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娜
【摘要】一年级学生面临着学习朗读这个关键任务,但许多学生在入学前养成了不正确的朗读习惯。因此,教师可以从拼音、语境、语感等方面矫正学生的朗读问题,实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朗读教学 问题 策略
一年级小学生面临语文学习中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任务——朗读课文。朗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師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口语阶段进入正规书面语言学习的过渡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一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把指导学生“学说普通话”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作教学中的一件大事来抓。
一、一年级学生朗读中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朗读时因为不能掌握恰当的朗读技巧,往往存在顿读、唱读、拖腔等问题,教师在教学指导中也往往存在方法不当、指导不力等现象。
1.顿读
顿读是学生朗读时比较常见的问题。学生朗读过程中,不会进行正确的停顿和断句。比如一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课文《金木水火土》,很多学生会把它读成“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这种情况跟学生词汇量不多有一定的关系,但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纠正,长此以往,学生就容易养成顿读的习惯。
2.唱读
唱读,是指学生用同样的调子读课文。这种问题在学生齐读的时候更容易出现。不管是什么内容、什么文体的文章,都用相同的调子来读,没有轻重缓急,没有抑扬顿挫,读课文时,课文的韵味和意境全无,让听者听得也很不舒服。
3.拖腔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声音不干脆,把词语中最后一个字的尾音和朗读中最应该一带而过“的、了、着、过”等字音拖长,就会影响情感的表达。比如把“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中的“星”“旗”“的”字音拖得太长,就无法表达出少先队员面对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内心的自豪感。
4.方言影响
不少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说的大多都是地方或家庭色彩比较浓的普通话。受方言影响,孩子在朗读课文时容易出现很多声母(比如n和l,f和h)、韵母(比如ong和eng)区别不清,前后鼻音不分等情况,这显然无法达到“正确”朗读课文这一最基本的要求。
5.语气不自然
每学习一篇课文,教师们总会要求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但一年级的孩子还不能理解什么是“有感情”,怎样做到“有感情”。所以,朗读时常常出现语气不自然,重音落位不准,语调过度夸张等情况。如,过度地重读“的、地、得”“着、了、过”这些助词;又如,本来应读降调,却读成升调。
二、一年级朗读教学的指导策略
1.学好拼音,规范发音
要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让学生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这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前提和基础。一年级是学说普通话、积累规范语言的起始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汉语拼音,还要在每册书中学习到大量的生字新词。因此,从汉语拼音的学习开始,教师就要规范教学每一个字母的发音,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对于每篇课文中安排的生字,要舍得花时间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尤其是前后鼻音、轻声、儿化等容易读错的字音,更应该着重指导练习。
2.示范朗读,培养语感
教师的范读是学生模仿和学习朗读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跟自己的语文老师学习读课文,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所以教师的范读在低年级朗读指导中意义重大。听过于永正老师课的人都知道,于老师非常注重课堂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尤其喜欢用字正腔圆、入情入境的朗读去感染孩子,去引领和纠正孩子的朗读。他说自己备课时总是先备朗读,“不把课文读得入情入境,不走进课堂”已经成为他的一条教学准则。
3.结合语境,体验技巧
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结合语境给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让学生知道停顿、轻重、语气等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恰当的停顿,能让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白玉盘”重读,才能表达出孩童的天真可爱。“天/阴沉沉的。”通过对“阴沉沉”的重读,生动表现大雨即将到来时的天气变化。“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我正忙着捉虫子呢!”通过读好问号和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来表达人物不同的心情……
4.实践活动,促进运用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对事物的新鲜感持续时间不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动脑筋,在朗读实践中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比如,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或邀请家长参与,进行家庭诵读比拼等,这些活动既能培养朗读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并掌握朗读的技巧。
5.日常检测,整体达标
现在不少学校在每学期都会安排一次学生朗读技能测试。这种做法有效促进了教师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训练和指导。但也有不少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舍得在指导学生朗读上花时间,而是选择在技能测试前搞临时突击训练,这样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容易引起学生对朗读的抗拒心理。其实,如果教师能从主观上重视起来,自觉把学生的朗读技能测试纳入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在预习检测、课堂展示、单元过关等环节自然渗透关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检测,一定会事半功倍。
新课标关于朗读的目标(第一学段)是这样表述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到第三学段则表述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到“能用”,仅仅一个词语的变化,体现的却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中间需要语文教师,尤其是一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朗读的重视和有方法、有步骤的指导。只要大家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坚持下去,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