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艳
摘 要:社区的和谐稳定是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前提,城市社区因人员复杂、流动人口多、居民需求不断提升而带来诸多管理难题。位于河南新乡的某城市社区,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为民服务,求实求效,为新时代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社区 城市社区治理 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
位于河南新乡的某城市社区,居民构成复杂,治理难度大。社区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为民服务,求实求效,形成独特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打造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样板工程”,为新时代创新城市社区治理,回应群众关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和经验借鉴。
一、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城市社区出现的新特点,互联网时代的新问题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多项变化的交叉,使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迎来新机遇、面临新挑战。
(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是吃得好、穿着得体、住的舒适、生活的体面,更重要的需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六个方面。在六个方面的要求中,以民主为例,城市社区居民最关心的并不是政治民主、选举民主,而是发生在社区、发生在身边,常常被基层管理人员认为是“家长里短”的小事情。小事不小,一件件“小事”,却涉及了社区居民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监督权。居民在这些方面的民主诉求非常强烈,维权的诉求越来越多,权益的表达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伴随社区居民民主意识的觉醒,社区管理者怎么样把民意纳入制度化的管理之中、纳入正常的管理渠道和平台上来,不能让诉求无序释放和漫溢,防止形成群体性事件,这就给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果对诉求回应不及时,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情况。
(二)城市基层社会出现新特点
当今社会人员流动性非常强,农村出现空壳化,城市到处是陌生人,即便同住一个小区,甚至同住一座楼宇,门对门不相识,缺少交流沟通,没有互动交往。在城市社区里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人员“异质化”。社区居民构成复杂多样,既有体制内的公职人员、时下流行的“社会精英”,也有在社会底层疲于谋生的人。他们对权利的诉求、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党和政府的要求都不在一个层次,怎样通过创新社区治理尽可能多的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合理需求,就成了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互联网时代带来新问题
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表达方式、参与方式到维权方式,互联网给城市社区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一个城市社区,甚至每个楼栋都可能有“微信群”,这些“微信群”可能是生活群,也可能是维权群,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诸如幼儿园中小学的入园入学、垃圾中转站的选址、水电气暖的供应、物业服务等问题,都会在群里面进行发酵。因此,互联网在改变居民生活的同时,也成了群体性事件的“火药桶”。一个“小火苗”就可能引爆一个舆论场,不少群体性事件就是通过“微信群”的串联很快爆发起来的,这就叫“防不胜防”。不难看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不仅是实体的,还有虚拟的,不仅是线下的,还有线上的,给城市社区管理者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二、河南新乡某城市社区创新社区治理的探索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最小细胞,是各种矛盾的聚焦点、各项任务的落脚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凝聚点。社区治理的好坏、服务居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的“温度计”,是体现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晴雨表”。成立于2013年8月的某城市社区,是河南新乡城市社区中的后起之秀。社区将职能定位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教育群众”,以“拥有一颗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的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群众才能把我们当朋友,当亲人”为服务箴言,先后获得市级荣誉22项、省级荣誉24项、全国荣誉5项。
(一)党建引领、多方参与,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该社区一方面以高质量社区党建引领高质量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干部的榜样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有力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着重突出社会协同,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桥梁作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机制日趋规范完善。自2013年成立以来,社区两委就对群团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建立了多个群团组织,成立了多个工作阵地,先后建成了紫郡书画院、常青藤图书馆、社区篮球场、门球场、儿童乐园等多个活动阵地,从组织建设、阵地建设、经费保障以及活动开展等多方面推动群团工作顺利进行。社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为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搭建平台,汇聚合力,更好地服务于党政工作大局,服务于社区建设。
(二)以民为本、解民之忧,做到民生保障全方位
社区管理者始终视居民为“上帝”,以居民为中心,想居民所想,做居民所需,探索出独特的治理模式:“开发小区——建成社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服务群众——保障民生——党委放心——群众满意”,做好民生保障的生活、政务、文化、信息、志愿、配套“六项服务”,使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立足基层、结合实际,打造服务群众新平台
社区是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社区优质周到的服务是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社区坚持立足基层、结合社区实际,全力打造服务群众新平台,以“五项教育”“六个创新”为抓手,既突出特色,又力求实效。
1.抓好提升群众素质的“五项教育”
以如火如荼的社区红色教育凝心聚氣;以积极向上的社区主题教育提升居民文明素质;以寓教于乐的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以形式多样的社区法治教育培育居民法治意识;以精彩纷呈的社区女性教育发挥“半边天”作用。
2.加強社区服务群众能力建设的“六个创新”
建成社区法庭提升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能力;建成社工服务站提升社区建设专业水平;开展家事调解提升矛盾化解能力;建成公益基金提升社区综合保障功能;建成民兵队伍提升社区治安防控实力;建成微型消防站提升社区综合防灾能力。
三、对新时代创新城市社区治理的思考
基于上述时代背景和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新挑战,河南新乡的该城市社区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无疑为新时代创新城市社区治理开了一扇天窗。“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思考新时代创新城市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新时代创新社区治理,应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质量党建不仅引领高质量发展,城市社区的高质量党建也可以引领高质量社区建设。
1.注重在党建体系建构上出实招
比如,2013年该社区大党委成立,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社区建党委、居民小区建党支部、楼栋建党小组的三级架构。
2.注重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见实效
如建立社区、驻区单位、物业公司、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五方协商机制;党委书记负责社区,党委委员负责大网格,支部书记负责小区,支部委员党小组长负责楼栋,党员负责家庭的五级负责制;鼓励两新组织党建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小区党支部负责人担任物业服务处服务总监,加强互动交流,凝聚发展合力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等。
3.注重在党员示范引领上出成果
着力激发党员当先锋、做表率:一是分类管理有组织,把党员找出来。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活动,建立六大类党员台账;二是分层施教有培训,使党员能起来;三是分工合作有作为,让党员动起来。重点发挥离退休党员共建共管的参谋智囊作用、在职党员办公室之外的示范表率作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联系沟通作用、困难党员扶危助困的支撑推动作用;四是分众服务解难题,让党员站出来。培育人人创先争优、人人积极作为的意识;五是分享业绩有评议,让党员亮起来。开展民主生活会和党员年终双评、给每位党员干部写亲笔信、开展“三优三创”活动。
(二)新时代创新社区治理,应坚持社会协同,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长效机制
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完善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推动“三社”互联互促互动,更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可以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社区群团组织积极作为,突出服务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形成多方联动、集聚合力的良好局面。
(三)新时代创新社区治理,应坚持居民参与,充分激发社区居民自治活力
“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新时代城市社区应注重完善社区居民自治体制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居民自治实践活动,靠不断创新的实践活动凝心聚气,形成“城市社区是我家,人人都要爱护她”的主人翁意识和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让社区居民自觉将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社区可结合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节日的内涵,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载体,引导社区群众共治共享。该城市社区就先后成功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近百次,基本做到了活动周周有、次次新;社区还围绕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先后开展多项主题活动,有效地凝聚社区正能量,传播社区好声音。
参考文献
[1]【“社会治理”系列点评】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气象站”,预知民情解民忧[EB/OL].(2017-11-06)[2019-08-03].http://sh.people.com.cn/n2/2017/1106/c383500-30892513.html.
[2]朱树彬,张书林.论领导干部讲政治的理论意蕴[J].学习论坛,2017,33(11):18,22.
[3]陈越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N].中国社会报,2017-10-16.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EB/OL].2017-06-12.http://www.gov.cn/zhengce/2017-06/12/content_5201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