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君
【摘要】 目的 分析PDCA循环护理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及对降低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未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100份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 另选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后的100份临床资料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工作质量评分、医疗器械发放合格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医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清洗与消毒质量、包装质量评分分别为(95.4±2.3)、(95.1±1.9)、(96.8±2.2)、(96.3±2.7)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89.3±3.5)、(87.9±2.3)、(91.5±2.6)、(92.1±2.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疗器械包装、灭菌物品、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液浓度的合格率分别为97.0%、96.0%、97.0%、94.0%, 均高于对照组的82.0%、85.0%、90.0%、82.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1/100), 低于对照组的8.0%(8/1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毒供应室实施PDCA循环护理可以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 提升工作合格率, 这对于降低院内感染有积极作用, 建议在消毒供应室进行推广。
【关键词】 PDCA循环护理;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院内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6.110
消毒供应室是院内感染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 PDCA循环护理是近几年临床中比较适用的一种护理模式, 其主要是通过制定护理计划, 并实施循环管理, 实现对工作质量的持续控制[1, 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PDCA循环护理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及对降低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现将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5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室未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100份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 另选2016年2月~2016年5月本院消毒供应室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后的100份临床资料为研究组。所选的临床资料均完整无残缺情况。本研究获得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具备实施条件。
1. 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 按照消毒供应室的一般要求和制度展开护理管理工作。研究组则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制定护理计划 依据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实际以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制度标准制定护理计划。同时要求消毒供应室人员参与讨论, 分析并提出消毒供应室以往工作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以此作为制定消毒供应室护理计划制定的参考要点, 提出有效的护理改革方式。
1. 2. 2 实施 依据所制定的护理工作计划, 有监督小组监督执行工作人员的落实情况, 分别对医疗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等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实际工作过程中, 采用按责分配方法, 重新规划岗位设置, 依据岗位制度要求各岗位工作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以及岗位职责实施工作, 全面落实消毒供应室工作计划。
1. 2. 3 监督检查 监察小组每隔30 min对各个岗位进行1次巡逻监察, 每日进行大抽检, 进行全面监察1次/周, 讲评1次/月, 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日常工作中是否落实相关的计划, 并设立奖惩制度。
1. 2. 4 持续改进和处理 每个月以及每个季度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指出不足和缺陷, 同时肯定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 针对不足和缺陷再次提出整改标准, 后期依据新的护理计划继续实施护理管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工作质量评分, 应用自制的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评量表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展开评价, 本评量表包括医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清洗与消毒质量、包装质量4个项目, 每项评分为0~100分, 分数越高代表工作质量越好。比较两组的医疗器械的发放合格情况, 包括医疗器械包装、灭菌物品、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液浓度4个方面。统计并比较两组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医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清洗与消毒质量、包装质量评分分别为(95.4±2.3)、(95.1±1.9)、(96.8±2.2)、(96.3±2.7)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89.3±3.5)、(87.9±2.3)、(91.5±2.6)、(92.1±2.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医疗器械发放合格情况比较 研究组医疗器械包装、灭菌物品、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液浓度的合格率分别为97.0%、96.0%、97.0%、94.0%, 均高于对照组的82.0%、85.0%、90.0%、82.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1/100), 低于对照组的8.0%(8/1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010, P=0.0170<0.05)。
3 討论
近几年, 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 医患纠纷不断被曝光, 这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医院感染引起的, 控制院内感染已经势在必行[3-7]。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医疗器械管理、环境管理、清洗与消毒质量、包装质量评分分别为(95.4±2.3)、(95.1±1.9)、(96.8±2.2)、(96.3±2.7)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89.3±3.5)、(87.9±2.3)、(91.5±2.6)、(92.1±2.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PDCA循环护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管理、总结等几个步骤, 能够有效针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 从而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医疗器械包装、灭菌物品、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液浓度的合格率分别为97.0%、96.0%、97.0%、94.0%, 均高于对照组的82.0%、85.0%、90.0%、82.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之后, 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工作合格率上涨。PDCA循环护理模式用于消毒供應室工作, 实现了对回收、分拣、清洗、消毒、包装等每个环节的环节控制, 同时由监督小组进行巡逻管理, 进一步强化了环节控制[11]。结果显示:研究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1/100), 低于对照组的8.0%(8/1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之后, 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提升, 工作合格率上涨, 那么由医疗器械不合格引起的院内感染数量将得到显著控制。
综上所述, 在消毒供应室实施PDCA循环护理可以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 提升工作合格率, 这对于降低院内感染有积极作用, 建议在消毒供应室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振华.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8):263-264.
[2] 蔡玉香.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10):195-196.
[3] 陈美槐.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3):80-82.
[4] 彭典典.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降低手术器械感染率的影响. 医疗装备, 2018, 31(19):77-78.
[5] 郭琦, 常静. PDCA循环模式在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11):72.
[6] 姚晓霞, 林坚. PDCA循环护理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及对降低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31(24):160-162.
[7] 梁昭, 叶劲松, 李伟, 等.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降低手术器械感染率的影响效果.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8(9):131-133.
[8] 黄彩凤. 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5, 36(6):107-108.
[9] 张萍. PDCA 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11):272-273.
[10] 陈文毅.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 现代医院, 2014, 14(6):119-120.
[11] 王文红. 浅论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重要性.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10):600-601.
[收稿日期:201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