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桑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也是高中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但是高中生物内容有些抽象、理论化,要求学生要先识记才能够更深层次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采用讲授的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又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生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生物呢?文章是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出的一些总结。
关键词:导课;生物课堂;有效性
一、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 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 因此,充满情趣的导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的气氛和节奏。
在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的学习中,笔者考虑到这节内容枯燥,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如果一开始就纯粹地讲授知识点,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厌倦,因此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课:“同学们知道泰国最出名的是什么吗?(学生答:人妖)人妖是男的还是女的?(学生答:男的)那人妖是怎么变成的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介绍:男孩从小服用雌性激素,抑制男性生殖器官的發育,一般有十多年的服药期。十多年后,男性生殖特征逐渐萎缩,而女性第二性征日趋明显。人妖的寿命一般都不长,四十岁左右为正常死亡年龄。他们的青春年龄只有二十八岁。(学生惊叹)人体内除了有性激素外,还有哪些激素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接着板书“通过激素的调节”,从而将学生引向新知识的学习。
注意力是学生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导课虽然重要却不能冗长,否则虽然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耽误了课堂时间,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因此,导课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课:“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随处可见,但是你看到过植物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吗?那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的呢?”另外,贴近生活的导课也能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
例如,在学习“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一节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课:“同学们知道细胞的最外面是什么结构吗?(学生答:细胞膜)同学们见过细胞膜吗?怎么确定细胞膜的存在呢?(学生思考)其实鸡蛋的蛋黄部分就是一个细胞,轻轻碰触完整的卵黄表面,可以感受到它有弹性,用尖锐的物体挑破它,黄色的浆液就流散出来。也就是说,那层包裹着黄色浆液的透明薄膜就是细胞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回家可以自己做一下实验,感受一下细胞膜的存在。”可以说,笔者用一个饶有趣味而又贴近生活的实验,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语言幽默,融洽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
富有幽默的教学,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必修二“受精作用”这一内容时,笔者告诉学生:“受精前,精子要经历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卵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精子会由于体力不支而丧命,只有体格健壮、生命力顽强的精子才能够顺利找到卵细胞。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有多少个呢?4亿个左右。但是最后进入卵细胞的只有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是由那个优秀而幸运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那4亿个兄弟姐妹中的幸运者、优胜者。”虽然有点夸张,但依旧鼓舞了学生,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时,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一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个问题,在讲到这一知识点时,笔者突发奇想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昨天中午我儿子吃了海带,结果今天拉臭臭时我看到他的便便中有未消化的海带条,那么请问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我儿子自身的能量吗?(学生回答:不是。)”因此笔者进一步解释“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这一问题。
在学习“通过激素的调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时,因为主要涉及到的是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都是一些要识记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因此学生显得有点无精打采。在介绍了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后,笔者趁机说道:“那边那个趴在桌子上的同学此刻肯定是甲状腺激素过少,所以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比较低哦。”学生哄然大笑,那学生也不好意思地抬起头继续听课。在学习了“性别决定方式”之后,笔者开玩笑说:“受精时女性只提供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提供两种类型的精子: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精子。那么将来生下来的小孩是男孩还是女孩主要取决于谁呢?当然是男性了!所以众多男生们,以后你的老婆要是生了女孩,不能怪她,只能怪你含Y染色体的精子跑得不够快,不够健壮!”
三、巧用生活化的比喻,使难懂的知识通俗化
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生物学知识有些是微观的,对于他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学生学习起来就觉得有困难。通过比喻能够把深奥抽象的事物和知识浅显化、具体化,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物品来比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比喻法就成了日常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光合作用的练习中有题目提到,“在光补偿点时,植物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叶绿体消耗的CO2量大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很多学生对这句话不理解,他们认为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所以上述那句话是错的。对此,笔者作了这样一个比喻:“一棵植物体好比你们的家庭,你们的家庭中赚钱的是你们的爸爸妈妈,但是他们赚的钱除了供自己花销外,还要供给整个家庭使用,所以当你们家庭的收入等于支出时,你们爸爸妈妈赚的钱肯定比他们花的钱要多。光补偿点时,对于植物体整个个体而言,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但是一棵植物体并非每个成员都在‘赚钱(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光补偿点时,一棵植物体‘赚钱的细胞,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供自身生命活动利用外,还要供应给植物体这个大家庭的其他成员也就是其他部位(如根、花、果实等)来消耗利用。故在光补偿点时,植物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叶绿体消耗的CO2量大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如此比喻,使抽象的东西生活化,教学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又如下面这道习题: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通过体液定向传送到靶细胞并对其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低,但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
C.激素只能在体内作用
D.激素不能被细胞重复利用
很多学生会选择A选项。为了解释激素不是定向传送到靶细胞的,笔者打了这样的比方:“假设段长就是某种激素,你们这些同学中持有智能机的人就是他的靶细胞,那么段长是一下子就冲到你们班级,抓住某某同学吗?不是的吧,段长是一层楼一层楼地巡视,有发现玩智能机才逮住某同学的吧!因此,激素是从内分泌腺分泌出来后,随体液运输到全身,有碰到它的靶细胞才与之结合而发挥作用,而不会定向运输到靶细胞起作用。”
四、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问题
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提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可见生活教育,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了“免疫调节”之后,笔者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这一年龄层的孩子基本上一生下来,就打了乙肝疫苗。那么乙肝疫苗注射之后,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可以永远抵抗乙肝病毒的侵扰呢?”引导学生分析记忆细胞的定义,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有些记忆细胞记忆的时间长,有些记忆细胞记忆的时间短,以及抗体浓度在机体内随时间的推移会出现逐渐减少的情况,从而得出打完乙肝疫苗之后并不能终身免疫,在今后的生活中依然要注意饮食卫生。
又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的时候,提问学生:“如果将来你找的另一半的兄弟患色盲,那么你们在生育孩子的时候,考虑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才能使自己的孩子不患色盲?”虽然社会进步了,但是很多地方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特别是老一辈想要男孩的依然是多数。“在座的女生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万一因为生了女孩而被公公婆婆责怪,是要忍气吞声还是据理力争?如何为自己辩护呢?你们可以从男女的性染色体组成入手,分析他们所产生配子的类型,女性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而男性能够产生两种配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如果含X染色体的精子活力强,那么它与卵细胞结合的概率就比较大,生女儿的概率就高一些,反之,如果含Y染色体的精子活力强,那么它與卵细胞结合的概率大,生男孩的概率就高。因此,生男生女取决于男方。”在学习了“其他植物激素”之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在超市买了一个还未成熟的木瓜,怎么做才能尽快地吃到香甜可口的木瓜呢?”在细胞膜功能的学习中,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死细胞的细胞膜就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教师可以请学生们用家里的蔬菜来设计实验验证,如把青菜泡在冷水中观察冷水的颜色;水煮青菜,观察青菜汤的颜色。
参考文献:
[1]王 荐.生物学教学的“生活化”[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29-30.
[2]何海辉.浅谈比喻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120.
[3]林 霞.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