的学生学风上多重专业、轻文化,常常忽略文化课对完善个人知识结构的重要性,缺乏文化课之于自身人文素养提升和熏陶的正确认识,因此对文化课严重缺乏兴趣。尤其是大学英语课程,更是英语基础弱的艺术生甚感头痛的一门必修课。
面对以上的实际情况,英语课上如果单纯地进行语言技能练习,显然是不符合学生需求的。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具体情况,从东西文化角度的异同入手,在教授英语语言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用中国的眼光看世界,從而在文化差异中找到民族文化自信心,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日常教学中,在使用必修教材的同时,适当穿插选材于中国日报英文版等英语学习网站上的视频和报道——英国小哥看“两会”、英国人眼中的中国茶文化、风靡美国的中国美食、中国第一夫人的衣柜、上海迪士尼乐园中的中国元素、极具浓厚中国神话色彩和浓郁东方画风的动画片《大鱼海棠》英文版故事和创作团队介绍等。类似这样的补充教材,从政治、饮食文化、服饰、旅游、影视方面入手,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和我院开设的各专业方向,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听讲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中国民族文化在国际上日益扩大的影响力。学生在讨论中领略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意识到中国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日益重要的位置,自然而然地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大一新生在学习必修教材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大学生活后,看完课上补充播放的《我为什么选择耶鲁》原版音乐剧形式的耶鲁大学宣传片后,反应相当强烈。有这样的反应,自然是由于新生从原先对新的学习环境期望过高到身处其中发现落差而形成的失落感,到与国际顶尖名校不可企及的距离感为引爆触发的。然而,这暴露了青年人看待事物的态度和自我定位存在的问题,也恰恰是教育的最佳切入点。通过表达对学生这种反应的理解和接受,及时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奋发进取、提升自我,创造未来的务实态度、向上的精神和开创的勇气,并且坚定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民族自信心,正是时机。
事实证明,学生面对任课教师的辛勤付出,深切地感受教师满腔的职业热情和殷切希望,对教师产生的好感和信赖也与日俱增,更加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指引。当然,这也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几乎每次课都要补充课外的教学内容和亮点,制作新的课件,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然而,当看到更高的抬头率,听到更多自愿参与到讨论中来的声音,作为当教师怎能不为只是多付出点耐心便能收获学生的向心力而倍感甜蜜和满足!教师的爱国精神、职业道德,这样的人文情怀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浸润,必然能在无形中给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产生影响和熏陶。
二、身教:利用校外各级英语赛事,在英语技能比赛中贯彻和落实服务意识
如果说公共课教师在面对不同专业学生时,在大课堂上对学生的影响面有一定广度,那么通过辅导个别优秀学生参加英语赛事,对帮助学生个人建立良好服务意识的人文素质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作为一向被认为文化素质较低,英语基础薄弱的艺术生,走出校外参加英语技能比赛简直被认为是自不量力。但是本着开阔视野、加强交流、以赛促学、重在参与的原则,每一年,我们英语教研室都会组织全院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写作、口语比赛,例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英语口语高职组选拔赛、“外研社杯”英语广东赛区写作比赛、岭南杯英语写作比赛等。就拿广东省岭南杯英语写作大赛来说,我们从一开始的只积极参与到近两年的多名选手连续荣获二、三等奖,我院能在众多参赛的高职高专院校中脱颖而出,与我们英语教研室的全体英语教师为学生所做的倾情服务是分不开的。
岭南杯写作大赛有个特点,从首届的“我的中国梦”到往后的“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再到“海之路 丝之梦”“开放·创新”和“新时代我的梦”,几乎每一届主题都与时政相关,英语写作难度不小。单就每次进入复赛之前的主题作文辅导,就倾注了辅导教师极大的耐心和无偿服务。从初稿的写作框架要求,到二稿的题目确定和段落间逻辑、到三稿的句法和用词,再到定稿的校对,短短一篇600字的文章,经过多次来回的精细打磨,每个参赛学生都收获良多;更别提教师为选手参加复赛和决赛需要提前做足的各种准备——习题辅导、两分钟演讲和现场问答辅导,细致到出场时得体的着装和妆容。有时选拔到的参赛选手,不一定是自己教学班上的学生,但经过两个月的密切接触,新接手的学生除了英语写作技能上的快速提高,更多的是对教师周到的服务和细心的辅导充满了赞赏和感激!当看到学生领奖时的喜悦笑容,当听到选手抱在一起庆祝时的欢呼声,作为教师怎能不为多付出一点爱心就能帮助收获奖项和进步倍感欣慰和自豪?教师周到的服务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这样的人文情怀在备赛中细密无声的渗透,必然能在行动中给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带来榜样力量。
三、内化:利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自我展现中延伸和深化教育基本点——民族自信和服务意识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和英语技能大赛,是我院基础教育部和各教研室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展现教学效果的最好时机。在每次院级大赛到来之前,笔者根据所担任教学班(舞到表演、主持播音、编导、服饰设计)的专业特点,从一开始的宣传、鼓动、启发以及提供与英语课程有关的参赛节目形式,如英文诗歌朗诵、英文歌曲小组伴奏演唱、讲演英文小故事、英语朗诵歌伴舞、英语歌曲手语版演绎、中國歌曲英文填词编舞等,到组织各教学班的初赛海选、到复赛时的节目调整,再到决赛前的服装租借、节目的最后打磨细排,无不需要与学生进行多次短信互动、电话落实和课后面谈。这期间,有学生组队参赛期间因缺乏自信放弃的,有因为节目合并需要不同系部、不同专业学生沟通和协调的,有参赛队伍过于庞大需要安排统一时间组织排练的,有对决赛结果感觉不公平、不满意而抱怨和沮丧的……面对这种种琐碎却不得不及时处理的细节,每一年、每一届、每一次活动、每一桩事,都反映了师生之间共同合作、相互融合的良好关系,更体现了学生自发参与、敢于挑战、自我服务、懂得承担的受教结果。当看到学生见面亲切问好时,当收到学生节日热情问候、微信朋友圈频繁点赞和私信时满满的信任,作为教师怎能不为只是多付出一点推动就能收获师生情谊和学生的自我成长倍感温暖和生机?艺术类高职院校艺术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这样内化落地赋能,必然不是一句空话。
综上,当每一位教师能在日常工作中点点滴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饱满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身良好的服务意识,与学生建立强有力的情感纽带,带动学生使之内化形成美好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质,这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这更是艺术高职公共课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任务。笔者正是以多年一线英语教学实践,深深地印证了“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人文的精髓是浸润”这句话。
参考文献:
[1]罗红,任朗颖,童丽玲.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实践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2]郭燕玲.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设想[J].太原大学学报,2008(2).
◎编辑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