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兴
摘 要:文章立足“五大课堂”,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两个方面阐述了进行挫折教育的意义,探讨了解决挫折教育的四大策略和方法,即讲清道理,培养学生磨难意识;设置情境,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持之以恒,培养学生意志品质;适当惩戒,提升学生耐挫能力。由此让学生做一个耐挫之人;做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做一个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挑战的人;从而达到“培养幸福的现代中国人”的目标。
关键词:挫折教育;策略;惩戒;五大课堂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人的终身伴侣,一直陪伴你走到生命的终结。”江泽民说过:“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发展,学生应该懂得控制和调适自己,保持乐观、自信的情绪,否则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难以承受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的打击。我们学校是传统文化特色学校,以德行教育为基础,我们的五大课堂分别是:“专注好学·充实人生”的学科教学课堂、“品读经典·光亮人生”的经典诵读课堂、“知书达理·智慧人生”的知行国学课堂、“焕发精神·拓展人生”的活力跑操课堂、“感恩一切·健康人生”幸福三餐课堂。笔者认为在学校的“五大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一、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对中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呢?
一方面,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代社会是充满挑战和竞争的,涉世未深、稚气未脱的当代中学生常常会遭受挫折和失败,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致使我们的学生消极颓废,郁郁寡欢,轻则影响健康,重则危害生命,酿成悲剧。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
另一方面,这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能;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能够让学生具有乐观、自信的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挫折教育,学生能尽快摆脱挫折压力,解除紧张情绪,取得心理平衡,增强个体解决问题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实施挫折教育的策略
那么,我们如何凭借“五大课堂”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讲清道理,培养学生磨难意识
一方面,讲道理。“知行国学”课堂中有很多的经典名句可以在思想上树立磨难意识。《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荀子提到“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的,俯拾皆是的国学名句真正地说明了挫折经验对人的影响甚大。同时,挫折永远与你相随,人生中处处充满曲折、坎坷、痛苦与灾难。
另一方面,摆事实。我们以“学科教学课堂”为抓手,一是讲别国“挫折教育”制度。比如,在心理健康课上,讲日本川崎阳光幼儿园一年四季让幼儿赤身裸体锻炼,劳其筋骨;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为亿万富翁,但却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挣钱;印度也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以饿其体肤。这些国家的做法,无疑给我们的学生以深刻的启迪。二是我们举名人例子。比如,在语文学科课堂上,我们讲述沦落天涯的疯子尼采、血泪中长大的瘸腿诗人拜伦、诞生在棺材架上的孩子安徒生、命途多舛的文学家苏东坡、在苦涩的爱河中浸泡的诗人海涅以及悲伤欲自杀的世界青年文豪高尔基;在政治课上我们讲屡战屡败的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在化学课上,我们讲,连丧三妻的化学家霍夫曼等。通过以上的例子,学生们都深刻地领悟到了哲学家培根所说的“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这一道理。三是我们举一些我们身边的反面事例。比如,在政治课上,我们讲由于一些年轻人心理素质差,缺少对挫折的深刻认识,走上了逃避、冷漠、固执、离家出走之路,甚至上吊、跳楼,走上了不归之途。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举证,学生们的磨难意识、挫折意识慢慢形成了。
(二)设置情境,强化学生的挫折教育
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的情境,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需要在事后给学生说明,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学生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笔者利用一切时间、一切机会,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挫折、体味挫折,以便更好地面对人生挫折。
在“学科教学课堂”的班会课上,开展了“假如竞选失败”“今天我分家”“怎样解决生活难题”“假如我成绩退步了”等操作互动,以提高其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在“活力跑操课堂”,我们也人为地设置了呈现挫折感的活力跑操的情境,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我们没有让学生做广播体操,而是在烈日下跑操1000米,甚至有时还要加练。面对设置的这样的情境,我们没有犹豫,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用一颗坚持的心让学生忍受磨难,成为一个耐挫能力很强的人。
在“经典诵读课堂”,笔者让我们班的一名叫石丹的学生担任领诵员,负责节目的编排与指导工作。为什么笔者给她这个机会,设置这样的情境?笔者想更好地磨砺她。她父亲已故,妈妈离开了家,只能在叔叔婶婶家生活,平时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一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样的学生明显缺失了一些东西,不敢去想,更不敢去做,尤其是面对有挑战性的事情。然而当重任在她肩上时,却把她的潜能也发挥了出来,她大胆了,心扉也放开了。她去优秀传统文化中挑经典,通过反复比较,她居然选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长诗作为诵读的主体,配上音乐,配上舞蹈。面对这陌生的课程,面对个别同学的冷嘲热讽,面对同学一遍又一遍的质疑乃至推倒重来,最终她负责的经典诵读的展演在她的坚持下演得十分出色。从此,她封闭的心灵开花了,她面对困难不再退缩了。后来还有一个小插曲,笔者班上有一位学困生,别人不肯帮他,因为他固执而又懒惰,面对这样的情境,石丹同学主动请缨,做了这位学困生的師傅,面对这样一块顽石,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她没有退缩。因她的主动顽石也动摇了,那位学生在各方面大有起色,正是由于她的成功,她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和赞赏,于是性格变得开朗起来,我们现在时常看到她桃花般明艳的笑容,时常听到她小溪般清亮的笑声。
(三)持之以恒,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心理互动的一部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意志表现为决心、恒心和毅力。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途,绝不是一直充满兴趣和乐观的,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要有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有坚持到底的恒心和百折不回的毅力。
在“学科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比如,笔者给教学班的学生规定,每天必须写日记,进行“道德长跑”。一开始许多学生给笔者的回答是:不会写!于是笔者教给学生方法,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并逐步高要求发展。第一天,哪怕是一句话:“今天我到江阴市长山中学读书。”;第二天,写两句话,介绍自己的同桌;第三天,写三句话,介绍自己的同学;第四天,写四句话,介绍各科老师。以此类推,几个月下来,学生的日记就到了每天600字了。正是通过此项训练,他们的意志增强了,面对着不会作文这个“挫折”,不也就解决了吗?
(四)适当惩戒,提升学生耐挫能力
“惩者,以正其心也”,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犯过失的责任追究,让孩子去承担错误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在赏识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与骄是很多家庭抚养孩子的方式,这样的孩子“没有缺点”,谁也说不得,一说就跟你急,就离家,就出走。教育是讲究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一味地强调谆谆教导式的说服教育,和风细雨,极可能会纵容孩子,也会使教师在教育手段上变得“软弱”起来。“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有了规矩,必须有违背规矩后的惩戒,要让孩子为违规付出代价,他才会知道规矩的重要。确实,现在我们的学生“缺钙”,现在的教育“缺钙”,在新形势下,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惩戒是相当必要的,对我们学生的耐挫能力是不无裨益的。
其一,笔者采取“将功补过”的方法。学生违反了班规校纪,他就要将功补过,为班级做好事。如为班级义务拖地,擦黑板,帮班级扛纯净水桶。再比如,在“感恩一切·健康人生”幸福三餐课堂,我们会让该学生做值日桌长,负责全桌学生的全程管理,如分餐、分汤、打汤等。
其二,笔者采取“以柔克刚”的方法。记得有一次,两学生闹矛盾,两个人互不退让,缺少宽容之心。笔者会依托“知书达理·智慧人生”的知行国学课堂,让学生从国学经典,如《论语》《孟子》《大学》《弟子规》中寻找到这种做法不佳的依据,并让学生给全班同学进行讲解。通过长时间的看书,寻找经句、理解经句、感悟经句,学生从老祖宗那里找到了自己的错误,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历练。
其三,笔者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如在活力跑操时他旷操了,我们罚他跑规定的圈数;在学科课堂,他没有完成作业,让他补完,不给他推脱的借口。
历史的暖风呼唤挫折教育的永恒,时代的春风昭示挫折教育的内涵,个性的需求拥抱着挫折教育的回归。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敢于面对痛苦,敢于面对挫折!
参考文献:
[1]杨武平.教师,请高举起惩戒教育的戒尺来[N].太原日报,2006-03-14(11).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朱玉泉.教育至尊:中华教育经典[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
[4]盧惠斌.教育:在三维向度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关于办学理念的终极价值定位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8(1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