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思考

2019-11-18 02:24陈传孟
祖国 2019年19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初中班主任

陈传孟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阶段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教师的带领下,初中学生们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但是,在思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方面,很多的学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在德育工作中对积极心理学进行应用。据此,本文对积极心理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多条建议,包括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因材施教、对德育方式进行创新等等,具备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德育工作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相关问题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实事求是的说,如今很多初中班主任都缺乏德育工作的意识,没有应用积极心理学,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存在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树立开展德育工作的先进意识并尝试应用积极心理学,才能够保证德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其担负的责任较大,不仅仅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需要重视德育工作,促进学生道德思想水平的提高。据此,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意义

目前部分初中班主任都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视了德育工作,更没有对积极心理学进行应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就会受到影响。据此,本文对德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意义进行了明确。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班主任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关注,更应该对他们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核心素养等进行重视,引导学生配合德育工作,班主任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的未来才能够真正的得到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才可以得到提升。

对积极心理学进行应用,有助于班主任对学生内心需求进行满足,如此可以多关心、鼓励、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进而做到以身作则,完善初中德育工作,发挥德育工作的功能,深化德育工作的价值。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措施

(一)班主任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班主任需要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如此就可以保证德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合理应用。具体的说,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与班主任接触,其与班主任的相处时间甚至要超过自己的家长,所以班主任必须要强化思想,负起责任来,增加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更好的完善德育工作。在学校里,除了上课之外,班主任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情况进行了解,在这其中教师必须要注意一点,与学生进行交流应该是一种谈话行为,而不是训话行为,在交流过程中,需要保证双方的平等性,如果教师的态度不够温和,那么学生也就不可能向班主任说出真心话,整体的交流过程也就不具备有效性。只有平等交流,才能够净化学生的思想[1]。

此外,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要求班主任细致的关注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学生表现出的有关于道德品质的行为进行分析,如果发现缺陷,那么就应该平和的指导学生,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帮助其一起改正,丰富德育工作。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还要学会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完善初中生的性格,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之中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心理想法。

(二)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因材施教

只有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因材施教,才能够深化德育工作。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其应该细致的对积极心理学进行研究。经过具体研究后教师会发现,在积极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心理学需要对人类社会、群体当中的积极现象和行为进行研究,并且努力将这种积极的心态扩散。在对其进行了明确后,其就可以为学生品德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打下基础[2]。

此外,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注重差异性教育的开展,对因材施教的措施进行采取,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的说,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这样就能够较为深入的对学生内心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了解,特别是一些学生在对道德问题进行讨论时,教师要让他们度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同时做一个聆听者,在此基础上,班主任教师就能够做到对学生的态度进行结合,了解学生对道德的看法,进而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初中班主任应该转换传统的教育视角,将学生当做是德育主体,使学生们自主对德育进行了解,同时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德育手段,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心理健康程度以及道德水平。为了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收集有关积极心理学、德育的相关资料,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了解与学习,在现实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三)初中班主任对德育方式进行创新

班主任想要在德育工作中更好的应用积极心理学,就必须要对德育方式进行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够为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打下基础,保证德育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的品质道德水平。

实事求是的说,在初中教育阶段,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为重要,其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心理都想让班主任关注他,都想和班主任成为朋友,但很多班主任都认为只有严厉的教學才能够保证他们的学习成绩,所以长此以往,学生会对班主任形成抵触情绪。在正确的情况下,班主任应该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包括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等,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德育方式[3]。

教师可以合理的运用多种创新式德育方式,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诠释德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真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忌严厉的批评学生,而是应该温和的对待他们,否则很容易白白的耗费时间与精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其应该细致的对积极心理学进行研究。经过具体研究后教师会发现,在积极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心理学需要对人类社会、群体当中的积极现象和行为进行研究,并且努力将这种积极的心态扩散。在对其进行了明确后,其就可以为学生品德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打下基础。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还要学会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其心理想法更加健康,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欧江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8,(02):31-32.

[2]葛爱春,葛昌跃.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实践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2):102-103.

[3]方龙珠.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研究分析[J].数码设计,2017,(11):161-162.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岳家庄乡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初中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