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首要任务。这表明了我们党整治这一顽瘴痼疾的坚定决心。结合工作实际,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总体上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在一些地方、领域仍然表现突出,顶风违纪现象仍有发生,反弹回潮的隐患压力犹存。
(一)贯彻落实“喊口号”,令不行、禁不止
个别领导干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甚至在上级多次督促下仍然置若罔闻,影响政令畅通。比如,2017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由于某区牵头负责的部门推进落实不力,未按照要求于规定时间前出台相关实施方案或意见,被市城管委通报工作滞后,仍未重视,导致文件出台时间严重滞后,被全市通报批评,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少数单位在工作中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仍然存在,文山会海问题未得到有效根除。
(二)层层加码“搞政绩”,重“留痕”、轻“留心”
个别单位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不顾客观条件树立过高目标,还层层加码,导致基层存在造假应付的部分视角;个别单位要求工作过度留痕,缺乏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大搞“材料政绩”、做表面文章。比如,某区某村的党建类相关资料共有86本,其中,区级部门要求基层党组织准备的台账或者需要公开公示的资料14本,占16.3%;镇通过考核等方式要求准备的资料66本,占76.7%;村为完成工作自创台账6本,占7.0%。镇要求准备的66本资料中,有47本属于镇党委未对上级工作要求认真思考、消化,“上下一般粗”地将工作延伸至村一级,导致村一级为迎接检查专门制作资料,不仅占用大力时间,且资料质量不高、内容重复、流于形式。
(三)监督检查“装样子”,缺担当、少作为
个别领导干部对具体工作止步于“圈阅”,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置了工作机构,下发了红头文件,便坐等总结材料。没有事中督查、事后验收,把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权力当做“鹅毛笔”,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比如,1998年,某镇设立自然保护区,2011年,某道路规划项目位于该保护区内,由于森防、农业、环保等单位管理人员未能完全履行职责,没有及时报告相关项目侵占保护区土地,导致该项目侵占保护区实验区面积41.81亩,造成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又如,某街道辖区内一建设项目在装修施工期间,主管部门和街道开展综合巡查工作不扎实、不到位,未对其是否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核查,导致未能有效发现和制止安全隐患问题,此后,该项目发生较大燃爆事故,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
(四)服务群众“推拖绕”,门好进、事难办
个别干部在接待、服务群众时,漠视群众利益和疾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无动于衷、消极应付,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推诿扯皮、冷硬横推,对群众态度简单粗暴、颐指气使。比如,某区级部门在处理某小区申请室外停车场备案登记存在申请资料弄虚作假、不符合备案登记要求的信访问题过程中,本应依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及时、认真、全面地开展相关调查核实工作,依法依规进行处置,但由于监管不力,未及时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反而向信访群众回复未经核实确认的虚假情况,敷衍塞责群众,致使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较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导致群众长期、持续信访,造成不良影响。
二、原因剖析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之所以屡禁不绝,甚至愈演愈烈,追根溯源,在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现偏差、“官本位”思想严重、懒政怠政等问题突出。
(一)宗旨意识淡薄、政绩观错位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名目繁多,花样不断翻新。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淡忘了初心使命,政绩观错位,偏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履职方向,热衷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捞取个人晋升资本。
(二)群众观念不强、“官本位”思想作祟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甚深,与传统文化糟粕的流毒有着密切关系,封建残余思想作祟,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门好进、脸好看”但依然“事难办”折射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衙门作风”,没有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一切工作的着力点,导致群众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积怨颇深。
(三)斗争精神不够、存在“本领恐慌”
个别领导干部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自然遇见好事就办,遇见困难就拖,遇见矛盾就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个别领导干部在新时代新要求下,缺乏高强本领,不会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甚至披上“对标对表”的外衣,照搬照抄上级要求,“依葫芦画瓢”。
三、对策建议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紧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错误表现,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突出问题。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须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深入抓下去。
(一)强化政治建设,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
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要坚持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从“两个维护”的高度,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政治责任,在工作谋划、工作落实全过程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强化对践行“四个意识”,贯彻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把“两个维护”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继续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以及深化改革、惠民民生、掃黑除恶等重点领域,严查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二)坚持以上率下,全面带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还在“关键少数”,必须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坚持以上率下,教育引导、督促推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直面具体问题,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个人学习、调研检查、起草文件、召开会议等各个方面,主动查摆、带头整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形成“头雁效应”。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学深悟透上持续发力、在务实戒虚上持续发力、在整改提高上持续发力,把教育成果转化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际行动。
(三)做实监督职责,精准有效发现解决问题
持续开展专项整治,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等单位联合开展督查,督促各级党组织立足本职本责,明确靶向、对症下药、跟踪督办,确保工作开展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积极发挥镇街纪(工)委、派驻纪检监察组、派出监察室和村(居)务监督员、村(居)监察监督员的“哨兵”作用,切实将监督延伸到基层。用好信息手段,充分运用手机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实现问题“随手拍”、举报“一键通”;依托党风政风大数据平台和党员干部亲属涉权事项公开系统,推动部门信息与数据平台共享互通,构建全覆盖监督网络。
(四)严肃追责问责,始终保持正风肃纪强大震慑
用好巡察利剑,把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常规巡察、专项巡察、机动巡察、巡察“回头看”的重要内容,对问题进行专门分析,在反馈中提出整改建议、列为整改重点,督促、协调整改到位。对整改责任不落实、敷衍整改,甚至边改边犯的严肃问责。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线索进行大排查、大起底,建立监督执纪问责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台账,从严快处有关问题,坚决遏制势头蔓延。加强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力度,将身边人身边事纳入“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开展专题廉政党课,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效果。
(五)强化建章立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针对制度短板,督促有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着力解决考核评价、督促检查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和改进考核评价指标设置、方式方法,改进检查督查方式,助于更好发挥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问责容错机制,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切实以制度的刚性约束确保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九龙坡区纪委
責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