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

2019-11-18 01:44倪江忠刘婷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8期
关键词:导论课程体系岗位

倪江忠 刘婷

[摘           要]  尝试以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三个模块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创了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群)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专业(群);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150-03

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同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简称实施意见),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现状

美国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源地,从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第一门创新创业课程——新创企业管理开始,至今有1800多所高等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2200多门,已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英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致分两大类:一类是“为创业”课程(DO),一类是“关于创业”课程(ABOUT)。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新加坡,已逐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发展正如火如荼。

(二)国内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从国外引进课程体系,如KAB课程、SYB课程。从国外引进的课程体系一般只是培训项目的一部分,课程体系不完整,且游历于“国家教育体系”之外。二是自主开发课程体系,以南京大学为例——在创业教育方面,开设了“创业平台课程”“行业课程”,以及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就业创业的“嵌入式专业课程”。三是短期讲座形式的课程,这些课没有固定的教学标准,授课内容也因为不同的人讲授而差异巨大。

国外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已趋成熟,而国内大多数高校却依然只有专业教育这支“正规军”单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则像“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好在《实施意见》已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号枪”“集结令”。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广东交通职业学院为例

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实施意见》总体目标提到:到2020年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本文尝试从实施意见总体目标中“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出发,构建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群)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广东交通职业学院为例。

(一)构建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普及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学校在2012年即提出了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双创教育纳入学校的《“创新强校工程”发展规划》和《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学校结合高职学生群体的特征与培养要求,明确提出了学校双创教育的“双125”目标,即,使100%的学生具备基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知识,20%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潜能,5%的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学校根据“双创”教育改革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建立了“普及化—渗透化—专门化”阶梯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学校双创课程体系如图1。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创新创业普及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知识,在学生内心种下“火种”,采取“必修+通识选修”模式。必修课为创新创业基础和创业就业指导,共2学分;通识课程共4类,即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交通行业类、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不少于2学分,其中創新创业类课程必选1学分。创新创业类课程有创意思维概论、创新思维导论、创新思维方法、思维导图、创新创业概论、企业家精神等;同时引进创新创业“在线开放课程”,如超星尔雅、智慧树,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极大地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确保覆盖率达100%。

(二)构建以分类施教的创新创业再教育课程体系

遵循大学自身职业规划,构建以分类施教的创新创业再教育课程体系。大学一年级面向全院开设创新创业精神教育,在学生内心种下“火种”,大学二年级以专业或者专业群体开展创新创业知识和特色教育,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种”,让它燃烧成“火苗”;大学三年级重点培养那些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群体,让不愿意熄灭的“火苗”激情燃烧成“火焰”,照亮世界,分类施教创新创业再教育课程体系如表1。

同时,还可以配合技能大赛、专业实践等活动进行培养。对于那些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潜能的学生,可通过让其参加通用或专业实践活动、课堂学分转换等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潜能,比如专业技能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科研项目申报、专利培养计划、挑战杯、攀登计划等;对打算创业的学生,开展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计划训练,比如不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各类双创讲座论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实验班等;对于那些已经创业的学生,开展创业风险、创业管理等教育,并设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提供系统辅导培训、全程指导;对那些成功创业的学生开展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创业融资与风险管理等教育。

(三)构建结合专业(群)的创新创业特色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或创业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新思维、新实践和新突破,这个基础就是专业。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拓宽基础,强化实践,所以每个专业应该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开展以结合专业或专业群的创新创业“特色教育”,真正掀起“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高潮。

1.分析专业群面向的岗位群,寻求每个岗位创新点

各高职院校可以按相关原则将学校现有专业进行组群,然后面向专业群开设专业群导论课程。笔者所在学校经过三轮专业结构调整,按照以“职业岗位相关、技术(技能)基础相近、专业基础相通”为主、以“资源共享、行业业务相连”为辅的方式进行组群,组建7个专业群:土建工程专业群、汽车专业群、轨道专业群、水上运输专业群、机电装备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和物流运输与经贸管理专业群,形成“三路引领,两翼发展”的专业群整体布局。如汽车专业群就是技术基础组群为主行业岗位组群为辅,水上运输专业群产业链组群为主技术基础组群为辅,轨道专业群行业岗位组群为主技术基础组群为辅等。面向7个专业群开设专业(群)导论课程、轨道专业群导论、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土木工程导论、工程机械专业导论、汽车专业群导论、新能源汽车概论、信息技术专业群导论、数字媒体导论、机电装备专业群导论、水上运输专业群导论等共14门。各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导论课程上讲授专业(群)面向工作岗位、岗位工作任务,让学生发散思维讨论就业岗位群体中每个具体岗位、岗位工作任务,挖掘岗位创新点,梳理工作任务,优化工作流程等,抛砖引玉,为学生未来工作埋下“火种”,开创以专业群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如物流运输专业导论可以开展物品配送流程、配送创新对话、配送员服装、配送车辆创新交流讨论等活动。

2.以专业群面向行业、学科或技术,寻求创新创业项目

另外,各高职院校可以面向专业群开设“专业技术前沿”选修课或必修课,为寻求专业面向的行业、学科或技术寻求创新创业项目,这也是本研究重点和难点。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在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中加入“专利申请”相关知识,从而为专业开展专利创新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效果显著。2017—2018学年工业设计专业师生成功申请外观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又如汽车专业群以汽车改装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融入“巴哈大赛”。2017年我校汽车与工程机械学院学子在巴哈大赛(乌兰察布站)获得全国职业组第一,总成绩二等奖的佳绩。面向专业群开设的技术前沿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将大大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3.以机电装备专业群为例开展专业群特色创新创业教育

以笔者所在学校机电装备专业群为例:在大学一年级学习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和机械基础课程后,融合“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开设“机电产品创新设计方法与程序”“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而此时大部分人内心正有一颗要点燃的“火种”;大学二年级学习完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单片机技术与应用和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此时可能有的学生“火种”未能点燃,有的可能已经点燃,所以此时最好的选择是分方向:对有创新的学生继续融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展“电子产品创新设计”,其他学生可以开展“创新工作岗位(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岗位创新)”,对其进行岗位创新教育;到大三,对创新继续保持热情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开展“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电子产品创新设计”“专利知识”教育,也可以开设“机电产品人机工程设计”“机器人创新设计”,对最后这群拥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引导、帮助和支持学生创业。

三、小结

本文嘗试构建了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群)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职业教育有自身特殊性,侧重技术技能教育,而创新教育重在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不是创业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差异,所以各专业(群)如何利用自身创新平台、协同育人平台和校企合作等有利条件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如何充分挖掘专业群或专业群面向的岗位群开展岗位创新以及专业群面向的行业、学科或技术开发创新创业项目成为各高职院校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也是本研究难点所在。

参考文献:

[1]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5(9).

[2]雷朝滋.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经验汇编[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7.

[3]焦烈,王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45-46.

[4]梁蔚.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5]童晓玲.研究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导论课程体系岗位
数据科学导论课程设计与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A Study of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 Case Study of Cohesive Devices in an English News Report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